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了《京华烟云》的阅读,总想着一口气读完,然后就可以好好的鉴赏,可是当看完《京华烟云》上时原以为自己已经站在了书中间了,可是当拿起下的时候,猛然感觉不太对劲,一看页码才发现已经是六百多页了,才知道还有《京华烟云》中呢!一下子断篇了,吊人胃口的感觉真的是糟透了,只好等着明天的到来,在重新继续阅读,但是却想着趁此可以写写我对曼娘的印象吧!
刚开始才读了三分之一,但是对曼娘的描写还是挺多的,但是自己最感兴趣想要提及的只有七八九三章节,而同样这也是最能体现曼娘这一人物形象的三章,同时让我感到乐极生悲的最深刻的体现,既可以反映出处在新旧文化交替时期女性处在的一个两难境地,同样在这里看到的是人间最美的爱情。
罗素曾经说过,人生最美好的三种激情:一是对人类苦难的深切同情,一是对知识的无限渴求,还有就是对爱情的无限渴求。而小说中的爱情也是最常出现的一个命题,提到这,不禁想起好像好多的名著里面都有对婚礼的描述,现在回想起来也是感触颇深,记得《穆斯林的葬礼》中就有星月的哥哥天星娶新娘时里面曾有一句话深深打动过我:进入婚房之前时是一个少女,而出来时是一个少妇。或许这就是人生,一个女性的脱胎换骨的开始,也是人的生命的延续,我们是不相信天命轮回说的,但是我们且相信生命是可以延续的,这样人生才会充满希望与遐想。
但是似乎是每一个婚礼都伴随着人生的不幸,天星的婚礼是母亲想要的结果,而不是自己能够作主的,这样就注定有人欢笑有人愁。同样提到这,不得不提的是宝玉的婚礼,可是就在这样一个到处充满着喜庆,充满着祝福,人人都在笑,连平常的一草一木似乎都带了更多的柔情,可是这一天也是黛玉的最后一天,一个在结婚,一个已到灯灭油尽之时,只是不知道作者这样安排真的只是为了以乐情写哀情,更见情哀的效果还是其它不可言说的,但是毫无疑问作者的写作技巧令人折服,而同样我们都在扼腕叹息。
但是对《京华烟云》中的曼娘的婚礼而言,却是有苦有乐,有情有爱,但同样更多的是一种悲情包含在里面的,不管是对一个刚满十八岁的少女,还是对英年早逝的曾平亚而言,都很容易让人感到命运对他们的不公与残忍,如果平亚不死,如果一切向着自己希望的方向发展,夫妻生活美满,以后更是夫慈妻柔子孝,不愁吃穿用度,不愁功名富贵,可能是好多人都追求的吧!可是或许正是因为一切太过完美了,所以命运之神以自己的方式对他们进行了最残酷的考验,而在这次的考验中,曼娘失去了丈夫,失去了新婚都没好好过完的丈夫,或许从这一刻起,她的一生中注定悲情无限。人的一生还没度过四分之一,可是她早已经经历着一个女人一生都要经历的路,残忍吗?不知道,只是当以后五六十年的岁月中,一年又是1870个小时,一年我365个日日夜夜,而她注定与漆黑作陪,与孤独为伴。用一生的时间品尝爱情的美好与苦果。
或许她早已经看的透彻,正如在婚礼前的一晚她对木兰所说的那样:“你想我会打扮得花枝招展过三五天吗?像一个新娘受人家的注视,使人感到快乐有趣吗?一成亲,我就得脱下新娘的衣服照顾他,给他端汤端药。他若是病好了,自然有快乐甜蜜的日子。他若是好不了,我要为他烧香,念佛吃素,绣佛像,一直到我活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天。”我们到底是应该为她感到悲哀呢还是支持她的选择,为她的守节而发出一声感叹呢!原来这就是人生,不会有真正的美满,不会有真正的大团圆,电视剧中的大团圆或许真的是骗人的。
每个人的出生与死亡我们都无法预测,我们一生要走过的人生轨迹,很多的情况下我们也无法亲自来掌控,命运之神真的会掌控我们的人生吗?这我也是不信的,或许只要自己对自己选择的路坚持不懈的走下去,似乎是我们可以做到的,因为生活总要以它的方式走下去,聆听落叶的心声,尽管爱已经回不到从前,但是错过的花开,是不是依然美丽如初,但是我相信会的。
曼娘的人生尽管充满悲情,但是只要坚持往下走,则也是有她的美丽如初在等着她,或许只是在天尽头,有点远,有点苦,还有点涩,就像苦艾一样,希望来生,端午节到来的时候,在耳边多插几根艾草,驱邪避灾,有爱有情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