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蒙蒙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儿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时令已快到了惊蛰,雪当然再也不会存留,往往还没等落地,就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黄土高原严寒而漫长的冬天看来就要过去,但那真正温暖的春天还远远没有到来。这是《平凡的世界》的开头,而当我回到家,再一次翻开这本在父亲手里就已经有点发黄的书,在我的手中依然还在展示着它的沧桑,似乎就是在向世人诉说着平凡的伟大。
曾经在重读《平凡的世界》中我曾经写道,一本好书,总是不厌百回读,爱读小说的我已经可以以飞快的速度读完好些书,只是收获不同且不等量罢了,而无疑《平凡的世界》将会成为影响我终生的书,对于我产生重要理想的书。平凡的世界概括的世界,离我那么近,可又似乎是遥不可及的幻想,很想进入其中,可似乎是一个永远完不成的梦想,但是仍然渴望着做孙兰香和金秀的知己,当然了更是想要亲眼看到孙少平的冲动,不管是在原西读中学的孙少平,还是在铜城大牙湾煤矿当工人的孙少平,那个物质极度匮乏,精神却是最富有的人。
《平凡的世界》很早以前就已经读过,那是我最早接触到的父亲眼中的好书母亲眼中最差劲的书,早早地从父亲口中简简单单的叙述早就引起了我阅读的渴望,只不过碍于年龄和一些所谓的情面没有接触到而已,而或许真正意义上读它或许是上了初中以后,中学对于我而言似乎没有多么大的好处,可是唯一方便了我可以自由的阅读,少了外界的叨扰,所以读的时候总是很投入,似乎除去上课考试的时间,其余的都被我用到了阅读上,有时候甚至除了最喜欢的郑老师的课外,其余的课也有时会被借来,而最珍惜的午休时间早就成了我最美好的时间,中学中午的时间总是那么的长,长的我等不到铃声响起,可是自从喜欢上了阅读,喜欢上了读《平凡的世界》似乎时间总是不够用,似乎在长的时间于我而言都是不够用的,而再也没有那种等铃声响起的惆怅与等待中的焦灼。
还依稀记得有天恰巧在中午认真读的时候被老师拿去也竟然浑然不知,后来还是在给她帮忙批了几次作业,书才又开始回到了我的手上,这就是第一次我阅读《平凡的世界》的经历,不过收获吗?似乎对当时的我而言并不多,但是有一点或许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学的作文竞赛中,我在一篇获奖的作品“遥望那一方土地”中写下了当时最普世的想法:如果生命可以自由选择或自由组合,我希望自己可以拥有孙少平的精神财富还有孙兰香的智慧财富。这或许可以概括我初次读的效果可见不怎么样,只是记住了一些自己喜欢的田家和金家的人物,这是除去双水村的孙家我记住的全部来,甚至还以自己的主观意愿来评断人物的善恶好坏。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误解了好多人是自己犯的最大的错。
而有了重复读的经历,或许可以让我用平常人的眼光去看待一些人的做法,所以就像世界上的我们都平凡可是却始终与土地无法分割,所以学会了土地的雄厚与广博甚至才渐渐有了对厚重的感知。我们与土地始终紧密相连,就像路遥始终忘不了的黄土高原。正如顾养民被打而不报复的行为让孙少平获得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认识:在最平常的事情上都可以显示出一个人的伟大来,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应该按照普通人的条件正正常常的生活,而不应该有更多的非分之想。当然了,普通并不等于庸俗,他也许一辈子就是个普通人,但要做一个不平庸的人,在许许多多平平常常的事情中,应该表现出不平常的看法和做法来。
而重读之后或许自己最想说说对于孙少安的认识因为第一次读罢对于他娶了媳妇一改当初而莫名其妙地怨愤,而且负了润叶没有给她回信而将她推向了别的她不爱的男人而怨恨,而这次或许可以公正的评断,他本来就是作者笔下的强者的形象,所以他也应该是我笔下的强者,他是双水村眼中的俊后生,是润叶眼里心里最好的青年,是父亲的骄傲,母亲和全家人的依靠。十三岁的时候和父亲一起撑起他们的家,当今的少年谁又能够做的到,困难中的强者,使他到了十九岁便凭借着自己的本事当上了一队的队长,甚至于在那个人人自危的七五年,难得的是他还可以有自己的见解,认为应该让农民自己种地,而不是由上面一直做规划,这就是让当时的书记田福军也感到吃惊,凭借着他的一股子劲,可以让秀莲不要嫁妆踏踏实实地跟她一生,照顾奶奶,凭借一股子劲,他的砖厂倒了,又可以让他以更加顽强的姿势站了起来,终于成了改革的领头人,在为改变农村的落后贫困而努力奋斗,这才是真正的强者,倒不由让我想起了贾平凹笔下的金狗,他们都是时代的强者,困难中的斗士。所以我又怎么能为了润叶的不幸而怨恨到了他的身上去呢?
他不过是普通人,免不了深受门第观念的影响,退万步来讲就是他答应了,可是仍然少不了田福堂等人的阻挠,恐怕又是一对苦鸳鸯,倒不如做一辈子的兄妹,何况润叶并非不幸,如果让我在里面找到幸福的归宿,似乎我会想到润叶,她始终都有人在深爱着,只是她没有回头罢了在开始的时候始终沉浸在了自己的不幸之中,无论是她选择在什么时候回头,似乎都有人在等候,不管是几天还是几年,从懂得爱情到了恋爱的年纪似乎将要过去,他始终不忘初心,或许为了心上人,或许对于没有进入婚姻殿堂的人而言,那样的痛苦似乎我们还没有办法懂得,只是觉得他不应该如此遭受上天的不公,在美好的季节,本应该有收获,但是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的人似乎没有让他享受到了一丝丝的温情。我们常常将婚姻比作殿堂,可是这座殿堂里没有富丽堂皇,没有冷暖温馨,而有的似乎是除了冷清什么也都剩不下,方鸿渐还有个可以和他吵架的人,可他呢?或许一切都只会在梦中出现。
或许上天都被他的痴心感动了,所以才有在他重遭受命运的对待,他那等了整整九年的人才回头了,或许他们早该如此,父慈子孝,儿女成群。或许在润叶回头的那一刻,人性,人情和人的善良一起在她的身上复苏了。泪水为谁而流或许不是我们深究的,或许只是对人生的心酸。在我们短促而又漫长的一生中,世人都在苦苦追寻自己的幸福,可是幸福往往又与我们失之交臂,当有一天我们为此耗尽了青春年华的时候,或许才会明白生活于我们的意义,人活着的意义,其实在这里我特别想用到我喜欢的辛夷坞的一句话:曾经的我们都以为可以为爱情去死,其实爱情死不了人,它只会在最疼的地方扎上一针,然后我们欲哭无泪,我们辗转反侧,我们久病成医,我们百炼成钢,你不是风儿,我也不是沙,再缠绵也到不了天涯。
而全书中一个永远定格在了青春里的大胆女孩田晓霞,或许从一开始就像是田崂里的野百合,那么的引人注目,当她出现在双水村里的时候,她是那么的引人注目,当她出现在大牙湾煤矿的时候,她是那么的引人注目,当她的照片挂在了墙上,她还是那么的引人注目。她的生命可以说是昙花一现,但是她的精神似乎永垂不朽,她有理想,有追求,有颗正直的玲珑剔透的心,尽管生在官家,长在城里,但是却始终将她溶于水,成为最普通民众中的一员,可以和孙少平一起谈书,谈理想,谈人生。她有着超越一切的爱情观,但又不像金波一样是个完全的理想主义者她拥有一切善良的品质,尽管如牵牛花匆匆走过,可是她的魅力将笼罩整个黄土高原。
贫穷掩盖不了才华,更无法掩盖世间真情谊,灯光一亮,在那凛冽的寒夜里,他的嘴上仿佛开了一朵橙红色的花。花却立时谢了,又是寒冷与黑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