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堂的先生去年就说过,大燕大漠迟早有一战,没想到这么快就开始了。
大漠多山地,一直靠着跟大燕边境的百姓交易才有粮食。近三年大燕又是干旱又是蝗虫的,收成不好。百姓自己都吃不饱,根本没有粮食跟大漠交易。
大漠多次与大燕朝廷商议未果,恐怕他们今年也是饿急了,从年初开始频频在边境生事。
奈何大燕北边离京城太远,南边又水涝,朝廷有心无力,也顾不上。
二旺记得先生分析时曾提到,如有此战,大燕必败。如果真的开战了,那,这里……
还有,不对!二旺看向妹妹,面色复杂……
嘉欣原本正盯着一旁卖冰糖葫芦的咽唾沫呢,突然感觉到一道视线,抬头一看就与二哥四目相对。
心里糟糕的感觉顿时又来了……
果然,二旺起疑了。
他拉着娘和妹妹走到了一旁的胡同,蹲下来与嘉欣平视,面色郑重地问道,“妹妹,你早就知道了将有战争,对不对?”
嘉欣甚至不用回答,因为他的语气不是疑问,而是肯定。
深知瞒不过去了。
叹了口气,她才扣着手指头回答,“是,二哥,不过,我这不也害怕二哥不信。”
“那能不能告诉二哥,你什么时候知道的?”
嘉欣倒是没有隐瞒,“就刚刚,我碰到官员去当铺,不过昨天在码头上,心里就有些疑惑了。”
二旺沉默,他读了这么多书,竟还比不上妹妹观察的仔细。
是啊,再一细想码头,来的路上,卖马车的掌柜,米面的涨价,这么多的疑点……
自己竟都没有多想一分。
直到这一刻,二旺才从心里接受了,他的妹妹真的病好了,不仅病好了,还变得聪明了!不,不只是聪明这么简单!
当然,二旺也是个机灵的。
他知道妹妹这样的聪明不能显露,至少现在不可以,是以他特意叮嘱妹妹几句。
“嘉欣,二哥这次真的相信你了。不过,你要记得,这事只能咱们家人知道,在外人面前不要轻易施展你的本事知道吗?那样对你很危险。”
“要是有什么事,都要跟娘和哥哥商量,我们会替你掩护。”
嘉欣点头如捣蒜,心里一百个愿意。
太好了!她这两天正愁呢!
她还只不过是个五六岁的农家小孩子,什么都做不了,要是有什么好点子,在外面由二哥来挡着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旁边的于秀芳一直在发愣。
她一时不能接受嘉欣这样的变化,听着两个孩子的对话,更是面色有些复杂,这两个孩子太聪明了,倒是让她这个当娘的,显得有些无能了。
但有一点,战争也罢,离家也好。什么都越不过子女的安危,这是头一位的,不管是什么危险,就算是刀山火海,她都在孩子们前面挡着!
更何况老二这小子打小就聪明,听他的也没错!得赶紧离开这里。
达成一致,三个人心里都松了口气。
战争可不是闹着玩的,再心疼钱包也得备足吃的,母子一合计,于秀芳买了五十斤粗面,五十斤糙米,外加十斤细面和精米,各种耐用的布料和其它的,统共足足花了五两银子,才赶紧离开了。
再次回到大树下,大勇三个人果然不在。
于秀芳看了看远处,荒地里正是老大他们几个。
大勇貌似也看到了娘和弟弟妹妹,他正不熟练的驾着马车,左拐右拐的朝着他们的方向赶过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