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偌大的朝政和动辄几百年时间维度的王朝来说,需要的是详尽的,完善的,经过时间和现实验证过的制度。
而不只是兴头上的随口一说,哪怕说的是对的,但若是无法形成详尽完善的制度,那也只是空中楼阁,根本不可能实现。
就好像治国当任用贤良这一句话,对不对?很对,但有一丁点实际意义嘛?没有。
这就是治国与政论之间最大的差别。
可是,当他今日亲耳听到了这说书的内容时,刘赵平瞬间便意识到,这里面的事情,绝对不会像自己女儿和侄女说的那么简单!
就在半月前,朝廷刚刚通过了改制州牧的政令!
知道这件事的无一不是朝廷权贵,可如今,却这么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了眼前这个说书先生的故事中!
他是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又是从哪里得到的消息?又为何要将这件事编排到他的故事当中?
州任之重,自此而始.....
他是在反对朝廷的策令嘛?
他背后代表的是什么人?
又为何要反对朝廷改制州牧的政令!
一瞬间,刘赵平心中满是疑惑和不解。
只不过他并非刘千凝那般耐不住性子的人,既然是故事,他倒是要好好听听,怎么个‘州任之重,自此而始’法!
刘赵平的双眸渐渐微眯。
官场沉浮多年的他,本能的便将今日之事代入到了朝廷党争之事内。
认为这必然是有人在背后操纵,意图拨弄天下风云。
只是到如今,他依旧想不到这背后之人具体想要达到什么实际目的。
如同这故事中的情况,改制州牧,也是由皇帝宗室之人率先提倡。身为皇室,自然是与皇帝同气连枝,在那朝堂上,跟他刘赵平都属于保皇党一派,皇帝近臣。
提倡此法,不光是因为如今大乾各地皆有反军,需要各地组织义军平叛,更是希望通过此举,安插他们一派之人,到各地统领地方,加强皇权。
如此,不光可以平叛,更可以借机打压地方豪强门阀的嚣张气焰。
所以,这条献策是他们保皇党人士倾力举荐的。
“难不成,这说书先生是那些人推出来阻挠改制州牧的?”
就当刘赵平在心中思索着这背后到底是什么情况的同时,此时那大堂台上的姜皓文,却是在说完最后一句直接走了下去。
就当所有人都愣神怎么回事时。
老板娘封玉华突然面带笑容的走了上来。
在她的身边,还有两个茶馆的伙计。
“诸位听到咱们故事中的大汉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劫难,是不是也有些着急上火呢?别急,奴家在这里给大家推荐一款茶叶。”
“金银花茶!”
“这是由咱们姜先生亲手调配的茶叶,具有疏风散热、清热解毒的功效。最适合清解肺火、胃火和心火.....”
听着那老板娘封玉华的话,在场所有人都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