沐星晨万万没想到她淀粉肠炸成那样了还有人说好吃,揉着疲惫的肩膀回到猛虎山。
第一件事就是去看看学堂的情况。
沐星晨给学堂规划的位置在村口到商业街之间,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相比于住宅大面积的土墙来说,学堂主体为木结构,保留了大面积的开窗以便有良好的采光。
目前是只有一间大教室,大约摆放了三十张桌椅。
学堂的南侧也就是靠近村子的那一侧,单独起了一间小院,这是给教书先生准备的住处。
沐星晨命段长贵提前给屋里备好了被褥,洗漱工具,基本的笔墨纸砚以及烛火一类。
但凡是能想到的,基本都准备齐全了,现在就差招生了。
跟着沐星晨一路逃荒下来的孩童就能有将近二十个,这还是排除了谷青蕾她们十几个洞顶村的姑娘之外的。
按照沐星晨的意思,村里的孩子必须全部读书,要做到基本的识字和算数都没有问题。
谷青蕾那边因为要照看生意,沐星晨打算让她们采用轮班制度,两拨人轮流学习和上街售卖。
现在村里的日子渐渐好起来了,虽然没有种田,大家心里多少有点对粮食不足的恐慌。
但是人人都有活干,每天积累了工分去婉娘那里兑换银子,实打实的钱握在手里,村里人几乎个个都成了卷王。
巴不得多干点活,多换点银子。
段长贵计划的是一个月发一次银子,但是他走在路上发现大家只要碰到他就要问一嘴。
我积累了多少工分了?
我上次干的什么什么活你有没有给我记上啊?
你没有记错或者弄混淆吧?
给段长贵问烦了干脆在村口整了一块告示板,专门拿来贴大家的工分。
谁在每日干了什么活,加了多少工分,一日下来总共获得多少工分清清楚楚,而且方便大家互相监督,比较进步。
这样一来时间长了,村人们把对方名字的那几个字认的可谓是相当熟悉。
婉娘也在段长贵的培养下,顺利接手了为大家统计工分和发放银两的任务。
当然这工分不是说你张嘴一叭叭自己干了什么活就给你加上的。
这都是沐星晨派给段长贵的任务,段长贵合理细分成各个岗位,村民们在婉娘那里认领了岗位,完成工作验收后才能获得对应岗位的工分。
在沐星晨散布出去村里所有的孩子都上学的消息时,有人欢喜有人愁。
欢喜的是家庭还算健全的人家,大人们天天都要出工干活,孩子们除了捡猪草换点小钱之外就是到处疯跑打闹。
把他们送进学堂,一是能管管他们,二是能学点知识,大人们都是一万个赞同。
特别是有女儿的人家,在得知女孩子也可以去学堂的时候无不感谢天感谢地感谢沐星晨。
要不说沐星晨带出来的这一批村人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呢。
一般人家根本不会同意让女孩子去读书,他们认为女孩子读书没用,还浪费钱。
可猛虎山的村民不一样,他们眼界更高,追求进步,认为只有不断努力才能跟上协会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