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家庭成员构成的压抑的情感环境下生活,恐怕才是蒋佳琪的抑郁症一直没有办法缓解的原因吧。
都不知道是蒋佳琪的抑郁传染了其他家庭成员,还是其他家庭成员的抑郁传染了蒋佳琪,或者是几个家庭成员之间互相传染。
急诊科的值班不好安排。晚上,杜留卓把排班表贴在墙上,就接到了于建平的电话。这时候打电话过来,杜留卓知道,于建平又要请假了。
果然,于建平开门见山:“杜总,下周我们科要开年会。我作为学会的秘书,需要安排会议日程、填报预算、申请费用、安排住宿,有很多事情。所以,明天开始不能来急诊轮转了。”
不等杜留卓回复,于建平就已经默认了杜留卓肯定会答应,接着说道:“谢谢杜总,给您添麻烦了!”
杜留卓嘴里支支吾吾,于建平也没有听清,就把电话挂了。
于建平作为院长朱肖毅的得意门生,年纪轻轻就已经是研究员,但凡露脸的事情都是于建平参加。即使于建平要去全院规培轮转三年,但是自己科里参会、办会不能停,学术讲座不能停,甚至连手术都不能停。
像于建平这样的优秀医生就是一个人当两个人用,一边轮转,一边在自己科室干杂活。
规培学员也分“好中差”,会根据在临床的表现评出不同等级。同一个科室的同一批的学员不能都是“优”,可以没有“差”,但必须评出一个“中”。最后会根据等级发每个月的工资。如果评了“中”,本来只有一千出头的工资就只剩下一半了。如果评了“差”,不但不发工资,打“差”的科室最后还得重新轮转一次。
像于建平这样屡次请假的学员,到最后不可能给他打“差”,甚至连“中”都不可能,只能打“优”。因为他是院长的学生。
而一些认真转科的学员反而会被打“中”,这就引起了很多学员的不满。
有的科室只有屈指可数的几个规培学员,一起轮转几个月,于是商量好,每个人轮流当一次“中”。但大多数科室的规培学员都很多,这时候给谁打“中”就非常考验住院总医师的智慧。
心内科的冯雪在国外读了博士学位,同样是基础研究型博士,在临床呆的时间并不长。她的情况和于建平差不多,请假的次数也比较多。
“杜总,我每天下午都要回科室做手术。”冯雪一进科就和杜留卓说了她的诉求。
过完年之后,冯雪就跟着许清河管病人。
这天有个肝硬化的病人需要消化科住院总医师陈燕平急会诊。陈燕平来了之后写完会诊单就离开了。
许清河看了看会诊单,陈燕平写了三种保肝药和两种抗纤维化的药物。许清河还要处理别的病人的医嘱,就叫来冯雪:“小冯啊,你给消化科住院总再打个电话,问问这几个药有什么区别,哪一种更适合这个病人。”
冯雪点了点头,拿着会诊单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