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就是这些人,都是人。做这些事的,也都是人做的。”
“那既然是人,便一定会有人性!否则,世间岂不都是圣人了?”
“那什么是人性?”
“畏威而不怀德,有小礼而无大义。贪慕虚荣,见利忘义,懒惰、恐惧等等....”
听到姜皓文的话,在场所有人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姜先生,这么说是不是太过武断了?世人也不尽皆如此啊。”
闻言,姜皓文微微一笑,道:“所以,我说这是人性,而不是说所有人都是如此。岂不闻,这世间依旧有茹毛饮血之蛮人。说到底,世上之人归根结底,都如蛮人一般,也如野兽之间一般,你死我活优胜劣汰。”
“之所以我大乾百姓勤劳务实,互帮互助,非是人性不一,而是因圣人之言教诲,父母教导。我称之为,文化,传承。”
“说到底,就是一句话:人之初,性本恶。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
听着姜皓文的理论,刘赵平一时间有种与朝中大儒相谈之时的错觉。
与大儒们相谈之际,他便有这种感觉,无论是任何事,大儒们都能给你掰开了揉碎了,从根本的逻辑上讲起,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看法。
让人很难找到辩驳的点。
但刘赵平到底是大人物,很快,逻辑清晰的他,便在联系到他们今日所聊的主要问题上,找到了可以争论的点。
“且不论人之初时,到底是恶是善。既然先生自己也说了,人之所以忠义,乃是受圣人教诲,为何灵帝认定的忠义之人,又会有所反复呢?”
对此,姜皓文依旧如初时一般,淡然一笑,道:“这便要说到我的第二个基调了,实事求是。”
“这世上是违反律令被惩戒之人多,还是罔顾圣人教诲之徒众?”
仅仅一句话,对于聪明人而言,已经足够了。
任何的言语,都无法颠覆事实。
事实上就是,罔顾圣人之言的人,要远远超过违背律法之人。
所以,这背后透露出来的信息是什么?
约束力!
想要让那些州牧们能受制于圣人教诲,与强迫天下皆是善人,有何不同?
若天下都是善人,何来争端,又谈什么忠义。
既然天下人不可能尽是良善,又怎么要求那些所谓的忠义之士都受圣人之言制约,而一心忠于皇权?
再说,忠于皇权便是至善之道?
本就不是至善之道,又谈何忠义。
刘赵平的眉心越发凝重了。
“姜先生,若你是灵帝,又该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