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话音刚落,便拽着皮匠迈步出离了摊子。
再看皮匠,一个劲的往后挫:“等会、等会!我还不明白,一会怎么说呢啊。你叫什么名字啊?你想把自己卖多少钱,卖完了钱归你还是我啊!”
俩人拉拉扯扯,一路向前。不知道的,还以为闺女要卖爹呢。
没走两步,便在街底看见了一个不算大的客栈。俩人走了过去,只见面前的客栈中,站着一个衣着考究、花发灰须的老者,一看就是有钱人。老人正翻着店老板手中的账册,上面尽是一些小伙、姑娘的画像。
说到这里,咱们得说上几句。
过去单有个行业,叫牙行。牙行里头代客买卖货物,代船主雇夫,代主招仆,算是古代的中介机构。
牙商没有自己的货物,也不是消费者,他们的全部资本可能就是自己那一副三寸不烂之舌和机灵的头脑。由此可知,牙商是一群伶牙俐齿、能说会道之人,其中也不乏名流之辈。《旧唐书》中曾经记载:“禄山为互市牙郎。”,意思是安禄山曾经当过牙商。而这牙行就多依附于客栈酒肆之中。
济公和皮匠面前的这个客栈,附带的营生便是牙行买卖。而这老夫翻看的,也正是登记在册的,准许买卖的佣人画册。
老头一篇一篇,把这一本都翻完了。摇摇头,放下账册准备离开。
就在这会,和尚捅咕皮匠:“问~~~问去!”
“啊?”
“啊~~~什么啊,快~~~快去!”和尚说着踹了皮匠一脚。
皮匠让和尚绊了个踉跄,紧跑了几步,正好来到了老头面前。眼看没了退路,皮匠只好十分尴尬的冲着老头深鞠一躬。
然后皮匠站起身来,用颤颤巍巍的声音开口说道:“老、老爷,您…买和尚吗?”
听到有人喊自己,老者忽然转过头来,错愕的望着皮匠。
“老、老爷恕罪,惊了您的架。”皮匠连忙作揖。
皮匠是个在街面上摸爬的手艺人,眉眼高低、察言观色还是十分在行的。
老头看到皮匠又是作揖、又是认错的,原本严肃的脸上忽然就露出了笑纹儿。
“呵呵呵,无碍、无碍。只是…”说着老人更加认真的打量起皮匠来:“您提个醒,贵上下是?老朽我实在是没有印象了。”
“老爷,我姓陈,我是咱们街上…”
老头忽然眼前一亮:“哦,想起来了,你是街头的陈皮匠!”
“老爷好眼力!”皮匠眉眼带笑,连连点头。
这节骨眼,济公在后面捅咕皮匠:“快点,卖、卖我。”
皮匠怕老爷子看出来,从牙缝里小声挤出来几个字来。
“你别着急!”说着皮匠就用眼咧和尚。
“墨~~~墨迹迹,等~~~雷劈呢你!”和尚话音刚落,就听这天边嘎啦啦的几声闷响。
皮匠心说,这和尚也太邪性了。怎么说什么有什么,嘴是开光了怎么着。
就在和尚和皮匠墨叽这功夫,老头顺着皮匠的眼神,也看到了他身后,由济公所变化的姑娘。
“嗯,这位是?”老头问到
皮匠赶忙搭话:“哦,此女,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