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说好了,大娘等着你们。”
嘉欣拿了两个饼子遮掩着塞给周大娘。
“正哥哥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大娘,你留着给他路上吃。”
“这怎么能收,不成的!你们家这么多人呢,我不能要。”
“快收着吧。”于秀芳佯装生气,“还说什么拿我当姐妹,哄我不是?更何况昨天要是没了你和正哥儿,我们这些饼子,早就没了。”
“那怎么能一样呢。”
“怎么不一样,你不收我可要生气了。”
周大娘最终还是没有拗过于秀芳,含着泪花收下了。
想到了什么,她拉过来周正。
“小正,快,给你于婶子磕个头。”
周正也很懂事,跪了下来,“于婶子,感谢你们一家救了我。”
“好孩子,起来,快起来。”
于秀芳爱怜的摸了摸周正的头。他还因为生病,才刚有了点气色就又要赶路了。
周大娘心里万分感谢,“妹子,我们也不耽误你赶路了,要是咱们京城再相见,到时候就让小正给你做干儿子孝顺你,以后,咱们就当亲人走动。”
“这敢情好!”于秀芳笑着答应了,“那咱们可说定了!到时候我就等着喝正哥儿的茶。”
她知道,这时候有任何一个信念,说不定就能让人多上撑几日。
要是他们心里想着这个事,就一定能走到京城。
周伯也叮嘱大勇和二旺,“你们两个赶路,路上一定小心点。多看着点,也要注意休息。”
“周伯,您也是。”
“咱们京城见。”
两家依依不舍的告别了许久,大勇才驾着马车出发了。
赵家人走后,周伯收拾东西也准备出发。
周正病好了不再用人背,周伯省了不少力气。
当初大勇给的爬犁也没有要回去,他摘的番茄还有一大筐,加上余粮和水,算一算能撑十几日了,比当初好了不知多少倍。
加上因为领人找番茄的缘故,很多人都来和周伯说话,路上有了照应,也安全了不少。
至于于秀芳她们,说来也巧,刚走了不久,就碰到几个官府巡逻的,就将王麻子和王五留在了那里。
因为耽搁了两日,当然不敢再停,一路向前,直奔大名府。
算了算日子,已经在路上个把月了,这些日子官府没有消息,也不知道战事如何了。
赶了一上午的路,碰巧中午吃饭时听到旁边人议论。
“听说大名府不让过了,说是官府觉得流民太多了。”
“那我们怎么办呢?还能去哪?”
“说是让等着,不过等些日子救济粮就要下来了,就在城府门口施粥。”
“有人施粥也行啊,总好过饿肚子。大不了我们就在城门口耗着,反正家也回不去了,没啥吃的。”
“你说的也是,咱们……”
听了他们的话二旺皱了皱眉头,他当初就猜测大名府那边不让过了,果然就是如此。
于秀芳听了也兴致不高,去京城就是她一直以来唯一的信念,如果不让过了,到底还是失望的。
嘉欣也听到了,她望着远处的山有了隐隐地想法,只等真的到了那一刻再做打算。
正喝着稀粥,一个浑身脏兮兮的小女孩停在四蛋面前。
她没有说话,眼睛却一下都不眨的盯着四蛋手里的碗和饼子。
小姑娘年龄不大,约莫比嘉欣大不了多少。
瘦的一把骨头,两只本就圆圆的眼睛现在更是凸的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