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三国]金手指是看广告 > 第 36 章 招工文书

第 36 章 招工文书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马信低声反复念诵着这十分拗口的两句话,陷入了深深的怀疑当中。

他少年时也曾念过书,认字识字,这两句十个字应当都认得,但连在一起就完全不懂了。他挠挠头,忍不住发问:“姑娘,此话是究竟何意?囍()_[(.)]囍?囍$?$?囍()?()”

“只是一句密语,并无他意。()?()”

谢乔含糊地说,嘴角微抿。

听不懂就对了。

对于谢乔所说的去处,尤其是她描述的种种,“没有逼迫,屋舍宽敞,所有人都吃得饱,穿得暖。那里幼有所育、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的地方,那不是大贤良师口中的太平之世吗。这样的地方天底下竟然有,无需抛头颅洒热血,无需揭竿而起去“致太平”?营寨内所有人都持怀疑态度,不敢轻信。

但现实的情况,正如她说的,要想活命绝无他法。

作为这支黄巾的首领,马信打定了主意。

那就去吧,总比在这里等死要强。

到薄暮时分,在官道上被冲散的黄巾能回来的都回来了,马信把全部人组织起,做好了动身的准备。

“这一去大约有一两日的行程,你们路上可能会遭遇官军,最好都摘掉头上黄巾,扮作流民模样,只管赶路,以免横生枝节。”谢乔提醒道。

黄巾军没有统一的制式服装,头上醒目的黄巾一摘,身上穿的只是粗布衣服,只有少数黄巾军还披着从官府抢来的甲胄,脱掉甲胄,隐藏身份完全没有问题。天下大乱以来,各州郡无数百姓颠沛流离,举乡流离失所的情况太常见了,更何况他们之中本就有不少老弱妇孺。

为防止他们途中迷路,谢乔还特意拿了块木板,用刀在上面雕了路线的草图。

考虑到要长途赶路,路上至少得歇一夜,谢乔还给他们每人发了两张肉馅的烙饼,用以充饥。

黄巾加上伤员和眷属总共约四五百人,每人分到了两张还热得烫手的馅饼。一张收起来,另一张直接拿在手里啃。

初尝馅饼时大都有些小心和怀疑,只敢咬一小口,随后咬到久违的碎肉,上下颚就停不下了,咀嚼、吞咽、回味,一时间,肉香味弥漫开,好些人甚至吃完了一张还想把另一张一块儿吃掉。

看着大家的脸庞从先前的不安转为松弛,并深深地为馅饼所折服,谢乔趁热打铁地说:“那边还有很多肉,还有很多不同风味的食物,只要勤奋,你们每一个人都能丰衣足食。”

闻言,众人纷纷朝谢乔投来了目光,她明显能感受到,大家的眼神发生了变化。

变得更信服了。

果然,喊口号画大饼这种事以后得少做,要做就做点实际性的。

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她苦口婆心说了一大堆,远不如一张馅饼来得有可信度,一次性发出去八/九百张肉馅饼就能看出她真正的实力了。

天边残阳如血,摘下黄巾的百姓在马信的领头下踏上了漫漫长路。谢乔同他们挥手告别,而后转过身,一把大火将营寨全烧个干净,制造出全歼敌众的假象。

从官道折返,谢乔命军士一路打扫战场:处理尸体,收捡箭支。箭竿虽然大都损坏折断,但箭镞拆下来往后还能接着用,那可是工匠辛苦打造的。勤俭节约是良好习惯。

天光向暝,谢乔赶在夜幕降临前返回了营地。出乎她意料的是,各路军马中,他们竟然是第一个回归的,可见这次行动其他路应该都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归寨修整歇息,皇甫嵩分派的第一个阻击任务,她算是顺利达成了,除此之外还为西凉新增了四五百的人口。完美。

复盘今天的战斗,黄巾诚然人多势众,攻势凶猛,士气高昂,但她的西凉骑兵训练有素,再加上她“放风筝”的猥琐战术,先由弓骑兵耗光体能,重骑兵再冲锋,以极低战损比的拿下了胜利。当然,谢乔很清楚,她的战术目前也就能欺负没有成建制、兵种单一的黄巾,真对上正规军就不会那么好使了。

她这边,虽然冲阵的百余西凉铁骑中不少人都挨了刀,马匹也挨了刀,但装配的铁甲和马铠够厚够硬,人和马都没有受大伤,大多是些皮外伤和擦伤。

另外,由于双方的冲撞太猛烈,大约有十来名军士的胳膊手臂不同程度地扭到,骨头错位。军营里有皇甫嵩的随军军医,这会儿营地没旁人,谢乔直接将军医领来帮忙正骨。

得了空,谢乔才静下心来有工夫查看这场战斗的结算情况。最早招募的三支西凉弓骑成功升到了四级,此前已经卡在三级很久了。部队从三级开始后,兵营的[训练]就只能起到训练的作用,无法再提供升级的经验值。事实上,通过[训练]获得的经验值是有限的,全部获取之后,要想升级就能通过实战了。升到四级的西凉弓骑,单支部队的满编人数从二十八骑扩充到了三十八骑。其实这里的满编人数就好比是血条,人数越多,血条越厚,这支部队就越不容易被全歼。

经过这场战斗,谢乔本人也升到了六级。她照旧将新增的属性点加在攻击、防御和气运这三点。

当然,谢乔最满足的还是新增了两个【背包】的格子,约等于增加了两吨的负重能力。目前的总格子数量来到了十七个,之前从一级升级到二级时,只增加了一个格子,但从四级升到五级,包括从五级升到六级,都是增加的两个格子,由此谢乔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越往后面升级,开放的格子数量越多。这大概跟签到奖励的递增机制类似。

梁汾从一级升到了二级。【人物】的获得经验升级的条件都很苛刻,且品级越高越苛刻,还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梁汾作为将才,本就是一张sr级别的武将,获得经验需要指挥大中型的战斗,且必须担任绝对的指挥位置,之前在西凉剿匪寇,只算小打小闹,都不计经验的。只有这一次率领三百人规模的骑兵与近两千人的黄巾作战,他才勉强获得了13点经验。

这其实也说得过去,作为高品级的人物,属性值本就优于常人太多了,如果升级再变得容易的话,分分钟升到满级,属性拉满,那就太逆天了。谢乔清晰地认知到,她的主公系统待她从来都刻薄,从不会便宜她。当然,广告除外。

梁汾升一级同样获得了5点属性值,谢乔选择都分配在他的攻击力上,使数值从67提升到了72,进一步提升他的战力。她想的是,充分发挥优势,先直接把战斗力拉满,有一个单挑无解的武将是安全的保障。至于梁汾稍微弱一些的短板,比如智慧等,因为暂不考虑让他独立领兵作战,可以先不用去管。

关掉面板后,谢乔忽然听见了一阵马蹄声。出帐一看,火炬如林,一彪人马归营。谢乔在火光中认出了长水校尉陈靖,对方也留意到了她,脸上阴恻恻一笑,仿佛在说:等着瞧吧。

三个时辰前,陈靖躺在草地里睡了个悠闲的午觉,睁开眼睛,脑袋都有些睡疼了。他伸懒腰,抬手招呼斥候过来。

“去西道看看,是不是都逃了?”

如果是,他就能在皇甫使君面前参一本,参她未战先怯,临阵脱逃。一旦坐实,有她受的了。

斥候探明情况后回报,官道上空无一天,只留下战斗痕迹,可能已经溃败了。

三百人对阵两千人,能不溃败才有鬼了。陈靖慢悠悠地跨上战马,令部众开拔西去。两相争斗必定一伤一死,是时候去收渔翁之利了。他只需要将精疲力竭的黄巾击溃,便能领了头功。如果战得只剩百十来人,他丝毫不介意,无论敌友,围而全歼之。呵,跟他斗,嫩着呢。

由于不确定两拨人马退到了何地,陈靖先遣出斥候散开,四处寻觅其踪迹。虽然人数悬殊,他以为谢乔率部怎么也会抵抗一二,结果方圆十里,官道上、林子里皆找不到行迹。

天色看看暗下来,就在陈靖狐疑之际,有斥候来报,谢乔部军容严整地回到了营地。

军容严整?

这是没敢短兵相接,直接被吓了个屁滚尿流吧。陈靖几乎要笑出声来。

夜里,谢乔宿在军帐里,凌晨断断续续听见外面传来阵阵马蹄声,应当是各支部曲陆续归营。因为没有喊杀声,就不是敌袭。

第二日一早,谢乔刚醒,便有军士来帐前传唤。她简单梳了个头,洗把脸,赶去中军帐。

各部开始汇报战果,如她预料的一样,无论佯攻还是伏击的各支部曲都遭遇了不小的麻烦。

虽于增援路上设下伏兵,初有成效,可与黄巾近战肉搏砍杀之际,黄巾攻势蛮横,即使是精锐,最后并没有讨到多少便宜,战损比几乎是一比一。

至于皇甫嵩亲自率领的一部,佯攻团团围住阳城,城中黄巾本来按兵不动等待援军。可到了夜幕时分,黄巾突然自城中冲杀而出。皇甫嵩麾下这部,只是装样子的义军,人数虽多,仓促募集的义军训练不足,阵前的军士为黄巾连连砍翻在地,眼看就要全线溃散。皇甫嵩只得命令撤军还寨,暂避锋芒。

随后轮到了长水校尉陈靖说话。

“报使君,昨日我与谢县长北据黄巾增援,于路上设伏,约定共同夹击。可临了谢县长竟然临阵脱逃,未曾接战便回了营寨,以致错失良机。黄巾此次倾巢而出,若谢县长不退,我两部左右夹击,必能大破之。可惜啊……”话到此处,陈靖颇为惋惜地叹了口气,而后拱手,“还请使君切莫责怪,女子实不宜统兵,故自古鲜有女将。”

谢乔眉头微蹙。帮她说话,你人还怪好的。

闻言,皇甫嵩目光转向谢乔,问:“昭奕,发生了何事?”

“情况可能与陈校尉所言,略有出入。”谢乔好脾气地说。

“有什么出入?昭奕贤妹,今次轻敌,各部战果均露颓势,你虽怯战,临阵脱逃,料想皇甫使君定然不会责怪的,切莫寻借口开脱。”陈靖插话。

“陈校尉大概尚不知情。阳城山下两千余黄巾,业已为我部尽数歼灭。”谢乔眼神含笑地看着陈靖。

“你说什么!”

陈靖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三百全灭两千余人,开什么玩笑!从其他部队的伤亡情况来判断,足以看出黄巾是难啃的骨头。她不止与之交战,更歼灭敌众,还军容完整?不,假的,定是假的!

除了陈靖外,中军帐内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了震惊之色,包括皇甫嵩。

“大概是运气好,我部所遇这支黄巾战力不足,更兼妇孺老弱在列,一触即溃。我部追亡逐北,故而取胜。可见黄巾虽众,却良莠不齐,在下捡了个便宜。”谢乔委婉地说。

把胜利归功于于运气,她这番话,让在场所有人的脸上都挂得住。毕竟首战不利,就够郁结的了,又反被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小县长抢去功劳,颜面无存。

谢乔不想广泛树敌,一两个就够了,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她自然清楚,所以选择敛去锋芒。

果不其然,听到她后续的话,其余人脸上都纷纷松弛下来。

只是遇到了一支杂牌而已,换他们,他们也能大胜得归,无需介怀。

皇甫嵩若有所思,而后对谢乔说:“虽是如此,也是你与之交锋才窥探出其军貌,或有运气,但勇气不可忽视,以三百人迎战两千人,有英雄之气概。昭奕,我记你大功一件。”

谢乔拱手,“使君谬赞。”

“等等!使君切莫轻信,”陈靖有些心焦,又转向谢乔,质问道,“你如何证实?”

“我部追亡逐北,敌众四散奔逃,遗尸甚众,或遁入山林,骑兵难以追击。故我部攻入阳城山下黄巾营寨,诱敌回归斩杀,主力已然殆尽,山林间仅剩残兵游勇。现营寨为我所烧,陈校尉若不信,大可派斥候前去查看。”

谢乔忽然话锋一转,“在下倒是有些好奇,我部与黄巾接战之际,陈校尉所部在何处。”

“东道与西道,相去不过十余里地,在下派去通知陈校尉的斥候都已归还,却迟迟不见陈校尉的人马。莫非是在林子里迷失了方向,抑或是,陈校尉看得起在下,有意锻炼在下独自应敌的能力。”谢乔皮笑肉不笑。

陈靖面容僵硬了一瞬间,随后机敏地反应过来,连忙为自己辩解:“非也非也,谢县长莫急。斥候来报的第一时间,我已命军士开拔,孰料路上遭遇一彪人马,只得仓促应战,故而来迟。”

“哦?情势如此紧急,战况胶着,想必陈校尉军中必然颇有些伤亡。若是未伤一兵一马,便拿下敌众,陈校尉大有孙子之才,堪称孙子。”谢乔抿唇,阴阳怪气地说,“我指的是兵圣孙武。”

中军帐内一片哄笑。

陈靖眼神仇恨地瞪着谢乔。

而首座之上的皇甫嵩目光精明,略一思索,便明白了问题所在。

“陈靖。”皇甫嵩看向他,语气不友好。

皇甫嵩不矜不伐,为人周到,即使是对下属将领依然客客气气。古人喜欢称对方的表字以示敬重,而此时直呼其名,可见是真的动怒了。

陈靖望着皇甫嵩冷峻的面容,觉察到了危机,立时双手抱拳,“使君明察,末将所言句句属实,路上果真遭遇了一彪人马耽搁了时辰。”

“你可是要我去一一盘问?”皇甫嵩见他还不松口,脸上的阴云更浓郁了,他音量加大,“来人,去传长水丞,传长水营军司马,传各曲长屯将。”

闻言,陈靖方寸大乱。他压根没想到这一出,更来不及跟属下串供,这一问指定立马露馅。

扑通一声,陈靖跪下来认罪,“末将知错,是末将失职,求使君责罚。”

长长的沉默后,皇甫嵩从位置上站了起来,挪开了盯在陈靖身上的目光,而后扫过中军帐内所有人的脸庞。

“大敌当前,国家危难之际,万万仰仗诸位勠力同心,精诚团结。唯有齐心协力,方可平逆贼,定天下。今日之事,我不希望再看到,否则定不轻饶。”

“使君英明!”众人齐呼。

皇甫嵩又转头看向跪在地上,将头埋得极低的陈靖,“你蓄意延误军机,本是大罪,念你初犯,尚是用人之际,责二十军棍,以儆效尤。来人,拖下去。”

话音刚落,帐外两名军士近前来,一左一右架住陈靖。

谢乔微微侧过脸,对上他不共戴天之仇一般的眼神时,不着痕迹地吐了吐舌头。他见状,眼珠子几乎都要翻出来了,但此时也只能被军士架出去,执行惩罚。

还挺解气,谢乔心情大好。

感谢皇甫嵩的清明,赏罚分明,没有因为职级的差距选择包庇纵容,挺好。当然,她和陈靖的仇怨加深,梁子就此结下了,往后只要同在一片屋檐下,她需要当心别被穿小鞋,时时提防着。

中军帐外,不断传来陈靖声嘶力竭的哀嚎声,军中杖责不是盖的,二十下够要命了,指定十天半个月下不来床。

哀嚎声丝毫不影响帐内议事。

皇甫嵩问谢乔:“此次一役,你部伤亡如何?”

“回使君,数十人受伤,数人阵亡,阵亡军士已料理,伤者也请军医救治过了。”谢乔把战损比往高了报,反正他也无迹可查。

“阵亡军士切莫忘记抚恤其家人,可先记下名录,他日得胜归朝,我自向天子请赏。”

“多谢使君。”谢乔敬重地拱手。

都道皇甫嵩治军清明,温恤士卒,今日观之,果然如此。

皇甫嵩又问,“你军中军器损耗几何?”

“回使君,箭矢尽数用光了。”谢乔即答。心里则有了一丝丝小期盼。

果然,他立马招来管军需的官吏,吩咐道:“为昭奕部补三千支羽箭。”

“还有什么需求?皆可一一说来,无需拘谨。”

谢乔控制住内心的窃喜,见好就收地说,“别无所需,只是昨日一场大战,部众稍有些疲惫,需修整一番。”

“修整是对的,”皇甫嵩点点头,对军需官说,“再赐昭奕部酒三十坛,肉百斤。”他转向账内所有人,朗声说:“自今日起,列位也都一样,奋勇杀敌者,重重有赏。”

“多谢使君!”谢乔发自肺腑地呼道,她其实还想再加一叫使君牛逼。

三十坛酒,一百斤肉对她而言真不算多,毕竟在西凉,她有酒舍,还有一大片牧场。

但赏的东西不一样,薅公家的羊毛,就是爽!

出中军帐,谢乔远远望见了行刑结束的陈靖,他正被属下搀扶着拖行,双腿大约已经无法直立。

谢乔闲着也是闲着,索性好事地走上去,迎着他的目光,贱贱地说:“陈校尉受委屈了,谢某之罪,谢某这张嘴啊,当时在帐中不该将事阐明,害得陈校尉受如此无妄之灾。”

“谢乔,你不要得意太早,给我等着!”陈靖一字一顿地说。如果他懂一些现代人的口癖,谢乔不敢想象他会骂得多脏。

“对了,皇甫使君适才赐了我部百斤肉,陈校尉若是馋了,可。

陈靖气到郁结,抬腿想往她身上踹,可随着他髋骨一用力,伤口撕裂更大,痛到无以复加。

一声哀嚎响遏行云。

……

天色渐渐明朗,一昼夜的赶路,马信领着人终于来到了汜水桥前。

他命人熄灭火把,径直过河。桥对岸就是虎牢关,但他们不打关前过,而是转而顺着河流方向继续北上。

这一路倒是没什么波折,途中遇见过两次官军,见他们人多,盘问了几句,知道是迁徙的流民,当中又有不少老弱妇孺,且没有携带武器,便不再多疑,直接放行了。

四五百人浩浩荡荡地渡河,约摸几里地后,马信抬头望西面山坡上,果然在树杈上望见了一截醒目的鲜红绸布。

他兴奋地上前,拨开横陈的荆棘和枯藤,寻到了一条山间小道。他先去探路,穿过崎岖的山间小路,越过十来米高的小土山,背面便是荥阳县城。

城中家家户户大都闭户,街巷上鲜有人迹,马信在城中四处寻觅,突然眼睛一亮,在一处街前望了一位静立的少年,身姿挺拔单薄。

他快步走上前去,少年听见脚步声,机敏地转过身来。

马信一时激动,有些忘了要说什么,他突然想起标示舆图的木板,掏出来看上面刻的字,“奇变,偶不变。”

“符号看象限。”谢适淡定地说。

是了!果然是他!

“小先生可否为我引路?”马信强行压制住激动的心情。

谢适问:“可是我姐荐你们来此地的?”

“不错,正是一位姑娘,她让我来此地寻小先生,并教我方才的暗语。”马信如实回答。

谢适点点头,确认了,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那便好,我这就带你去,这边请。”

“小先生稍等片刻,还有人同往,就在山后,我立即去唤他们。”说完,马信转身快步跑回去。他跑到山顶处,大喊了一声。

俄顷,谢适眼见着浩浩荡荡的人群自土山上下过,后面应该陆陆续续会有人过来,他负责接引。但完全没想到,这一来就来这么多。这还只是第一拨人。

随着四五百人聚在了面前,谢适恢复了镇定,领着他们转进旁边一条街巷,来到了一面土墙前。

“直接由此入墙即可,穿过墙体,另一端自会有人安置你们。”谢适手指墙面说。

在超自然现象感知模糊的作用下,所有人并未有太多疑惑。马信领头,走在第一个,他先伸手接触墙体,指腹却摸不到粗糙的墙面,整个指/尖被拦腰截断,但没有任何痛感。他索性不再迟疑,抬腿迈步,整个人完全没入其中。

墙面的另一端是截然不同的景象,马信瞪大了眼珠子,抬头望着才将将蒙蒙亮的头顶的天空。如果他懂一些现代地理知识,应该就会明白这是晨昏线变化带来的时差现象,荥阳县与玉门关隔着大约一个小时的时差。

晨风刮在脸上凉飕飕的,身后是一堵高大的、一望无垠的长城,而眼前则是广袤的原野。

近处有一大片严整的屋舍,如同城池一般,鸡犬相闻,有几户还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值守的人发现了他,一队人马立刻上前来查问。

而身后的墙体,人们也陆续穿出来,同他一样,巨大的变化,使他们一下被眼前壮丽的景象所吸引,迟迟没有回过神来。

这时候,一名军官扮相的军士问:“你们可是我家主公安置过来的?”

马信连忙拱手道:“正是正是,是一位姓谢的姑娘,让我们来此定居。”

“既如此,这边请,请先。

他口中的小城,便是冥水口的据点,谢乔已经将屋舍的数量增加到了百余户,称做小城完全说得过去。只是军户数量有限,百户屋舍目前只住了二十一户。剩下的八十余户暂时给他们歇脚,挤一挤,勉强够,后续再另做安排。其实连谢乔本人都没预料到,第一拨就直接输入了四五百号人。

全部人以家庭为单位安顿在了小城的屋舍中,每户住五到六人。而后据点的军士以及小城内的军户热情为他们送来烹煮的食物,分发提前准备好的干净被褥,并往房间的热炕里添柴烧火。因为此时尚是早春时节,西凉的天气还不算暖和。

军户脸上堆满了善意的笑容,和他们一样都穿着朴素的粗布衣服,但却整洁干净。望着热气腾腾的汤饼、肉糜粥,见他们准备得如此妥协热情,马信视线模糊地看到妻子眼眶湿润,他感受到了温暖,久违的温暖。

除了面片,连汤也全喝进肚子里,身体暖暖的。马信将六岁的女儿阿采抱上温暖的热炕被窝,小丫头吃着吃着肉糜就睡了过去,这是太安心的表现。

事实上,连夜赶路,他们所有人早已疲惫不堪,困到了极致。马信刷干净碗,躺上热炕,眼睛一闭就着了。

第二日一早,马信从一场美梦中醒过来。妻女都睡在旁边,被窝里温热无比,跟连夜赶路时的又冷又累全然是两个极端,这未必不是另一场美梦。

马信替妻子掖好被子,轻手轻脚爬下来,披衣服出门。

屋门外是宽敞的大院子,各类农具整齐地摆放在檐下,灶房、茅厕、堂屋、房间全都是崭新的。

他们安安稳稳地在这里过了一昼夜,屋舍温暖,食物管够,那位谢姑娘果然没有相欺。虽然“幼有所育、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还有待进一步去考证,不过就目前观察的情况来看,这是完全可信的。

从战败被俘面悬一线,到现在不但脱离了险境,还过得如此好,大概是觉着当下太美好,马信心里总有些不安。他想做点什么,迫切地想去做点什么,哪怕付出再多,只要能留住现在的生活,只要能让阿采好,让他做什么他都愿意,苦点累点都无所谓的。

马信推开大门,想去问问军士,看看能不能找到他可以帮忙干的活。

走到巷子里的尽头,他突然发现长城下聚了好些人,上前一看,是城墙上贴出了一张榜文。

“上面写的什么?”马信问旁边的人。他这里离榜文太远,看不清字。

“招工文书。”

“招工?”马信闻言,眼睛一亮,立马的?”

旁边另一名军士帮他解答道:“文书上可全乎了,招织坊的织工,窑坊的师傅,医馆大夫和伙计,工坊招铁匠木匠皮匠,还招厨子呢。都给钱的,按月给,织工每月两百文,工坊师傅看技艺给钱,技艺高超的最多每月有三百文,一知半解的也能进工坊当学徒,每月五十文,技艺学到家了还会成倍的涨。”

“可这些我都不会啊。”一个身形高大,但模样憨厚的大个挠了挠头,苦恼地说。

军士答道:“那简单,你一身的好力气,可以当力工,出出力,搬搬东西,扛扛货,每月也是有钱拿的。”

大个跃跃欲试,“好!我要做力工,官爷,我叫铁栋,你把我名字记下来。”

军士摆摆手,手指向不远处的一间屋舍,“看到那边的马匹了吗,从旁边大门进去,黄先生在里面,都归他管。”

大个认准目标,神采飞扬地跑上去,其余有了目标的人都纷纷跟上。

“军爷,文书上这些我恐怕都做不好。我一身武艺,只想保家卫国,能不能投军?”一名精悍的男子从前排挤过来问。

马信竖起耳朵听,这话是问到他的心坎里去了。

“那你可以当军户。”

“什么是军户?”

这显然把军士问住了,他抓抓脑袋,面露难色,“这我一下讲不明白,总之太多好处了,我自己就是军户。你若是有兴趣,想了解更多,也可以去那边问黄先生,黄先生什么都知道。”

走进院中,马信一眼就看到了桌案后坐的黄先生,他坐在一把特质的椅子上,椅子两侧带了能转的轱辘。

黄先生束发,是文人的扮相,脸上疤痕遍布,细看还有些渗人。但与疤痕密布的表皮违和的是,他脸上始终挂着让人舒服的笑意,声音温和耐心。从旁边的侍从就能看出来,黄先生在这里有一定的地位,却依然待每个人都如此真诚。马信对他的好感陡然攀升。

排了会儿队,马信终于走上前去,与他一起的,还有好些想了解军户制度的同伴。黄先生不厌其烦,一条条同他们讲述并解释各项好处。

越说下去,大伙越心动。放在平时,他们肯定不敢轻信,但他们身处的这片神奇的地界,这片远离中原战祸天灾的地界,人人都能吃饱穿暖的地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马信不再犹豫,难掩激动地举起了手,“黄先生,算我一个!”

“好,”黄意翻出册子,笔尖沾墨,问,“你叫什么名字,我记下来。”

“马信,”马信补充到,“马援的马,韩信的信。”

听见这两个名字,黄意停下笔,颇有兴致地打量着他。“这两人,你都认得?”

两日后,马信正式成为了军户,并在据点分到了一户属于他的屋舍,这是他们在这个陌生地界的家。

跟随他从阳城山下营寨来迁徙至此的同伴,以家庭为单位,全都有了各自的活计。约七十户和马信一样,选择成为军户,并均匀分配去了另外四处据点。

其余的,有各自手段能力的,选择去做织工、匠人,缺乏技艺的,也有去做了力工,他们迁去了百里地之外的龙勒县城和一百五十里外的榆安城,据说也都无偿分到了各自的屋舍。马信替自己也替同伴开心,屋舍是起点,是家,天大地大,有家,就有了一切。

马信和妻子邹绵认识了同为军户的邻居,郑柘和杨荷。

他们早一年成为了军户,家中已然井井有条,郑柘在长城戍边,平日里操练、巡逻,杨荷操持家务。院中搭建的窝棚里养着好几只鸡,母鸡天天下蛋。但最让马信觉着神奇的,是他们在院子的角落里,巴掌大的小地方垦地种植,麦子长势又密又好,除了种麦子还种了些果蔬,即使株间几乎没有空隙,也丝毫不会影响干扰。郑柘告诉他,这叫神奇土壤,所有的作物种在上面都能快速生长,且无需过多料理。这种神奇土壤他也会有,不过要等一等,等到主公回来。

郑柘和杨荷夫妇称那位谢姑娘为主公,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主公是顶顶的好人”。主公谢乔去年送杨荷进榆安诊治,具大夫不光医好了她的头风,顺带还调养好了她的身体,如今她又有了三个月的身孕。

从和邻居的谈话中,榆安这座城池的名字总是传进在耳朵里。郑柘还推荐他可以将女儿阿采送去榆安的学堂念书。军户子女入学堂是不用花钱的,郑柘和杨荷将来也打算把孩子送去榆安。

闻言,马信纳闷,“女娃也能念书吗?”

“马大哥,男娃女娃都能念书,主公颁布了法令,凡从学堂出。

郑柘也附和,“这边的军户好些都将女娃送去学堂,有比你家阿采还小的,官学的先生待人很好的,完全不用担心,如果实在想得慌,还能去看,逢年过节也能把人接来团圆。”

马信眉头漾开,其实他感觉得到阿采可能会喜欢念书,在她比现在还小一些的时候,他吟诵些经文,她话还说不利索,都会跟着学样,隔十天半个月再去问她,她还能精准地复述出来。

第二日,马信和邹绵领着阿采去了一趟榆安城,找黄先生就能安排马匹送他们过去。如果黄先生不在,就找那户屋舍的其他人办,这是军户的特权。

站在官学的学堂外,耳畔是郎朗的读书声,马信仿佛一下回到了年少时光。转头看阿采,她垫着脚尖,目光憧憬地望着望着窗内的景象,望着好些和她同龄的孩童,羡慕极了。

……

经过首次战役的失利,皇甫嵩已经意识到了黄巾的锋芒。黄巾势头方兴未艾,士气高涨,但总会衰竭的,没有什么可以长盛不衰。

是以,他定好了策略,那就是先消磨其意志。

大军全面展开阵势,但不急于求成,而是保持足够的耐心,伺机寻找机会。只要守住雒阳的东大门,不威胁到京畿地区,一切就都在可控的范围内。

这期间,谢乔被派去率领骑兵滋扰游击阳城一带的黄巾。这个任务谢乔十分乐意去做,简直就是为她量身打造的。

但阳城一带距离营寨极近,除去谢乔这一支,还有三支骑兵领到了相同的任务。其余部队则按兵不动,保持警戒。

皇甫嵩体恤出营将士的不易,将军需更多的往他们这边倾斜,这就导致营地火头军直接三餐供给食物,且送来军帐,确保都能填饱肚子。干硬的冷馍馍,咬起来像石头一样,但这些都是军士最基础的口粮,好些还吃不到吃不饱。

“我想吃馅饼了。”极支辽望着谢乔,巴巴地说。

自那次在伏击黄巾前吃过肉馅饼后,他就再没机会吃过,回味无穷。以致于无比后悔,当时怎么就吃得这么快,应该多品品的。这件事不能想,千万不能想,就像一个无底洞,只会越陷越深。

从前在草原上,他吃腻了肉,后来开始觉得麦粉做的食物好吃,但这天底下怎么能有人煮东西煮得如此难吃!这些火头军简直是羊羔子变的!

这时候如果能再给他一张肉馅饱满滋味喷香的馅饼,他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谢乔体恤他的不易,安慰到:“我给你讲个卧薪尝胆的典故吧。几百年前越王勾践兵败,为了报仇雪恨,他日日睡在硌人的柴堆上,每天都要舔一舔苦胆,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心中仇恨。终于击败对手,成就一番大业。”

“你现在吃得苦一点,就好比是勾践尝胆,时刻提醒自己大任在肩。你说我讲的有没有道理?”

极支辽抓了抓头发,随后目光坚定地握住拳头,看看手里的干馍,张大嘴巴,一口咬了下去,咬肌需要很用力才咀嚼地动。眼泪看看包裹不住了。

谢乔勉励他:“加油,草原的王!”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4-02-1923:00:12~2024-02-2322:11:1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伦琴猫猫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白斐戉37瓶;爱上北野蓝30瓶;暖歌20瓶;64873463瓶;爱脑洞的小书虫kris2瓶;凌空、湳西、傻了吧唧、莪卜愛→硪碍愛卜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马信低声反复念诵着这十分拗口的两句话,

陷入了深深的怀疑当中。

他少年时也曾念过书,

认字识字,这两句十个字应当都认得,

但连在一起就完全不懂了。他挠挠头,忍不住发问:“姑娘,此话是究竟何意?”

“只是一句密语,并无他意。”谢乔含糊地说,

嘴角微抿。

听不懂就对了。

对于谢乔所说的去处,尤其是她描述的种种,“没有逼迫,屋舍宽敞,所有人都吃得饱,穿得暖。那里幼有所育、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地方,那不是大贤良师口中的太平之世吗。这样的地方天底下竟然有,无需抛头颅洒热血,无需揭竿而起去“致太平”?营寨内所有人都持怀疑态度,不敢轻信。

但现实的情况,正如她说的,要想活命绝无他法。

作为这支黄巾的首领,马信打定了主意。

那就去吧,总比在这里等死要强。

到薄暮时分,在官道上被冲散的黄巾能回来的都回来了,马信把全部人组织起,做好了动身的准备。

“这一去大约有一两日的行程,你们路上可能会遭遇官军,最好都摘掉头上黄巾,扮作流民模样,只管赶路,以免横生枝节。”谢乔提醒道。

黄巾军没有统一的制式服装,头上醒目的黄巾一摘,身上穿的只是粗布衣服,只有少数黄巾军还披着从官府抢来的甲胄,脱掉甲胄,隐藏身份完全没有问题。天下大乱以来,各州郡无数百姓颠沛流离,举乡流离失所的情况太常见了,更何况他们之中本就有不少老弱妇孺。

为防止他们途中迷路,谢乔还特意拿了块木板,用刀在上面雕了路线的草图。

考虑到要长途赶路,路上至少得歇一夜,谢乔还给他们每人发了两张肉馅的烙饼,用以充饥。

黄巾加上伤员和眷属总共约四五百人,每人分到了两张还热得烫手的馅饼。一张收起来,另一张直接拿在手里啃。

初尝馅饼时大都有些小心和怀疑,只敢咬一小口,随后咬到久违的碎肉,上下颚就停不下了,咀嚼、吞咽、回味,一时间,肉香味弥漫开,好些人甚至吃完了一张还想把另一张一块儿吃掉。

看着大家的脸庞从先前的不安转为松弛,并深深地为馅饼所折服,谢乔趁热打铁地说:“那边还有很多肉,还有很多不同风味的食物,只要勤奋,你们每一个人都能丰衣足食。”

闻言,众人纷纷朝谢乔投来了目光,她明显能感受到,大家的眼神发生了变化。

变得更信服了。

果然,喊口号画大饼这种事以后得少做,要做就做点实际性的。

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她苦口婆心说了一大堆,远不如一张馅饼来得有可信度,一次性发出去八/九百张肉馅饼就能看出她真正的实力了。

天边残阳如血,摘下黄巾的百姓在马信的领头下踏上了漫漫长路。谢乔同他们挥手告别,而后转过身,一把大火将营寨全烧个干净,制造出全歼敌众的假象。

从官道折返,谢乔命军士一路打扫战场:处理尸体,收捡箭支。箭竿虽然大都损坏折断,但箭镞拆下来往后还能接着用,那可是工匠辛苦打造的。勤俭节约是良好习惯。

天光向暝,谢乔赶在夜幕降临前返回了营地。出乎她意料的是,各路军马中,他们竟然是第一个回归的,可见这次行动其他路应该都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归寨修整歇息,皇甫嵩分派的第一个阻击任务,她算是顺利达成了,除此之外还为西凉新增了四五百的人口。完美。

复盘今天的战斗,黄巾诚然人多势众,攻势凶猛,士气高昂,但她的西凉骑兵训练有素,再加上她“放风筝”的猥琐战术,先由弓骑兵耗光体能,重骑兵再冲锋,以极低战损比的拿下了胜利。当然,谢乔很清楚,她的战术目前也就能欺负没有成建制、兵种单一的黄巾,真对上正规军就不会那么好使了。

她这边,虽然冲阵的百余西凉铁骑中不少人都挨了刀,马匹也挨了刀,但装配的铁甲和马铠够厚够硬,人和马都没有受大伤,大多是些皮外伤和擦伤。

另外,由于双方的冲撞太猛烈,大约有十来名军士的胳膊手臂不同程度地扭到,骨头错位。军营里有皇甫嵩的随军军医,这会儿营地没旁人,谢乔直接将军医领来帮忙正骨。

得了空,谢乔才静下心来有工夫查看这场战斗的结算情况。最早招募的三支西凉弓骑成功升到了四级,此前已经卡在三级很久了。部队从三级开始后,兵营的[训练]就只能起到训练的作用,无法再提供升级的经验值。事实上,通过[训练]获得的经验值是有限的,全部获取之后,要想升级就能通过实战了。升到四级的西凉弓骑,单支部队的满编人数从二十八骑扩充到了三十八骑。其实这里的满编人数就好比是血条,人数越多,血条越厚,这支部队就越不容易被全歼。

经过这场战斗,谢乔本人也升到了六级。她照旧将新增的属性点加在攻击、防御和气运这三点。

当然,谢乔最满足的还是新增了两个【背包】的格子,约等于增加了两吨的负重能力。目前的总格子数量来到了十七个,之前从一级升级到二级时,只增加了一个格子,但从四级升到五级,包括从五级升到六级,都是增加的两个格子,由此谢乔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越往后面升级,开放的格子数量越多。这大概跟签到奖励的递增机制类似。

梁汾从一级升到了二级。【人物】的获得经验升级的条件都很苛刻,且品级越高越苛刻,还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梁汾作为将才,本就是一张sr级别的武将,获得经验需要指挥大中型的战斗,且必须担任绝对的指挥位置,之前在西凉剿匪寇,只算小打小闹,都不计经验的。只有这一次率领三百人规模的骑兵与近两千人的黄巾作战,他才勉强获得了13点经验。

这其实也说得过去,作为高品级的人物,属性值本就优于常人太多了,如果升级再变得容易的话,分分钟升到满级,属性拉满,那就太逆天了。谢乔清晰地认知到,她的主公系统待她从来都刻薄,从不会便宜她。当然,广告除外。

梁汾升一级同样获得了5点属性值,谢乔选择都分配在他的攻击力上,使数值从67提升到了72,进一步提升他的战力。她想的是,充分发挥优势,先直接把战斗力拉满,有一个单挑无解的武将是安全的保障。至于梁汾稍微弱一些的短板,比如智慧等,因为暂不考虑让他独立领兵作战,可以先不用去管。

关掉面板后,谢乔忽然听见了一阵马蹄声。出帐一看,火炬如林,一彪人马归营。谢乔在火光中认出了长水校尉陈靖,对方也留意到了她,脸上阴恻恻一笑,仿佛在说:等着瞧吧。

三个时辰前,陈靖躺在草地里睡了个悠闲的午觉,睁开眼睛,脑袋都有些睡疼了。他伸懒腰,抬手招呼斥候过来。

“去西道看看,是不是都逃了?”

如果是,他就能在皇甫使君面前参一本,参她未战先怯,临阵脱逃。一旦坐实,有她受的了。

斥候探明情况后回报,官道上空无一天,只留下战斗痕迹,可能已经溃败了。

三百人对阵两千人,能不溃败才有鬼了。陈靖慢悠悠地跨上战马,令部众开拔西去。两相争斗必定一伤一死,是时候去收渔翁之利了。他只需要将精疲力竭的黄巾击溃,便能领了头功。如果战得只剩百十来人,他丝毫不介意,无论敌友,围而全歼之。呵,跟他斗,嫩着呢。

由于不确定两拨人马退到了何地,陈靖先遣出斥候散开,四处寻觅其踪迹。虽然人数悬殊,他以为谢乔率部怎么也会抵抗一二,结果方圆十里,官道上、林子里皆找不到行迹。

天色看看暗下来,就在陈靖狐疑之际,有斥候来报,谢乔部军容严整地回到了营地。

军容严整?

这是没敢短兵相接,直接被吓了个屁滚尿流吧。陈靖几乎要笑出声来。

夜里,谢乔宿在军帐里,凌晨断断续续听见外面传来阵阵马蹄声,应当是各支部曲陆续归营。因为没有喊杀声,就不是敌袭。

第二日一早,谢乔刚醒,便有军士来帐前传唤。她简单梳了个头,洗把脸,赶去中军帐。

各部开始汇报战果,如她预料的一样,无论佯攻还是伏击的各支部曲都遭遇了不小的麻烦。

虽于增援路上设下伏兵,初有成效,可与黄巾近战肉搏砍杀之际,黄巾攻势蛮横,即使是精锐,最后并没有讨到多少便宜,战损比几乎是一比一。

至于皇甫嵩亲自率领的一部,佯攻团团围住阳城,城中黄巾本来按兵不动等待援军。可到了夜幕时分,黄巾突然自城中冲杀而出。皇甫嵩麾下这部,只是装样子的义军,人数虽多,仓促募集的义军训练不足,阵前的军士为黄巾连连砍翻在地,眼看就要全线溃散。皇甫嵩只得命令撤军还寨,暂避锋芒。

随后轮到了长水校尉陈靖说话。

“报使君,昨日我与谢县长北据黄巾增援,于路上设伏,约定共同夹击。可临了谢县长竟然临阵脱逃,未曾接战便回了营寨,以致错失良机。黄巾此次倾巢而出,若谢县长不退,我两部左右夹击,必能大破之。可惜啊……”话到此处,陈靖颇为惋惜地叹了口气,而后拱手,“还请使君切莫责怪,女子实不宜统兵,故自古鲜有女将。”

谢乔眉头微蹙。帮她说话,你人还怪好的。

闻言,皇甫嵩目光转向谢乔,问:“昭奕,发生了何事?”

“情况可能与陈校尉所言,略有出入。”谢乔好脾气地说。

“有什么出入?昭奕贤妹,今次轻敌,各部战果均露颓势,你虽怯战,临阵脱逃,料想皇甫使君定然不会责怪的,切莫寻借口开脱。”陈靖插话。

“陈校尉大概尚不知情。阳城山下两千余黄巾,业已为我部尽数歼灭。”谢乔眼神含笑地看着陈靖。

“你说什么!”

陈靖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三百全灭两千余人,开什么玩笑!从其他部队的伤亡情况来判断,足以看出黄巾是难啃的骨头。她不止与之交战,更歼灭敌众,还军容完整?不,假的,定是假的!

除了陈靖外,中军帐内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了震惊之色,包括皇甫嵩。

“大概是运气好,我部所遇这支黄巾战力不足,更兼妇孺老弱在列,一触即溃。我部追亡逐北,故而取胜。可见黄巾虽众,却良莠不齐,在下捡了个便宜。”谢乔委婉地说。

把胜利归功于于运气,她这番话,让在场所有人的脸上都挂得住。毕竟首战不利,就够郁结的了,又反被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小县长抢去功劳,颜面无存。

谢乔不想广泛树敌,一两个就够了,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她自然清楚,所以选择敛去锋芒。

果不其然,听到她后续的话,其余人脸上都纷纷松弛下来。

只是遇到了一支杂牌而已,换他们,他们也能大胜得归,无需介怀。

皇甫嵩若有所思,而后对谢乔说:“虽是如此,也是你与之交锋才窥探出其军貌,或有运气,但勇气不可忽视,以三百人迎战两千人,有英雄之气概。昭奕,我记你大功一件。”

谢乔拱手,“使君谬赞。”

“等等!使君切莫轻信,”陈靖有些心焦,又转向谢乔,质问道,“你如何证实?”

“我部追亡逐北,敌众四散奔逃,遗尸甚众,或遁入山林,骑兵难以追击。故我部攻入阳城山下黄巾营寨,诱敌回归斩杀,主力已然殆尽,山林间仅剩残兵游勇。现营寨为我所烧,陈校尉若不信,大可派斥候前去查看。”

谢乔忽然话锋一转,“在下倒是有些好奇,我部与黄巾接战之际,陈校尉所部在何处。”

“东道与西道,相去不过十余里地,在下派去通知陈校尉的斥候都已归还,却迟迟不见陈校尉的人马。莫非是在林子里迷失了方向,抑或是,陈校尉看得起在下,有意锻炼在下独自应敌的能力。”谢乔皮笑肉不笑。

陈靖面容僵硬了一瞬间,随后机敏地反应过来,连忙为自己辩解:“非也非也,谢县长莫急。斥候来报的第一时间,我已命军士开拔,孰料路上遭遇一彪人马,只得仓促应战,故而来迟。”

“哦?情势如此紧急,战况胶着,想必陈校尉军中必然颇有些伤亡。若是未伤一兵一马,便拿下敌众,陈校尉大有孙子之才,堪称孙子。”谢乔抿唇,阴阳怪气地说,“我指的是兵圣孙武。”

中军帐内一片哄笑。

陈靖眼神仇恨地瞪着谢乔。

而首座之上的皇甫嵩目光精明,略一思索,便明白了问题所在。

“陈靖。”皇甫嵩看向他,语气不友好。

皇甫嵩不矜不伐,为人周到,即使是对下属将领依然客客气气。古人喜欢称对方的表字以示敬重,而此时直呼其名,可见是真的动怒了。

陈靖望着皇甫嵩冷峻的面容,觉察到了危机,立时双手抱拳,“使君明察,末将所言句句属实,路上果真遭遇了一彪人马耽搁了时辰。”

“你可是要我去一一盘问?”皇甫嵩见他还不松口,脸上的阴云更浓郁了,他音量加大,“来人,去传长水丞,传长水营军司马,传各曲长屯将。”

闻言,陈靖方寸大乱。他压根没想到这一出,更来不及跟属下串供,这一问指定立马露馅。

扑通一声,陈靖跪下来认罪,“末将知错,是末将失职,求使君责罚。”

长长的沉默后,皇甫嵩从位置上站了起来,挪开了盯在陈靖身上的目光,而后扫过中军帐内所有人的脸庞。

“大敌当前,国家危难之际,万万仰仗诸位勠力同心,精诚团结。唯有齐心协力,方可平逆贼,定天下。今日之事,我不希望再看到,否则定不轻饶。”

“使君英明!”众人齐呼。

皇甫嵩又转头看向跪在地上,将头埋得极低的陈靖,“你蓄意延误军机,本是大罪,念你初犯,尚是用人之际,责二十军棍,以儆效尤。来人,拖下去。”

话音刚落,帐外两名军士近前来,一左一右架住陈靖。

谢乔微微侧过脸,对上他不共戴天之仇一般的眼神时,不着痕迹地吐了吐舌头。他见状,眼珠子几乎都要翻出来了,但此时也只能被军士架出去,执行惩罚。

还挺解气,谢乔心情大好。

感谢皇甫嵩的清明,赏罚分明,没有因为职级的差距选择包庇纵容,挺好。当然,她和陈靖的仇怨加深,梁子就此结下了,往后只要同在一片屋檐下,她需要当心别被穿小鞋,时时提防着。

中军帐外,不断传来陈靖声嘶力竭的哀嚎声,军中杖责不是盖的,二十下够要命了,指定十天半个月下不来床。

哀嚎声丝毫不影响帐内议事。

皇甫嵩问谢乔:“此次一役,你部伤亡如何?”

“回使君,数十人受伤,数人阵亡,阵亡军士已料理,伤者也请军医救治过了。”谢乔把战损比往高了报,反正他也无迹可查。

“阵亡军士切莫忘记抚恤其家人,可先记下名录,他日得胜归朝,我自向天子请赏。”

“多谢使君。”谢乔敬重地拱手。

都道皇甫嵩治军清明,温恤士卒,今日观之,果然如此。

皇甫嵩又问,“你军中军器损耗几何?”

“回使君,箭矢尽数用光了。”谢乔即答。心里则有了一丝丝小期盼。

果然,他立马招来管军需的官吏,吩咐道:“为昭奕部补三千支羽箭。”

“还有什么需求?皆可一一说来,无需拘谨。”

谢乔控制住内心的窃喜,见好就收地说,“别无所需,只是昨日一场大战,部众稍有些疲惫,需修整一番。”

“修整是对的,”皇甫嵩点点头,对军需官说,“再赐昭奕部酒三十坛,肉百斤。”他转向账内所有人,朗声说:“自今日起,列位也都一样,奋勇杀敌者,重重有赏。”

“多谢使君!”谢乔发自肺腑地呼道,她其实还想再加一叫使君牛逼。

三十坛酒,一百斤肉对她而言真不算多,毕竟在西凉,她有酒舍,还有一大片牧场。

但赏的东西不一样,薅公家的羊毛,就是爽!

出中军帐,谢乔远远望见了行刑结束的陈靖,他正被属下搀扶着拖行,双腿大约已经无法直立。

谢乔闲着也是闲着,索性好事地走上去,迎着他的目光,贱贱地说:“陈校尉受委屈了,谢某之罪,谢某这张嘴啊,当时在帐中不该将事阐明,害得陈校尉受如此无妄之灾。”

“谢乔,你不要得意太早,给我等着!”陈靖一字一顿地说。如果他懂一些现代人的口癖,谢乔不敢想象他会骂得多脏。

“对了,皇甫使君适才赐了我部百斤肉,陈校尉若是馋了,可。

陈靖气到郁结,抬腿想往她身上踹,可随着他髋骨一用力,伤口撕裂更大,痛到无以复加。

一声哀嚎响遏行云。

……

天色渐渐明朗,一昼夜的赶路,马信领着人终于来到了汜水桥前。

他命人熄灭火把,径直过河。桥对岸就是虎牢关,但他们不打关前过,而是转而顺着河流方向继续北上。

这一路倒是没什么波折,途中遇见过两次官军,见他们人多,盘问了几句,知道是迁徙的流民,当中又有不少老弱妇孺,且没有携带武器,便不再多疑,直接放行了。

四五百人浩浩荡荡地渡河,约摸几里地后,马信抬头望西面山坡上,果然在树杈上望见了一截醒目的鲜红绸布。

他兴奋地上前,拨开横陈的荆棘和枯藤,寻到了一条山间小道。他先去探路,穿过崎岖的山间小路,越过十来米高的小土山,背面便是荥阳县城。

城中家家户户大都闭户,街巷上鲜有人迹,马信在城中四处寻觅,突然眼睛一亮,在一处街前望了一位静立的少年,身姿挺拔单薄。

他快步走上前去,少年听见脚步声,机敏地转过身来。

马信一时激动,有些忘了要说什么,他突然想起标示舆图的木板,掏出来看上面刻的字,“奇变,偶不变。”

“符号看象限。”谢适淡定地说。

是了!果然是他!

“小先生可否为我引路?”马信强行压制住激动的心情。

谢适问:“可是我姐荐你们来此地的?”

“不错,正是一位姑娘,她让我来此地寻小先生,并教我方才的暗语。”马信如实回答。

谢适点点头,确认了,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那便好,我这就带你去,这边请。”

“小先生稍等片刻,还有人同往,就在山后,我立即去唤他们。”说完,马信转身快步跑回去。他跑到山顶处,大喊了一声。

俄顷,谢适眼见着浩浩荡荡的人群自土山上下过,后面应该陆陆续续会有人过来,他负责接引。但完全没想到,这一来就来这么多。这还只是第一拨人。

随着四五百人聚在了面前,谢适恢复了镇定,领着他们转进旁边一条街巷,来到了一面土墙前。

“直接由此入墙即可,穿过墙体,另一端自会有人安置你们。”谢适手指墙面说。

在超自然现象感知模糊的作用下,所有人并未有太多疑惑。马信领头,走在第一个,他先伸手接触墙体,指腹却摸不到粗糙的墙面,整个指/尖被拦腰截断,但没有任何痛感。他索性不再迟疑,抬腿迈步,整个人完全没入其中。

墙面的另一端是截然不同的景象,马信瞪大了眼珠子,抬头望着才将将蒙蒙亮的头顶的天空。如果他懂一些现代地理知识,应该就会明白这是晨昏线变化带来的时差现象,荥阳县与玉门关隔着大约一个小时的时差。

晨风刮在脸上凉飕飕的,身后是一堵高大的、一望无垠的长城,而眼前则是广袤的原野。

近处有一大片严整的屋舍,如同城池一般,鸡犬相闻,有几户还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值守的人发现了他,一队人马立刻上前来查问。

而身后的墙体,人们也陆续穿出来,同他一样,巨大的变化,使他们一下被眼前壮丽的景象所吸引,迟迟没有回过神来。

这时候,一名军官扮相的军士问:“你们可是我家主公安置过来的?”

马信连忙拱手道:“正是正是,是一位姓谢的姑娘,让我们来此定居。”

“既如此,这边请,请先。

他口中的小城,便是冥水口的据点,谢乔已经将屋舍的数量增加到了百余户,称做小城完全说得过去。只是军户数量有限,百户屋舍目前只住了二十一户。剩下的八十余户暂时给他们歇脚,挤一挤,勉强够,后续再另做安排。其实连谢乔本人都没预料到,第一拨就直接输入了四五百号人。

全部人以家庭为单位安顿在了小城的屋舍中,每户住五到六人。而后据点的军士以及小城内的军户热情为他们送来烹煮的食物,分发提前准备好的干净被褥,并往房间的热炕里添柴烧火。因为此时尚是早春时节,西凉的天气还不算暖和。

军户脸上堆满了善意的笑容,和他们一样都穿着朴素的粗布衣服,但却整洁干净。望着热气腾腾的汤饼、肉糜粥,见他们准备得如此妥协热情,马信视线模糊地看到妻子眼眶湿润,他感受到了温暖,久违的温暖。

除了面片,连汤也全喝进肚子里,身体暖暖的。马信将六岁的女儿阿采抱上温暖的热炕被窝,小丫头吃着吃着肉糜就睡了过去,这是太安心的表现。

事实上,连夜赶路,他们所有人早已疲惫不堪,困到了极致。马信刷干净碗,躺上热炕,眼睛一闭就着了。

第二日一早,马信从一场美梦中醒过来。妻女都睡在旁边,被窝里温热无比,跟连夜赶路时的又冷又累全然是两个极端,这未必不是另一场美梦。

马信替妻子掖好被子,轻手轻脚爬下来,披衣服出门。

屋门外是宽敞的大院子,各类农具整齐地摆放在檐下,灶房、茅厕、堂屋、房间全都是崭新的。

他们安安稳稳地在这里过了一昼夜,屋舍温暖,食物管够,那位谢姑娘果然没有相欺。虽然“幼有所育、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还有待进一步去考证,不过就目前观察的情况来看,这是完全可信的。

从战败被俘面悬一线,到现在不但脱离了险境,还过得如此好,大概是觉着当下太美好,马信心里总有些不安。他想做点什么,迫切地想去做点什么,哪怕付出再多,只要能留住现在的生活,只要能让阿采好,让他做什么他都愿意,苦点累点都无所谓的。

马信推开大门,想去问问军士,看看能不能找到他可以帮忙干的活。

走到巷子里的尽头,他突然发现长城下聚了好些人,上前一看,是城墙上贴出了一张榜文。

“上面写的什么?”马信问旁边的人。他这里离榜文太远,看不清字。

“招工文书。”

“招工?”马信闻言,眼睛一亮,立马的?”

旁边另一名军士帮他解答道:“文书上可全乎了,招织坊的织工,窑坊的师傅,医馆大夫和伙计,工坊招铁匠木匠皮匠,还招厨子呢。都给钱的,按月给,织工每月两百文,工坊师傅看技艺给钱,技艺高超的最多每月有三百文,一知半解的也能进工坊当学徒,每月五十文,技艺学到家了还会成倍的涨。”

“可这些我都不会啊。”一个身形高大,但模样憨厚的大个挠了挠头,苦恼地说。

军士答道:“那简单,你一身的好力气,可以当力工,出出力,搬搬东西,扛扛货,每月也是有钱拿的。”

大个跃跃欲试,“好!我要做力工,官爷,我叫铁栋,你把我名字记下来。”

军士摆摆手,手指向不远处的一间屋舍,“看到那边的马匹了吗,从旁边大门进去,黄先生在里面,都归他管。”

大个认准目标,神采飞扬地跑上去,其余有了目标的人都纷纷跟上。

“军爷,文书上这些我恐怕都做不好。我一身武艺,只想保家卫国,能不能投军?”一名精悍的男子从前排挤过来问。

马信竖起耳朵听,这话是问到他的心坎里去了。

“那你可以当军户。”

“什么是军户?”

这显然把军士问住了,他抓抓脑袋,面露难色,“这我一下讲不明白,总之太多好处了,我自己就是军户。你若是有兴趣,想了解更多,也可以去那边问黄先生,黄先生什么都知道。”

走进院中,马信一眼就看到了桌案后坐的黄先生,他坐在一把特质的椅子上,椅子两侧带了能转的轱辘。

黄先生束发,是文人的扮相,脸上疤痕遍布,细看还有些渗人。但与疤痕密布的表皮违和的是,他脸上始终挂着让人舒服的笑意,声音温和耐心。从旁边的侍从就能看出来,黄先生在这里有一定的地位,却依然待每个人都如此真诚。马信对他的好感陡然攀升。

排了会儿队,马信终于走上前去,与他一起的,还有好些想了解军户制度的同伴。黄先生不厌其烦,一条条同他们讲述并解释各项好处。

越说下去,大伙越心动。放在平时,他们肯定不敢轻信,但他们身处的这片神奇的地界,这片远离中原战祸天灾的地界,人人都能吃饱穿暖的地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马信不再犹豫,难掩激动地举起了手,“黄先生,算我一个!”

“好,”黄意翻出册子,笔尖沾墨,问,“你叫什么名字,我记下来。”

“马信,”马信补充到,“马援的马,韩信的信。”

听见这两个名字,黄意停下笔,颇有兴致地打量着他。“这两人,你都认得?”

两日后,马信正式成为了军户,并在据点分到了一户属于他的屋舍,这是他们在这个陌生地界的家。

跟随他从阳城山下营寨来迁徙至此的同伴,以家庭为单位,全都有了各自的活计。约七十户和马信一样,选择成为军户,并均匀分配去了另外四处据点。

其余的,有各自手段能力的,选择去做织工、匠人,缺乏技艺的,也有去做了力工,他们迁去了百里地之外的龙勒县城和一百五十里外的榆安城,据说也都无偿分到了各自的屋舍。马信替自己也替同伴开心,屋舍是起点,是家,天大地大,有家,就有了一切。

马信和妻子邹绵认识了同为军户的邻居,郑柘和杨荷。

他们早一年成为了军户,家中已然井井有条,郑柘在长城戍边,平日里操练、巡逻,杨荷操持家务。院中搭建的窝棚里养着好几只鸡,母鸡天天下蛋。但最让马信觉着神奇的,是他们在院子的角落里,巴掌大的小地方垦地种植,麦子长势又密又好,除了种麦子还种了些果蔬,即使株间几乎没有空隙,也丝毫不会影响干扰。郑柘告诉他,这叫神奇土壤,所有的作物种在上面都能快速生长,且无需过多料理。这种神奇土壤他也会有,不过要等一等,等到主公回来。

郑柘和杨荷夫妇称那位谢姑娘为主公,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主公是顶顶的好人”。主公谢乔去年送杨荷进榆安诊治,具大夫不光医好了她的头风,顺带还调养好了她的身体,如今她又有了三个月的身孕。

从和邻居的谈话中,榆安这座城池的名字总是传进在耳朵里。郑柘还推荐他可以将女儿阿采送去榆安的学堂念书。军户子女入学堂是不用花钱的,郑柘和杨荷将来也打算把孩子送去榆安。

闻言,马信纳闷,“女娃也能念书吗?”

“马大哥,男娃女娃都能念书,主公颁布了法令,凡从学堂出。

郑柘也附和,“这边的军户好些都将女娃送去学堂,有比你家阿采还小的,官学的先生待人很好的,完全不用担心,如果实在想得慌,还能去看,逢年过节也能把人接来团圆。”

马信眉头漾开,其实他感觉得到阿采可能会喜欢念书,在她比现在还小一些的时候,他吟诵些经文,她话还说不利索,都会跟着学样,隔十天半个月再去问她,她还能精准地复述出来。

第二日,马信和邹绵领着阿采去了一趟榆安城,找黄先生就能安排马匹送他们过去。如果黄先生不在,就找那户屋舍的其他人办,这是军户的特权。

站在官学的学堂外,耳畔是郎朗的读书声,马信仿佛一下回到了年少时光。转头看阿采,她垫着脚尖,目光憧憬地望着望着窗内的景象,望着好些和她同龄的孩童,羡慕极了。

……

经过首次战役的失利,皇甫嵩已经意识到了黄巾的锋芒。黄巾势头方兴未艾,士气高涨,但总会衰竭的,没有什么可以长盛不衰。

是以,他定好了策略,那就是先消磨其意志。

大军全面展开阵势,但不急于求成,而是保持足够的耐心,伺机寻找机会。只要守住雒阳的东大门,不威胁到京畿地区,一切就都在可控的范围内。

这期间,谢乔被派去率领骑兵滋扰游击阳城一带的黄巾。这个任务谢乔十分乐意去做,简直就是为她量身打造的。

但阳城一带距离营寨极近,除去谢乔这一支,还有三支骑兵领到了相同的任务。其余部队则按兵不动,保持警戒。

皇甫嵩体恤出营将士的不易,将军需更多的往他们这边倾斜,这就导致营地火头军直接三餐供给食物,且送来军帐,确保都能填饱肚子。干硬的冷馍馍,咬起来像石头一样,但这些都是军士最基础的口粮,好些还吃不到吃不饱。

“我想吃馅饼了。”极支辽望着谢乔,巴巴地说。

自那次在伏击黄巾前吃过肉馅饼后,他就再没机会吃过,回味无穷。以致于无比后悔,当时怎么就吃得这么快,应该多品品的。这件事不能想,千万不能想,就像一个无底洞,只会越陷越深。

从前在草原上,他吃腻了肉,后来开始觉得麦粉做的食物好吃,但这天底下怎么能有人煮东西煮得如此难吃!这些火头军简直是羊羔子变的!

这时候如果能再给他一张肉馅饱满滋味喷香的馅饼,他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谢乔体恤他的不易,安慰到:“我给你讲个卧薪尝胆的典故吧。几百年前越王勾践兵败,为了报仇雪恨,他日日睡在硌人的柴堆上,每天都要舔一舔苦胆,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心中仇恨。终于击败对手,成就一番大业。”

“你现在吃得苦一点,就好比是勾践尝胆,时刻提醒自己大任在肩。你说我讲的有没有道理?”

极支辽抓了抓头发,随后目光坚定地握住拳头,看看手里的干馍,张大嘴巴,一口咬了下去,咬肌需要很用力才咀嚼地动。眼泪看看包裹不住了。

谢乔勉励他:“加油,草原的王!”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4-02-1923:00:12~2024-02-2322:11:1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伦琴猫猫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白斐戉37瓶;爱上北野蓝30瓶;暖歌20瓶;64873463瓶;爱脑洞的小书虫kris2瓶;凌空、湳西、傻了吧唧、莪卜愛→硪碍愛卜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马信低声反复念诵着这十分拗口的两句话,陷入了深深的怀疑当中。()?()

他少年时也曾念过书,认字识字,这两句十个字应当都认得,但连在一起就完全不懂了。他挠挠头,忍不住发问:“姑娘,此话是究竟何意?”()?()

“只是一句密语,并无他意。”谢乔含糊地说,嘴角微抿。

?宋公子晏提醒您《[三国]金手指是看广告》第一时间在[]更新,记住[(.)]???#?#??

()?()

听不懂就对了。()?()

对于谢乔所说的去处,尤其是她描述的种种,“没有逼迫,屋舍宽敞,所有人都吃得饱,穿得暖。那里幼有所育、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地方,那不是大贤良师口中的太平之世吗。这样的地方天底下竟然有,无需抛头颅洒热血,无需揭竿而起去“致太平”?营寨内所有人都持怀疑态度,不敢轻信。

但现实的情况,正如她说的,要想活命绝无他法。

作为这支黄巾的首领,马信打定了主意。

那就去吧,总比在这里等死要强。

到薄暮时分,在官道上被冲散的黄巾能回来的都回来了,马信把全部人组织起,做好了动身的准备。

“这一去大约有一两日的行程,你们路上可能会遭遇官军,最好都摘掉头上黄巾,扮作流民模样,只管赶路,以免横生枝节。”谢乔提醒道。

黄巾军没有统一的制式服装,头上醒目的黄巾一摘,身上穿的只是粗布衣服,只有少数黄巾军还披着从官府抢来的甲胄,脱掉甲胄,隐藏身份完全没有问题。天下大乱以来,各州郡无数百姓颠沛流离,举乡流离失所的情况太常见了,更何况他们之中本就有不少老弱妇孺。

为防止他们途中迷路,谢乔还特意拿了块木板,用刀在上面雕了路线的草图。

考虑到要长途赶路,路上至少得歇一夜,谢乔还给他们每人发了两张肉馅的烙饼,用以充饥。

黄巾加上伤员和眷属总共约四五百人,每人分到了两张还热得烫手的馅饼。一张收起来,另一张直接拿在手里啃。

初尝馅饼时大都有些小心和怀疑,只敢咬一小口,随后咬到久违的碎肉,上下颚就停不下了,咀嚼、吞咽、回味,一时间,肉香味弥漫开,好些人甚至吃完了一张还想把另一张一块儿吃掉。

看着大家的脸庞从先前的不安转为松弛,并深深地为馅饼所折服,谢乔趁热打铁地说:“那边还有很多肉,还有很多不同风味的食物,只要勤奋,你们每一个人都能丰衣足食。”

闻言,众人纷纷朝谢乔投来了目光,她明显能感受到,大家的眼神发生了变化。

变得更信服了。

果然,喊口号画大饼这种事以后得少做,要做就做点实际性的。

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她苦口婆心说了一大堆,远不如一张馅饼来得有可信度,一次性发出去八/九百张肉馅饼就能看出她真正的实力了。

天边残阳如血,摘下黄巾的百姓在马信的领头下踏上了漫漫长路。谢乔同他们挥手告别,而后转过身,一把大火将营寨全烧个干净,制造出全歼敌众的假象。

从官道折返,谢乔命军士一路打扫战场:处理尸体,收捡箭支。箭竿虽然大都损坏折断,但箭镞拆下来往后还能接着用,那可是工匠辛苦打造的。勤俭节约是良好习惯。

天光向暝,谢乔赶在夜幕降临前返回了营地。出乎她意料的是,各路军马中,他们竟然是第一个回归的,可见这次行动其他路应该都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归寨修整歇息,皇甫嵩分派的第一个阻击任务,她算是顺利达成了,除此之外还为西凉新增了四五百的人口。完美。

复盘今天的战斗,黄巾诚然人多势众,攻势凶猛,士气高昂,但她的西凉骑兵训练有素,再加上她“放风筝”的猥琐战术,先由弓骑兵耗光体能,重骑兵再冲锋,以极低战损比的拿下了胜利。当然,谢乔很清楚,她的战术目前也就能欺负没有成建制、兵种单一的黄巾,真对上正规军就不会那么好使了。

她这边,虽然冲阵的百余西凉铁骑中不少人都挨了刀,马匹也挨了刀,但装配的铁甲和马铠够厚够硬,人和马都没有受大伤,大多是些皮外伤和擦伤。

另外,由于双方的冲撞太猛烈,大约有十来名军士的胳膊手臂不同程度地扭到,骨头错位。军营里有皇甫嵩的随军军医,这会儿营地没旁人,谢乔直接将军医领来帮忙正骨。

得了空,谢乔才静下心来有工夫查看这场战斗的结算情况。最早招募的三支西凉弓骑成功升到了四级,此前已经卡在三级很久了。部队从三级开始后,兵营的[训练]就只能起到训练的作用,无法再提供升级的经验值。事实上,通过[训练]获得的经验值是有限的,全部获取之后,要想升级就能通过实战了。升到四级的西凉弓骑,单支部队的满编人数从二十八骑扩充到了三十八骑。其实这里的满编人数就好比是血条,人数越多,血条越厚,这支部队就越不容易被全歼。

经过这场战斗,谢乔本人也升到了六级。她照旧将新增的属性点加在攻击、防御和气运这三点。

当然,谢乔最满足的还是新增了两个【背包】的格子,约等于增加了两吨的负重能力。目前的总格子数量来到了十七个,之前从一级升级到二级时,只增加了一个格子,但从四级升到五级,包括从五级升到六级,都是增加的两个格子,由此谢乔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越往后面升级,开放的格子数量越多。这大概跟签到奖励的递增机制类似。

梁汾从一级升到了二级。【人物】的获得经验升级的条件都很苛刻,且品级越高越苛刻,还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梁汾作为将才,本就是一张sr级别的武将,获得经验需要指挥大中型的战斗,且必须担任绝对的指挥位置,之前在西凉剿匪寇,只算小打小闹,都不计经验的。只有这一次率领三百人规模的骑兵与近两千人的黄巾作战,他才勉强获得了13点经验。

这其实也说得过去,作为高品级的人物,属性值本就优于常人太多了,如果升级再变得容易的话,分分钟升到满级,属性拉满,那就太逆天了。谢乔清晰地认知到,她的主公系统待她从来都刻薄,从不会便宜她。当然,广告除外。

梁汾升一级同样获得了5点属性值,谢乔选择都分配在他的攻击力上,使数值从67提升到了72,进一步提升他的战力。她想的是,充分发挥优势,先直接把战斗力拉满,有一个单挑无解的武将是安全的保障。至于梁汾稍微弱一些的短板,比如智慧等,因为暂不考虑让他独立领兵作战,可以先不用去管。

关掉面板后,谢乔忽然听见了一阵马蹄声。出帐一看,火炬如林,一彪人马归营。谢乔在火光中认出了长水校尉陈靖,对方也留意到了她,脸上阴恻恻一笑,仿佛在说:等着瞧吧。

三个时辰前,陈靖躺在草地里睡了个悠闲的午觉,睁开眼睛,脑袋都有些睡疼了。他伸懒腰,抬手招呼斥候过来。

“去西道看看,是不是都逃了?”

如果是,他就能在皇甫使君面前参一本,参她未战先怯,临阵脱逃。一旦坐实,有她受的了。

斥候探明情况后回报,官道上空无一天,只留下战斗痕迹,可能已经溃败了。

三百人对阵两千人,能不溃败才有鬼了。陈靖慢悠悠地跨上战马,令部众开拔西去。两相争斗必定一伤一死,是时候去收渔翁之利了。他只需要将精疲力竭的黄巾击溃,便能领了头功。如果战得只剩百十来人,他丝毫不介意,无论敌友,围而全歼之。呵,跟他斗,嫩着呢。

由于不确定两拨人马退到了何地,陈靖先遣出斥候散开,四处寻觅其踪迹。虽然人数悬殊,他以为谢乔率部怎么也会抵抗一二,结果方圆十里,官道上、林子里皆找不到行迹。

天色看看暗下来,就在陈靖狐疑之际,有斥候来报,谢乔部军容严整地回到了营地。

军容严整?

这是没敢短兵相接,直接被吓了个屁滚尿流吧。陈靖几乎要笑出声来。

夜里,谢乔宿在军帐里,凌晨断断续续听见外面传来阵阵马蹄声,应当是各支部曲陆续归营。因为没有喊杀声,就不是敌袭。

第二日一早,谢乔刚醒,便有军士来帐前传唤。她简单梳了个头,洗把脸,赶去中军帐。

各部开始汇报战果,如她预料的一样,无论佯攻还是伏击的各支部曲都遭遇了不小的麻烦。

虽于增援路上设下伏兵,初有成效,可与黄巾近战肉搏砍杀之际,黄巾攻势蛮横,即使是精锐,最后并没有讨到多少便宜,战损比几乎是一比一。

至于皇甫嵩亲自率领的一部,佯攻团团围住阳城,城中黄巾本来按兵不动等待援军。可到了夜幕时分,黄巾突然自城中冲杀而出。皇甫嵩麾下这部,只是装样子的义军,人数虽多,仓促募集的义军训练不足,阵前的军士为黄巾连连砍翻在地,眼看就要全线溃散。皇甫嵩只得命令撤军还寨,暂避锋芒。

随后轮到了长水校尉陈靖说话。

“报使君,昨日我与谢县长北据黄巾增援,于路上设伏,约定共同夹击。可临了谢县长竟然临阵脱逃,未曾接战便回了营寨,以致错失良机。黄巾此次倾巢而出,若谢县长不退,我两部左右夹击,必能大破之。可惜啊……”话到此处,陈靖颇为惋惜地叹了口气,而后拱手,“还请使君切莫责怪,女子实不宜统兵,故自古鲜有女将。”

谢乔眉头微蹙。帮她说话,你人还怪好的。

闻言,皇甫嵩目光转向谢乔,问:“昭奕,发生了何事?”

“情况可能与陈校尉所言,略有出入。”谢乔好脾气地说。

“有什么出入?昭奕贤妹,今次轻敌,各部战果均露颓势,你虽怯战,临阵脱逃,料想皇甫使君定然不会责怪的,切莫寻借口开脱。”陈靖插话。

“陈校尉大概尚不知情。阳城山下两千余黄巾,业已为我部尽数歼灭。”谢乔眼神含笑地看着陈靖。

“你说什么!”

陈靖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三百全灭两千余人,开什么玩笑!从其他部队的伤亡情况来判断,足以看出黄巾是难啃的骨头。她不止与之交战,更歼灭敌众,还军容完整?不,假的,定是假的!

除了陈靖外,中军帐内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了震惊之色,包括皇甫嵩。

“大概是运气好,我部所遇这支黄巾战力不足,更兼妇孺老弱在列,一触即溃。我部追亡逐北,故而取胜。可见黄巾虽众,却良莠不齐,在下捡了个便宜。”谢乔委婉地说。

把胜利归功于于运气,她这番话,让在场所有人的脸上都挂得住。毕竟首战不利,就够郁结的了,又反被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小县长抢去功劳,颜面无存。

谢乔不想广泛树敌,一两个就够了,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她自然清楚,所以选择敛去锋芒。

果不其然,听到她后续的话,其余人脸上都纷纷松弛下来。

只是遇到了一支杂牌而已,换他们,他们也能大胜得归,无需介怀。

皇甫嵩若有所思,而后对谢乔说:“虽是如此,也是你与之交锋才窥探出其军貌,或有运气,但勇气不可忽视,以三百人迎战两千人,有英雄之气概。昭奕,我记你大功一件。”

谢乔拱手,“使君谬赞。”

“等等!使君切莫轻信,”陈靖有些心焦,又转向谢乔,质问道,“你如何证实?”

“我部追亡逐北,敌众四散奔逃,遗尸甚众,或遁入山林,骑兵难以追击。故我部攻入阳城山下黄巾营寨,诱敌回归斩杀,主力已然殆尽,山林间仅剩残兵游勇。现营寨为我所烧,陈校尉若不信,大可派斥候前去查看。”

谢乔忽然话锋一转,“在下倒是有些好奇,我部与黄巾接战之际,陈校尉所部在何处。”

“东道与西道,相去不过十余里地,在下派去通知陈校尉的斥候都已归还,却迟迟不见陈校尉的人马。莫非是在林子里迷失了方向,抑或是,陈校尉看得起在下,有意锻炼在下独自应敌的能力。”谢乔皮笑肉不笑。

陈靖面容僵硬了一瞬间,随后机敏地反应过来,连忙为自己辩解:“非也非也,谢县长莫急。斥候来报的第一时间,我已命军士开拔,孰料路上遭遇一彪人马,只得仓促应战,故而来迟。”

“哦?情势如此紧急,战况胶着,想必陈校尉军中必然颇有些伤亡。若是未伤一兵一马,便拿下敌众,陈校尉大有孙子之才,堪称孙子。”谢乔抿唇,阴阳怪气地说,“我指的是兵圣孙武。”

中军帐内一片哄笑。

陈靖眼神仇恨地瞪着谢乔。

而首座之上的皇甫嵩目光精明,略一思索,便明白了问题所在。

“陈靖。”皇甫嵩看向他,语气不友好。

皇甫嵩不矜不伐,为人周到,即使是对下属将领依然客客气气。古人喜欢称对方的表字以示敬重,而此时直呼其名,可见是真的动怒了。

陈靖望着皇甫嵩冷峻的面容,觉察到了危机,立时双手抱拳,“使君明察,末将所言句句属实,路上果真遭遇了一彪人马耽搁了时辰。”

“你可是要我去一一盘问?”皇甫嵩见他还不松口,脸上的阴云更浓郁了,他音量加大,“来人,去传长水丞,传长水营军司马,传各曲长屯将。”

闻言,陈靖方寸大乱。他压根没想到这一出,更来不及跟属下串供,这一问指定立马露馅。

扑通一声,陈靖跪下来认罪,“末将知错,是末将失职,求使君责罚。”

长长的沉默后,皇甫嵩从位置上站了起来,挪开了盯在陈靖身上的目光,而后扫过中军帐内所有人的脸庞。

“大敌当前,国家危难之际,万万仰仗诸位勠力同心,精诚团结。唯有齐心协力,方可平逆贼,定天下。今日之事,我不希望再看到,否则定不轻饶。”

“使君英明!”众人齐呼。

皇甫嵩又转头看向跪在地上,将头埋得极低的陈靖,“你蓄意延误军机,本是大罪,念你初犯,尚是用人之际,责二十军棍,以儆效尤。来人,拖下去。”

话音刚落,帐外两名军士近前来,一左一右架住陈靖。

谢乔微微侧过脸,对上他不共戴天之仇一般的眼神时,不着痕迹地吐了吐舌头。他见状,眼珠子几乎都要翻出来了,但此时也只能被军士架出去,执行惩罚。

还挺解气,谢乔心情大好。

感谢皇甫嵩的清明,赏罚分明,没有因为职级的差距选择包庇纵容,挺好。当然,她和陈靖的仇怨加深,梁子就此结下了,往后只要同在一片屋檐下,她需要当心别被穿小鞋,时时提防着。

中军帐外,不断传来陈靖声嘶力竭的哀嚎声,军中杖责不是盖的,二十下够要命了,指定十天半个月下不来床。

哀嚎声丝毫不影响帐内议事。

皇甫嵩问谢乔:“此次一役,你部伤亡如何?”

“回使君,数十人受伤,数人阵亡,阵亡军士已料理,伤者也请军医救治过了。”谢乔把战损比往高了报,反正他也无迹可查。

“阵亡军士切莫忘记抚恤其家人,可先记下名录,他日得胜归朝,我自向天子请赏。”

“多谢使君。”谢乔敬重地拱手。

都道皇甫嵩治军清明,温恤士卒,今日观之,果然如此。

皇甫嵩又问,“你军中军器损耗几何?”

“回使君,箭矢尽数用光了。”谢乔即答。心里则有了一丝丝小期盼。

果然,他立马招来管军需的官吏,吩咐道:“为昭奕部补三千支羽箭。”

“还有什么需求?皆可一一说来,无需拘谨。”

谢乔控制住内心的窃喜,见好就收地说,“别无所需,只是昨日一场大战,部众稍有些疲惫,需修整一番。”

“修整是对的,”皇甫嵩点点头,对军需官说,“再赐昭奕部酒三十坛,肉百斤。”他转向账内所有人,朗声说:“自今日起,列位也都一样,奋勇杀敌者,重重有赏。”

“多谢使君!”谢乔发自肺腑地呼道,她其实还想再加一叫使君牛逼。

三十坛酒,一百斤肉对她而言真不算多,毕竟在西凉,她有酒舍,还有一大片牧场。

但赏的东西不一样,薅公家的羊毛,就是爽!

出中军帐,谢乔远远望见了行刑结束的陈靖,他正被属下搀扶着拖行,双腿大约已经无法直立。

谢乔闲着也是闲着,索性好事地走上去,迎着他的目光,贱贱地说:“陈校尉受委屈了,谢某之罪,谢某这张嘴啊,当时在帐中不该将事阐明,害得陈校尉受如此无妄之灾。”

“谢乔,你不要得意太早,给我等着!”陈靖一字一顿地说。如果他懂一些现代人的口癖,谢乔不敢想象他会骂得多脏。

“对了,皇甫使君适才赐了我部百斤肉,陈校尉若是馋了,可。

陈靖气到郁结,抬腿想往她身上踹,可随着他髋骨一用力,伤口撕裂更大,痛到无以复加。

一声哀嚎响遏行云。

……

天色渐渐明朗,一昼夜的赶路,马信领着人终于来到了汜水桥前。

他命人熄灭火把,径直过河。桥对岸就是虎牢关,但他们不打关前过,而是转而顺着河流方向继续北上。

这一路倒是没什么波折,途中遇见过两次官军,见他们人多,盘问了几句,知道是迁徙的流民,当中又有不少老弱妇孺,且没有携带武器,便不再多疑,直接放行了。

四五百人浩浩荡荡地渡河,约摸几里地后,马信抬头望西面山坡上,果然在树杈上望见了一截醒目的鲜红绸布。

他兴奋地上前,拨开横陈的荆棘和枯藤,寻到了一条山间小道。他先去探路,穿过崎岖的山间小路,越过十来米高的小土山,背面便是荥阳县城。

城中家家户户大都闭户,街巷上鲜有人迹,马信在城中四处寻觅,突然眼睛一亮,在一处街前望了一位静立的少年,身姿挺拔单薄。

他快步走上前去,少年听见脚步声,机敏地转过身来。

马信一时激动,有些忘了要说什么,他突然想起标示舆图的木板,掏出来看上面刻的字,“奇变,偶不变。”

“符号看象限。”谢适淡定地说。

是了!果然是他!

“小先生可否为我引路?”马信强行压制住激动的心情。

谢适问:“可是我姐荐你们来此地的?”

“不错,正是一位姑娘,她让我来此地寻小先生,并教我方才的暗语。”马信如实回答。

谢适点点头,确认了,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那便好,我这就带你去,这边请。”

“小先生稍等片刻,还有人同往,就在山后,我立即去唤他们。”说完,马信转身快步跑回去。他跑到山顶处,大喊了一声。

俄顷,谢适眼见着浩浩荡荡的人群自土山上下过,后面应该陆陆续续会有人过来,他负责接引。但完全没想到,这一来就来这么多。这还只是第一拨人。

随着四五百人聚在了面前,谢适恢复了镇定,领着他们转进旁边一条街巷,来到了一面土墙前。

“直接由此入墙即可,穿过墙体,另一端自会有人安置你们。”谢适手指墙面说。

在超自然现象感知模糊的作用下,所有人并未有太多疑惑。马信领头,走在第一个,他先伸手接触墙体,指腹却摸不到粗糙的墙面,整个指/尖被拦腰截断,但没有任何痛感。他索性不再迟疑,抬腿迈步,整个人完全没入其中。

墙面的另一端是截然不同的景象,马信瞪大了眼珠子,抬头望着才将将蒙蒙亮的头顶的天空。如果他懂一些现代地理知识,应该就会明白这是晨昏线变化带来的时差现象,荥阳县与玉门关隔着大约一个小时的时差。

晨风刮在脸上凉飕飕的,身后是一堵高大的、一望无垠的长城,而眼前则是广袤的原野。

近处有一大片严整的屋舍,如同城池一般,鸡犬相闻,有几户还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值守的人发现了他,一队人马立刻上前来查问。

而身后的墙体,人们也陆续穿出来,同他一样,巨大的变化,使他们一下被眼前壮丽的景象所吸引,迟迟没有回过神来。

这时候,一名军官扮相的军士问:“你们可是我家主公安置过来的?”

马信连忙拱手道:“正是正是,是一位姓谢的姑娘,让我们来此定居。”

“既如此,这边请,请先。

他口中的小城,便是冥水口的据点,谢乔已经将屋舍的数量增加到了百余户,称做小城完全说得过去。只是军户数量有限,百户屋舍目前只住了二十一户。剩下的八十余户暂时给他们歇脚,挤一挤,勉强够,后续再另做安排。其实连谢乔本人都没预料到,第一拨就直接输入了四五百号人。

全部人以家庭为单位安顿在了小城的屋舍中,每户住五到六人。而后据点的军士以及小城内的军户热情为他们送来烹煮的食物,分发提前准备好的干净被褥,并往房间的热炕里添柴烧火。因为此时尚是早春时节,西凉的天气还不算暖和。

军户脸上堆满了善意的笑容,和他们一样都穿着朴素的粗布衣服,但却整洁干净。望着热气腾腾的汤饼、肉糜粥,见他们准备得如此妥协热情,马信视线模糊地看到妻子眼眶湿润,他感受到了温暖,久违的温暖。

除了面片,连汤也全喝进肚子里,身体暖暖的。马信将六岁的女儿阿采抱上温暖的热炕被窝,小丫头吃着吃着肉糜就睡了过去,这是太安心的表现。

事实上,连夜赶路,他们所有人早已疲惫不堪,困到了极致。马信刷干净碗,躺上热炕,眼睛一闭就着了。

第二日一早,马信从一场美梦中醒过来。妻女都睡在旁边,被窝里温热无比,跟连夜赶路时的又冷又累全然是两个极端,这未必不是另一场美梦。

马信替妻子掖好被子,轻手轻脚爬下来,披衣服出门。

屋门外是宽敞的大院子,各类农具整齐地摆放在檐下,灶房、茅厕、堂屋、房间全都是崭新的。

他们安安稳稳地在这里过了一昼夜,屋舍温暖,食物管够,那位谢姑娘果然没有相欺。虽然“幼有所育、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还有待进一步去考证,不过就目前观察的情况来看,这是完全可信的。

从战败被俘面悬一线,到现在不但脱离了险境,还过得如此好,大概是觉着当下太美好,马信心里总有些不安。他想做点什么,迫切地想去做点什么,哪怕付出再多,只要能留住现在的生活,只要能让阿采好,让他做什么他都愿意,苦点累点都无所谓的。

马信推开大门,想去问问军士,看看能不能找到他可以帮忙干的活。

走到巷子里的尽头,他突然发现长城下聚了好些人,上前一看,是城墙上贴出了一张榜文。

“上面写的什么?”马信问旁边的人。他这里离榜文太远,看不清字。

“招工文书。”

“招工?”马信闻言,眼睛一亮,立马的?”

旁边另一名军士帮他解答道:“文书上可全乎了,招织坊的织工,窑坊的师傅,医馆大夫和伙计,工坊招铁匠木匠皮匠,还招厨子呢。都给钱的,按月给,织工每月两百文,工坊师傅看技艺给钱,技艺高超的最多每月有三百文,一知半解的也能进工坊当学徒,每月五十文,技艺学到家了还会成倍的涨。”

“可这些我都不会啊。”一个身形高大,但模样憨厚的大个挠了挠头,苦恼地说。

军士答道:“那简单,你一身的好力气,可以当力工,出出力,搬搬东西,扛扛货,每月也是有钱拿的。”

大个跃跃欲试,“好!我要做力工,官爷,我叫铁栋,你把我名字记下来。”

军士摆摆手,手指向不远处的一间屋舍,“看到那边的马匹了吗,从旁边大门进去,黄先生在里面,都归他管。”

大个认准目标,神采飞扬地跑上去,其余有了目标的人都纷纷跟上。

“军爷,文书上这些我恐怕都做不好。我一身武艺,只想保家卫国,能不能投军?”一名精悍的男子从前排挤过来问。

马信竖起耳朵听,这话是问到他的心坎里去了。

“那你可以当军户。”

“什么是军户?”

这显然把军士问住了,他抓抓脑袋,面露难色,“这我一下讲不明白,总之太多好处了,我自己就是军户。你若是有兴趣,想了解更多,也可以去那边问黄先生,黄先生什么都知道。”

走进院中,马信一眼就看到了桌案后坐的黄先生,他坐在一把特质的椅子上,椅子两侧带了能转的轱辘。

黄先生束发,是文人的扮相,脸上疤痕遍布,细看还有些渗人。但与疤痕密布的表皮违和的是,他脸上始终挂着让人舒服的笑意,声音温和耐心。从旁边的侍从就能看出来,黄先生在这里有一定的地位,却依然待每个人都如此真诚。马信对他的好感陡然攀升。

排了会儿队,马信终于走上前去,与他一起的,还有好些想了解军户制度的同伴。黄先生不厌其烦,一条条同他们讲述并解释各项好处。

越说下去,大伙越心动。放在平时,他们肯定不敢轻信,但他们身处的这片神奇的地界,这片远离中原战祸天灾的地界,人人都能吃饱穿暖的地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马信不再犹豫,难掩激动地举起了手,“黄先生,算我一个!”

“好,”黄意翻出册子,笔尖沾墨,问,“你叫什么名字,我记下来。”

“马信,”马信补充到,“马援的马,韩信的信。”

听见这两个名字,黄意停下笔,颇有兴致地打量着他。“这两人,你都认得?”

两日后,马信正式成为了军户,并在据点分到了一户属于他的屋舍,这是他们在这个陌生地界的家。

跟随他从阳城山下营寨来迁徙至此的同伴,以家庭为单位,全都有了各自的活计。约七十户和马信一样,选择成为军户,并均匀分配去了另外四处据点。

其余的,有各自手段能力的,选择去做织工、匠人,缺乏技艺的,也有去做了力工,他们迁去了百里地之外的龙勒县城和一百五十里外的榆安城,据说也都无偿分到了各自的屋舍。马信替自己也替同伴开心,屋舍是起点,是家,天大地大,有家,就有了一切。

马信和妻子邹绵认识了同为军户的邻居,郑柘和杨荷。

他们早一年成为了军户,家中已然井井有条,郑柘在长城戍边,平日里操练、巡逻,杨荷操持家务。院中搭建的窝棚里养着好几只鸡,母鸡天天下蛋。但最让马信觉着神奇的,是他们在院子的角落里,巴掌大的小地方垦地种植,麦子长势又密又好,除了种麦子还种了些果蔬,即使株间几乎没有空隙,也丝毫不会影响干扰。郑柘告诉他,这叫神奇土壤,所有的作物种在上面都能快速生长,且无需过多料理。这种神奇土壤他也会有,不过要等一等,等到主公回来。

郑柘和杨荷夫妇称那位谢姑娘为主公,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主公是顶顶的好人”。主公谢乔去年送杨荷进榆安诊治,具大夫不光医好了她的头风,顺带还调养好了她的身体,如今她又有了三个月的身孕。

从和邻居的谈话中,榆安这座城池的名字总是传进在耳朵里。郑柘还推荐他可以将女儿阿采送去榆安的学堂念书。军户子女入学堂是不用花钱的,郑柘和杨荷将来也打算把孩子送去榆安。

闻言,马信纳闷,“女娃也能念书吗?”

“马大哥,男娃女娃都能念书,主公颁布了法令,凡从学堂出。

郑柘也附和,“这边的军户好些都将女娃送去学堂,有比你家阿采还小的,官学的先生待人很好的,完全不用担心,如果实在想得慌,还能去看,逢年过节也能把人接来团圆。”

马信眉头漾开,其实他感觉得到阿采可能会喜欢念书,在她比现在还小一些的时候,他吟诵些经文,她话还说不利索,都会跟着学样,隔十天半个月再去问她,她还能精准地复述出来。

第二日,马信和邹绵领着阿采去了一趟榆安城,找黄先生就能安排马匹送他们过去。如果黄先生不在,就找那户屋舍的其他人办,这是军户的特权。

站在官学的学堂外,耳畔是郎朗的读书声,马信仿佛一下回到了年少时光。转头看阿采,她垫着脚尖,目光憧憬地望着望着窗内的景象,望着好些和她同龄的孩童,羡慕极了。

……

经过首次战役的失利,皇甫嵩已经意识到了黄巾的锋芒。黄巾势头方兴未艾,士气高涨,但总会衰竭的,没有什么可以长盛不衰。

是以,他定好了策略,那就是先消磨其意志。

大军全面展开阵势,但不急于求成,而是保持足够的耐心,伺机寻找机会。只要守住雒阳的东大门,不威胁到京畿地区,一切就都在可控的范围内。

这期间,谢乔被派去率领骑兵滋扰游击阳城一带的黄巾。这个任务谢乔十分乐意去做,简直就是为她量身打造的。

但阳城一带距离营寨极近,除去谢乔这一支,还有三支骑兵领到了相同的任务。其余部队则按兵不动,保持警戒。

皇甫嵩体恤出营将士的不易,将军需更多的往他们这边倾斜,这就导致营地火头军直接三餐供给食物,且送来军帐,确保都能填饱肚子。干硬的冷馍馍,咬起来像石头一样,但这些都是军士最基础的口粮,好些还吃不到吃不饱。

“我想吃馅饼了。”极支辽望着谢乔,巴巴地说。

自那次在伏击黄巾前吃过肉馅饼后,他就再没机会吃过,回味无穷。以致于无比后悔,当时怎么就吃得这么快,应该多品品的。这件事不能想,千万不能想,就像一个无底洞,只会越陷越深。

从前在草原上,他吃腻了肉,后来开始觉得麦粉做的食物好吃,但这天底下怎么能有人煮东西煮得如此难吃!这些火头军简直是羊羔子变的!

这时候如果能再给他一张肉馅饱满滋味喷香的馅饼,他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谢乔体恤他的不易,安慰到:“我给你讲个卧薪尝胆的典故吧。几百年前越王勾践兵败,为了报仇雪恨,他日日睡在硌人的柴堆上,每天都要舔一舔苦胆,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心中仇恨。终于击败对手,成就一番大业。”

“你现在吃得苦一点,就好比是勾践尝胆,时刻提醒自己大任在肩。你说我讲的有没有道理?”

极支辽抓了抓头发,随后目光坚定地握住拳头,看看手里的干馍,张大嘴巴,一口咬了下去,咬肌需要很用力才咀嚼地动。眼泪看看包裹不住了。

谢乔勉励他:“加油,草原的王!”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4-02-1923:00:12~2024-02-2322:11:1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伦琴猫猫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白斐戉37瓶;爱上北野蓝30瓶;暖歌20瓶;64873463瓶;爱脑洞的小书虫kris2瓶;凌空、湳西、傻了吧唧、莪卜愛→硪碍愛卜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马信低声反复念诵着这十分拗口的两句话,陷入了深深的怀疑当中。()?()

他少年时也曾念过书,认字识字,这两句十个字应当都认得,但连在一起就完全不懂了。他挠挠头,忍不住发问:“姑娘,此话是究竟何意?”()?()

“只是一句密语,并无他意。”谢乔含糊地说,嘴角微抿。

7想看宋公子晏的《[三国]金手指是看广告》吗?请记住[]的域名[(.)]747&?&?7

()?()

听不懂就对了。()?()

对于谢乔所说的去处,尤其是她描述的种种,“没有逼迫,屋舍宽敞,所有人都吃得饱,穿得暖。那里幼有所育、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地方,那不是大贤良师口中的太平之世吗。这样的地方天底下竟然有,无需抛头颅洒热血,无需揭竿而起去“致太平”?营寨内所有人都持怀疑态度,不敢轻信。

但现实的情况,正如她说的,要想活命绝无他法。

作为这支黄巾的首领,马信打定了主意。

那就去吧,总比在这里等死要强。

到薄暮时分,在官道上被冲散的黄巾能回来的都回来了,马信把全部人组织起,做好了动身的准备。

“这一去大约有一两日的行程,你们路上可能会遭遇官军,最好都摘掉头上黄巾,扮作流民模样,只管赶路,以免横生枝节。”谢乔提醒道。

黄巾军没有统一的制式服装,头上醒目的黄巾一摘,身上穿的只是粗布衣服,只有少数黄巾军还披着从官府抢来的甲胄,脱掉甲胄,隐藏身份完全没有问题。天下大乱以来,各州郡无数百姓颠沛流离,举乡流离失所的情况太常见了,更何况他们之中本就有不少老弱妇孺。

为防止他们途中迷路,谢乔还特意拿了块木板,用刀在上面雕了路线的草图。

考虑到要长途赶路,路上至少得歇一夜,谢乔还给他们每人发了两张肉馅的烙饼,用以充饥。

黄巾加上伤员和眷属总共约四五百人,每人分到了两张还热得烫手的馅饼。一张收起来,另一张直接拿在手里啃。

初尝馅饼时大都有些小心和怀疑,只敢咬一小口,随后咬到久违的碎肉,上下颚就停不下了,咀嚼、吞咽、回味,一时间,肉香味弥漫开,好些人甚至吃完了一张还想把另一张一块儿吃掉。

看着大家的脸庞从先前的不安转为松弛,并深深地为馅饼所折服,谢乔趁热打铁地说:“那边还有很多肉,还有很多不同风味的食物,只要勤奋,你们每一个人都能丰衣足食。”

闻言,众人纷纷朝谢乔投来了目光,她明显能感受到,大家的眼神发生了变化。

变得更信服了。

果然,喊口号画大饼这种事以后得少做,要做就做点实际性的。

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她苦口婆心说了一大堆,远不如一张馅饼来得有可信度,一次性发出去八/九百张肉馅饼就能看出她真正的实力了。

天边残阳如血,摘下黄巾的百姓在马信的领头下踏上了漫漫长路。谢乔同他们挥手告别,而后转过身,一把大火将营寨全烧个干净,制造出全歼敌众的假象。

从官道折返,谢乔命军士一路打扫战场:处理尸体,收捡箭支。箭竿虽然大都损坏折断,但箭镞拆下来往后还能接着用,那可是工匠辛苦打造的。勤俭节约是良好习惯。

天光向暝,谢乔赶在夜幕降临前返回了营地。出乎她意料的是,各路军马中,他们竟然是第一个回归的,可见这次行动其他路应该都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归寨修整歇息,皇甫嵩分派的第一个阻击任务,她算是顺利达成了,除此之外还为西凉新增了四五百的人口。完美。

复盘今天的战斗,黄巾诚然人多势众,攻势凶猛,士气高昂,但她的西凉骑兵训练有素,再加上她“放风筝”的猥琐战术,先由弓骑兵耗光体能,重骑兵再冲锋,以极低战损比的拿下了胜利。当然,谢乔很清楚,她的战术目前也就能欺负没有成建制、兵种单一的黄巾,真对上正规军就不会那么好使了。

她这边,虽然冲阵的百余西凉铁骑中不少人都挨了刀,马匹也挨了刀,但装配的铁甲和马铠够厚够硬,人和马都没有受大伤,大多是些皮外伤和擦伤。

另外,由于双方的冲撞太猛烈,大约有十来名军士的胳膊手臂不同程度地扭到,骨头错位。军营里有皇甫嵩的随军军医,这会儿营地没旁人,谢乔直接将军医领来帮忙正骨。

得了空,谢乔才静下心来有工夫查看这场战斗的结算情况。最早招募的三支西凉弓骑成功升到了四级,此前已经卡在三级很久了。部队从三级开始后,兵营的[训练]就只能起到训练的作用,无法再提供升级的经验值。事实上,通过[训练]获得的经验值是有限的,全部获取之后,要想升级就能通过实战了。升到四级的西凉弓骑,单支部队的满编人数从二十八骑扩充到了三十八骑。其实这里的满编人数就好比是血条,人数越多,血条越厚,这支部队就越不容易被全歼。

经过这场战斗,谢乔本人也升到了六级。她照旧将新增的属性点加在攻击、防御和气运这三点。

当然,谢乔最满足的还是新增了两个【背包】的格子,约等于增加了两吨的负重能力。目前的总格子数量来到了十七个,之前从一级升级到二级时,只增加了一个格子,但从四级升到五级,包括从五级升到六级,都是增加的两个格子,由此谢乔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越往后面升级,开放的格子数量越多。这大概跟签到奖励的递增机制类似。

梁汾从一级升到了二级。【人物】的获得经验升级的条件都很苛刻,且品级越高越苛刻,还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梁汾作为将才,本就是一张sr级别的武将,获得经验需要指挥大中型的战斗,且必须担任绝对的指挥位置,之前在西凉剿匪寇,只算小打小闹,都不计经验的。只有这一次率领三百人规模的骑兵与近两千人的黄巾作战,他才勉强获得了13点经验。

这其实也说得过去,作为高品级的人物,属性值本就优于常人太多了,如果升级再变得容易的话,分分钟升到满级,属性拉满,那就太逆天了。谢乔清晰地认知到,她的主公系统待她从来都刻薄,从不会便宜她。当然,广告除外。

梁汾升一级同样获得了5点属性值,谢乔选择都分配在他的攻击力上,使数值从67提升到了72,进一步提升他的战力。她想的是,充分发挥优势,先直接把战斗力拉满,有一个单挑无解的武将是安全的保障。至于梁汾稍微弱一些的短板,比如智慧等,因为暂不考虑让他独立领兵作战,可以先不用去管。

关掉面板后,谢乔忽然听见了一阵马蹄声。出帐一看,火炬如林,一彪人马归营。谢乔在火光中认出了长水校尉陈靖,对方也留意到了她,脸上阴恻恻一笑,仿佛在说:等着瞧吧。

三个时辰前,陈靖躺在草地里睡了个悠闲的午觉,睁开眼睛,脑袋都有些睡疼了。他伸懒腰,抬手招呼斥候过来。

“去西道看看,是不是都逃了?”

如果是,他就能在皇甫使君面前参一本,参她未战先怯,临阵脱逃。一旦坐实,有她受的了。

斥候探明情况后回报,官道上空无一天,只留下战斗痕迹,可能已经溃败了。

三百人对阵两千人,能不溃败才有鬼了。陈靖慢悠悠地跨上战马,令部众开拔西去。两相争斗必定一伤一死,是时候去收渔翁之利了。他只需要将精疲力竭的黄巾击溃,便能领了头功。如果战得只剩百十来人,他丝毫不介意,无论敌友,围而全歼之。呵,跟他斗,嫩着呢。

由于不确定两拨人马退到了何地,陈靖先遣出斥候散开,四处寻觅其踪迹。虽然人数悬殊,他以为谢乔率部怎么也会抵抗一二,结果方圆十里,官道上、林子里皆找不到行迹。

天色看看暗下来,就在陈靖狐疑之际,有斥候来报,谢乔部军容严整地回到了营地。

军容严整?

这是没敢短兵相接,直接被吓了个屁滚尿流吧。陈靖几乎要笑出声来。

夜里,谢乔宿在军帐里,凌晨断断续续听见外面传来阵阵马蹄声,应当是各支部曲陆续归营。因为没有喊杀声,就不是敌袭。

第二日一早,谢乔刚醒,便有军士来帐前传唤。她简单梳了个头,洗把脸,赶去中军帐。

各部开始汇报战果,如她预料的一样,无论佯攻还是伏击的各支部曲都遭遇了不小的麻烦。

虽于增援路上设下伏兵,初有成效,可与黄巾近战肉搏砍杀之际,黄巾攻势蛮横,即使是精锐,最后并没有讨到多少便宜,战损比几乎是一比一。

至于皇甫嵩亲自率领的一部,佯攻团团围住阳城,城中黄巾本来按兵不动等待援军。可到了夜幕时分,黄巾突然自城中冲杀而出。皇甫嵩麾下这部,只是装样子的义军,人数虽多,仓促募集的义军训练不足,阵前的军士为黄巾连连砍翻在地,眼看就要全线溃散。皇甫嵩只得命令撤军还寨,暂避锋芒。

随后轮到了长水校尉陈靖说话。

“报使君,昨日我与谢县长北据黄巾增援,于路上设伏,约定共同夹击。可临了谢县长竟然临阵脱逃,未曾接战便回了营寨,以致错失良机。黄巾此次倾巢而出,若谢县长不退,我两部左右夹击,必能大破之。可惜啊……”话到此处,陈靖颇为惋惜地叹了口气,而后拱手,“还请使君切莫责怪,女子实不宜统兵,故自古鲜有女将。”

谢乔眉头微蹙。帮她说话,你人还怪好的。

闻言,皇甫嵩目光转向谢乔,问:“昭奕,发生了何事?”

“情况可能与陈校尉所言,略有出入。”谢乔好脾气地说。

“有什么出入?昭奕贤妹,今次轻敌,各部战果均露颓势,你虽怯战,临阵脱逃,料想皇甫使君定然不会责怪的,切莫寻借口开脱。”陈靖插话。

“陈校尉大概尚不知情。阳城山下两千余黄巾,业已为我部尽数歼灭。”谢乔眼神含笑地看着陈靖。

“你说什么!”

陈靖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三百全灭两千余人,开什么玩笑!从其他部队的伤亡情况来判断,足以看出黄巾是难啃的骨头。她不止与之交战,更歼灭敌众,还军容完整?不,假的,定是假的!

除了陈靖外,中军帐内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了震惊之色,包括皇甫嵩。

“大概是运气好,我部所遇这支黄巾战力不足,更兼妇孺老弱在列,一触即溃。我部追亡逐北,故而取胜。可见黄巾虽众,却良莠不齐,在下捡了个便宜。”谢乔委婉地说。

把胜利归功于于运气,她这番话,让在场所有人的脸上都挂得住。毕竟首战不利,就够郁结的了,又反被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小县长抢去功劳,颜面无存。

谢乔不想广泛树敌,一两个就够了,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她自然清楚,所以选择敛去锋芒。

果不其然,听到她后续的话,其余人脸上都纷纷松弛下来。

只是遇到了一支杂牌而已,换他们,他们也能大胜得归,无需介怀。

皇甫嵩若有所思,而后对谢乔说:“虽是如此,也是你与之交锋才窥探出其军貌,或有运气,但勇气不可忽视,以三百人迎战两千人,有英雄之气概。昭奕,我记你大功一件。”

谢乔拱手,“使君谬赞。”

“等等!使君切莫轻信,”陈靖有些心焦,又转向谢乔,质问道,“你如何证实?”

“我部追亡逐北,敌众四散奔逃,遗尸甚众,或遁入山林,骑兵难以追击。故我部攻入阳城山下黄巾营寨,诱敌回归斩杀,主力已然殆尽,山林间仅剩残兵游勇。现营寨为我所烧,陈校尉若不信,大可派斥候前去查看。”

谢乔忽然话锋一转,“在下倒是有些好奇,我部与黄巾接战之际,陈校尉所部在何处。”

“东道与西道,相去不过十余里地,在下派去通知陈校尉的斥候都已归还,却迟迟不见陈校尉的人马。莫非是在林子里迷失了方向,抑或是,陈校尉看得起在下,有意锻炼在下独自应敌的能力。”谢乔皮笑肉不笑。

陈靖面容僵硬了一瞬间,随后机敏地反应过来,连忙为自己辩解:“非也非也,谢县长莫急。斥候来报的第一时间,我已命军士开拔,孰料路上遭遇一彪人马,只得仓促应战,故而来迟。”

“哦?情势如此紧急,战况胶着,想必陈校尉军中必然颇有些伤亡。若是未伤一兵一马,便拿下敌众,陈校尉大有孙子之才,堪称孙子。”谢乔抿唇,阴阳怪气地说,“我指的是兵圣孙武。”

中军帐内一片哄笑。

陈靖眼神仇恨地瞪着谢乔。

而首座之上的皇甫嵩目光精明,略一思索,便明白了问题所在。

“陈靖。”皇甫嵩看向他,语气不友好。

皇甫嵩不矜不伐,为人周到,即使是对下属将领依然客客气气。古人喜欢称对方的表字以示敬重,而此时直呼其名,可见是真的动怒了。

陈靖望着皇甫嵩冷峻的面容,觉察到了危机,立时双手抱拳,“使君明察,末将所言句句属实,路上果真遭遇了一彪人马耽搁了时辰。”

“你可是要我去一一盘问?”皇甫嵩见他还不松口,脸上的阴云更浓郁了,他音量加大,“来人,去传长水丞,传长水营军司马,传各曲长屯将。”

闻言,陈靖方寸大乱。他压根没想到这一出,更来不及跟属下串供,这一问指定立马露馅。

扑通一声,陈靖跪下来认罪,“末将知错,是末将失职,求使君责罚。”

长长的沉默后,皇甫嵩从位置上站了起来,挪开了盯在陈靖身上的目光,而后扫过中军帐内所有人的脸庞。

“大敌当前,国家危难之际,万万仰仗诸位勠力同心,精诚团结。唯有齐心协力,方可平逆贼,定天下。今日之事,我不希望再看到,否则定不轻饶。”

“使君英明!”众人齐呼。

皇甫嵩又转头看向跪在地上,将头埋得极低的陈靖,“你蓄意延误军机,本是大罪,念你初犯,尚是用人之际,责二十军棍,以儆效尤。来人,拖下去。”

话音刚落,帐外两名军士近前来,一左一右架住陈靖。

谢乔微微侧过脸,对上他不共戴天之仇一般的眼神时,不着痕迹地吐了吐舌头。他见状,眼珠子几乎都要翻出来了,但此时也只能被军士架出去,执行惩罚。

还挺解气,谢乔心情大好。

感谢皇甫嵩的清明,赏罚分明,没有因为职级的差距选择包庇纵容,挺好。当然,她和陈靖的仇怨加深,梁子就此结下了,往后只要同在一片屋檐下,她需要当心别被穿小鞋,时时提防着。

中军帐外,不断传来陈靖声嘶力竭的哀嚎声,军中杖责不是盖的,二十下够要命了,指定十天半个月下不来床。

哀嚎声丝毫不影响帐内议事。

皇甫嵩问谢乔:“此次一役,你部伤亡如何?”

“回使君,数十人受伤,数人阵亡,阵亡军士已料理,伤者也请军医救治过了。”谢乔把战损比往高了报,反正他也无迹可查。

“阵亡军士切莫忘记抚恤其家人,可先记下名录,他日得胜归朝,我自向天子请赏。”

“多谢使君。”谢乔敬重地拱手。

都道皇甫嵩治军清明,温恤士卒,今日观之,果然如此。

皇甫嵩又问,“你军中军器损耗几何?”

“回使君,箭矢尽数用光了。”谢乔即答。心里则有了一丝丝小期盼。

果然,他立马招来管军需的官吏,吩咐道:“为昭奕部补三千支羽箭。”

“还有什么需求?皆可一一说来,无需拘谨。”

谢乔控制住内心的窃喜,见好就收地说,“别无所需,只是昨日一场大战,部众稍有些疲惫,需修整一番。”

“修整是对的,”皇甫嵩点点头,对军需官说,“再赐昭奕部酒三十坛,肉百斤。”他转向账内所有人,朗声说:“自今日起,列位也都一样,奋勇杀敌者,重重有赏。”

“多谢使君!”谢乔发自肺腑地呼道,她其实还想再加一叫使君牛逼。

三十坛酒,一百斤肉对她而言真不算多,毕竟在西凉,她有酒舍,还有一大片牧场。

但赏的东西不一样,薅公家的羊毛,就是爽!

出中军帐,谢乔远远望见了行刑结束的陈靖,他正被属下搀扶着拖行,双腿大约已经无法直立。

谢乔闲着也是闲着,索性好事地走上去,迎着他的目光,贱贱地说:“陈校尉受委屈了,谢某之罪,谢某这张嘴啊,当时在帐中不该将事阐明,害得陈校尉受如此无妄之灾。”

“谢乔,你不要得意太早,给我等着!”陈靖一字一顿地说。如果他懂一些现代人的口癖,谢乔不敢想象他会骂得多脏。

“对了,皇甫使君适才赐了我部百斤肉,陈校尉若是馋了,可。

陈靖气到郁结,抬腿想往她身上踹,可随着他髋骨一用力,伤口撕裂更大,痛到无以复加。

一声哀嚎响遏行云。

……

天色渐渐明朗,一昼夜的赶路,马信领着人终于来到了汜水桥前。

他命人熄灭火把,径直过河。桥对岸就是虎牢关,但他们不打关前过,而是转而顺着河流方向继续北上。

这一路倒是没什么波折,途中遇见过两次官军,见他们人多,盘问了几句,知道是迁徙的流民,当中又有不少老弱妇孺,且没有携带武器,便不再多疑,直接放行了。

四五百人浩浩荡荡地渡河,约摸几里地后,马信抬头望西面山坡上,果然在树杈上望见了一截醒目的鲜红绸布。

他兴奋地上前,拨开横陈的荆棘和枯藤,寻到了一条山间小道。他先去探路,穿过崎岖的山间小路,越过十来米高的小土山,背面便是荥阳县城。

城中家家户户大都闭户,街巷上鲜有人迹,马信在城中四处寻觅,突然眼睛一亮,在一处街前望了一位静立的少年,身姿挺拔单薄。

他快步走上前去,少年听见脚步声,机敏地转过身来。

马信一时激动,有些忘了要说什么,他突然想起标示舆图的木板,掏出来看上面刻的字,“奇变,偶不变。”

“符号看象限。”谢适淡定地说。

是了!果然是他!

“小先生可否为我引路?”马信强行压制住激动的心情。

谢适问:“可是我姐荐你们来此地的?”

“不错,正是一位姑娘,她让我来此地寻小先生,并教我方才的暗语。”马信如实回答。

谢适点点头,确认了,做了一个请的手势,“那便好,我这就带你去,这边请。”

“小先生稍等片刻,还有人同往,就在山后,我立即去唤他们。”说完,马信转身快步跑回去。他跑到山顶处,大喊了一声。

俄顷,谢适眼见着浩浩荡荡的人群自土山上下过,后面应该陆陆续续会有人过来,他负责接引。但完全没想到,这一来就来这么多。这还只是第一拨人。

随着四五百人聚在了面前,谢适恢复了镇定,领着他们转进旁边一条街巷,来到了一面土墙前。

“直接由此入墙即可,穿过墙体,另一端自会有人安置你们。”谢适手指墙面说。

在超自然现象感知模糊的作用下,所有人并未有太多疑惑。马信领头,走在第一个,他先伸手接触墙体,指腹却摸不到粗糙的墙面,整个指/尖被拦腰截断,但没有任何痛感。他索性不再迟疑,抬腿迈步,整个人完全没入其中。

墙面的另一端是截然不同的景象,马信瞪大了眼珠子,抬头望着才将将蒙蒙亮的头顶的天空。如果他懂一些现代地理知识,应该就会明白这是晨昏线变化带来的时差现象,荥阳县与玉门关隔着大约一个小时的时差。

晨风刮在脸上凉飕飕的,身后是一堵高大的、一望无垠的长城,而眼前则是广袤的原野。

近处有一大片严整的屋舍,如同城池一般,鸡犬相闻,有几户还升起了袅袅的炊烟。

值守的人发现了他,一队人马立刻上前来查问。

而身后的墙体,人们也陆续穿出来,同他一样,巨大的变化,使他们一下被眼前壮丽的景象所吸引,迟迟没有回过神来。

这时候,一名军官扮相的军士问:“你们可是我家主公安置过来的?”

马信连忙拱手道:“正是正是,是一位姓谢的姑娘,让我们来此定居。”

“既如此,这边请,请先。

他口中的小城,便是冥水口的据点,谢乔已经将屋舍的数量增加到了百余户,称做小城完全说得过去。只是军户数量有限,百户屋舍目前只住了二十一户。剩下的八十余户暂时给他们歇脚,挤一挤,勉强够,后续再另做安排。其实连谢乔本人都没预料到,第一拨就直接输入了四五百号人。

全部人以家庭为单位安顿在了小城的屋舍中,每户住五到六人。而后据点的军士以及小城内的军户热情为他们送来烹煮的食物,分发提前准备好的干净被褥,并往房间的热炕里添柴烧火。因为此时尚是早春时节,西凉的天气还不算暖和。

军户脸上堆满了善意的笑容,和他们一样都穿着朴素的粗布衣服,但却整洁干净。望着热气腾腾的汤饼、肉糜粥,见他们准备得如此妥协热情,马信视线模糊地看到妻子眼眶湿润,他感受到了温暖,久违的温暖。

除了面片,连汤也全喝进肚子里,身体暖暖的。马信将六岁的女儿阿采抱上温暖的热炕被窝,小丫头吃着吃着肉糜就睡了过去,这是太安心的表现。

事实上,连夜赶路,他们所有人早已疲惫不堪,困到了极致。马信刷干净碗,躺上热炕,眼睛一闭就着了。

第二日一早,马信从一场美梦中醒过来。妻女都睡在旁边,被窝里温热无比,跟连夜赶路时的又冷又累全然是两个极端,这未必不是另一场美梦。

马信替妻子掖好被子,轻手轻脚爬下来,披衣服出门。

屋门外是宽敞的大院子,各类农具整齐地摆放在檐下,灶房、茅厕、堂屋、房间全都是崭新的。

他们安安稳稳地在这里过了一昼夜,屋舍温暖,食物管够,那位谢姑娘果然没有相欺。虽然“幼有所育、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还有待进一步去考证,不过就目前观察的情况来看,这是完全可信的。

从战败被俘面悬一线,到现在不但脱离了险境,还过得如此好,大概是觉着当下太美好,马信心里总有些不安。他想做点什么,迫切地想去做点什么,哪怕付出再多,只要能留住现在的生活,只要能让阿采好,让他做什么他都愿意,苦点累点都无所谓的。

马信推开大门,想去问问军士,看看能不能找到他可以帮忙干的活。

走到巷子里的尽头,他突然发现长城下聚了好些人,上前一看,是城墙上贴出了一张榜文。

“上面写的什么?”马信问旁边的人。他这里离榜文太远,看不清字。

“招工文书。”

“招工?”马信闻言,眼睛一亮,立马的?”

旁边另一名军士帮他解答道:“文书上可全乎了,招织坊的织工,窑坊的师傅,医馆大夫和伙计,工坊招铁匠木匠皮匠,还招厨子呢。都给钱的,按月给,织工每月两百文,工坊师傅看技艺给钱,技艺高超的最多每月有三百文,一知半解的也能进工坊当学徒,每月五十文,技艺学到家了还会成倍的涨。”

“可这些我都不会啊。”一个身形高大,但模样憨厚的大个挠了挠头,苦恼地说。

军士答道:“那简单,你一身的好力气,可以当力工,出出力,搬搬东西,扛扛货,每月也是有钱拿的。”

大个跃跃欲试,“好!我要做力工,官爷,我叫铁栋,你把我名字记下来。”

军士摆摆手,手指向不远处的一间屋舍,“看到那边的马匹了吗,从旁边大门进去,黄先生在里面,都归他管。”

大个认准目标,神采飞扬地跑上去,其余有了目标的人都纷纷跟上。

“军爷,文书上这些我恐怕都做不好。我一身武艺,只想保家卫国,能不能投军?”一名精悍的男子从前排挤过来问。

马信竖起耳朵听,这话是问到他的心坎里去了。

“那你可以当军户。”

“什么是军户?”

这显然把军士问住了,他抓抓脑袋,面露难色,“这我一下讲不明白,总之太多好处了,我自己就是军户。你若是有兴趣,想了解更多,也可以去那边问黄先生,黄先生什么都知道。”

走进院中,马信一眼就看到了桌案后坐的黄先生,他坐在一把特质的椅子上,椅子两侧带了能转的轱辘。

黄先生束发,是文人的扮相,脸上疤痕遍布,细看还有些渗人。但与疤痕密布的表皮违和的是,他脸上始终挂着让人舒服的笑意,声音温和耐心。从旁边的侍从就能看出来,黄先生在这里有一定的地位,却依然待每个人都如此真诚。马信对他的好感陡然攀升。

排了会儿队,马信终于走上前去,与他一起的,还有好些想了解军户制度的同伴。黄先生不厌其烦,一条条同他们讲述并解释各项好处。

越说下去,大伙越心动。放在平时,他们肯定不敢轻信,但他们身处的这片神奇的地界,这片远离中原战祸天灾的地界,人人都能吃饱穿暖的地界,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马信不再犹豫,难掩激动地举起了手,“黄先生,算我一个!”

“好,”黄意翻出册子,笔尖沾墨,问,“你叫什么名字,我记下来。”

“马信,”马信补充到,“马援的马,韩信的信。”

听见这两个名字,黄意停下笔,颇有兴致地打量着他。“这两人,你都认得?”

两日后,马信正式成为了军户,并在据点分到了一户属于他的屋舍,这是他们在这个陌生地界的家。

跟随他从阳城山下营寨来迁徙至此的同伴,以家庭为单位,全都有了各自的活计。约七十户和马信一样,选择成为军户,并均匀分配去了另外四处据点。

其余的,有各自手段能力的,选择去做织工、匠人,缺乏技艺的,也有去做了力工,他们迁去了百里地之外的龙勒县城和一百五十里外的榆安城,据说也都无偿分到了各自的屋舍。马信替自己也替同伴开心,屋舍是起点,是家,天大地大,有家,就有了一切。

马信和妻子邹绵认识了同为军户的邻居,郑柘和杨荷。

他们早一年成为了军户,家中已然井井有条,郑柘在长城戍边,平日里操练、巡逻,杨荷操持家务。院中搭建的窝棚里养着好几只鸡,母鸡天天下蛋。但最让马信觉着神奇的,是他们在院子的角落里,巴掌大的小地方垦地种植,麦子长势又密又好,除了种麦子还种了些果蔬,即使株间几乎没有空隙,也丝毫不会影响干扰。郑柘告诉他,这叫神奇土壤,所有的作物种在上面都能快速生长,且无需过多料理。这种神奇土壤他也会有,不过要等一等,等到主公回来。

郑柘和杨荷夫妇称那位谢姑娘为主公,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主公是顶顶的好人”。主公谢乔去年送杨荷进榆安诊治,具大夫不光医好了她的头风,顺带还调养好了她的身体,如今她又有了三个月的身孕。

从和邻居的谈话中,榆安这座城池的名字总是传进在耳朵里。郑柘还推荐他可以将女儿阿采送去榆安的学堂念书。军户子女入学堂是不用花钱的,郑柘和杨荷将来也打算把孩子送去榆安。

闻言,马信纳闷,“女娃也能念书吗?”

“马大哥,男娃女娃都能念书,主公颁布了法令,凡从学堂出。

郑柘也附和,“这边的军户好些都将女娃送去学堂,有比你家阿采还小的,官学的先生待人很好的,完全不用担心,如果实在想得慌,还能去看,逢年过节也能把人接来团圆。”

马信眉头漾开,其实他感觉得到阿采可能会喜欢念书,在她比现在还小一些的时候,他吟诵些经文,她话还说不利索,都会跟着学样,隔十天半个月再去问她,她还能精准地复述出来。

第二日,马信和邹绵领着阿采去了一趟榆安城,找黄先生就能安排马匹送他们过去。如果黄先生不在,就找那户屋舍的其他人办,这是军户的特权。

站在官学的学堂外,耳畔是郎朗的读书声,马信仿佛一下回到了年少时光。转头看阿采,她垫着脚尖,目光憧憬地望着望着窗内的景象,望着好些和她同龄的孩童,羡慕极了。

……

经过首次战役的失利,皇甫嵩已经意识到了黄巾的锋芒。黄巾势头方兴未艾,士气高涨,但总会衰竭的,没有什么可以长盛不衰。

是以,他定好了策略,那就是先消磨其意志。

大军全面展开阵势,但不急于求成,而是保持足够的耐心,伺机寻找机会。只要守住雒阳的东大门,不威胁到京畿地区,一切就都在可控的范围内。

这期间,谢乔被派去率领骑兵滋扰游击阳城一带的黄巾。这个任务谢乔十分乐意去做,简直就是为她量身打造的。

但阳城一带距离营寨极近,除去谢乔这一支,还有三支骑兵领到了相同的任务。其余部队则按兵不动,保持警戒。

皇甫嵩体恤出营将士的不易,将军需更多的往他们这边倾斜,这就导致营地火头军直接三餐供给食物,且送来军帐,确保都能填饱肚子。干硬的冷馍馍,咬起来像石头一样,但这些都是军士最基础的口粮,好些还吃不到吃不饱。

“我想吃馅饼了。”极支辽望着谢乔,巴巴地说。

自那次在伏击黄巾前吃过肉馅饼后,他就再没机会吃过,回味无穷。以致于无比后悔,当时怎么就吃得这么快,应该多品品的。这件事不能想,千万不能想,就像一个无底洞,只会越陷越深。

从前在草原上,他吃腻了肉,后来开始觉得麦粉做的食物好吃,但这天底下怎么能有人煮东西煮得如此难吃!这些火头军简直是羊羔子变的!

这时候如果能再给他一张肉馅饱满滋味喷香的馅饼,他会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谢乔体恤他的不易,安慰到:“我给你讲个卧薪尝胆的典故吧。几百年前越王勾践兵败,为了报仇雪恨,他日日睡在硌人的柴堆上,每天都要舔一舔苦胆,以此来提醒自己不要忘记心中仇恨。终于击败对手,成就一番大业。”

“你现在吃得苦一点,就好比是勾践尝胆,时刻提醒自己大任在肩。你说我讲的有没有道理?”

极支辽抓了抓头发,随后目光坚定地握住拳头,看看手里的干馍,张大嘴巴,一口咬了下去,咬肌需要很用力才咀嚼地动。眼泪看看包裹不住了。

谢乔勉励他:“加油,草原的王!”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4-02-1923:00:12~2024-02-2322:11:11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伦琴猫猫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白斐戉37瓶;爱上北野蓝30瓶;暖歌20瓶;64873463瓶;爱脑洞的小书虫kris2瓶;凌空、湳西、傻了吧唧、莪卜愛→硪碍愛卜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马信低声反复念诵着这十分拗口的两句话,

陷入了深深的怀疑当中。

他少年时也曾念过书,

认字识字,这两句十个字应当都认得,

但连在一起就完全不懂了。他挠挠头,忍不住发问:“姑娘,此话是究竟何意?”

“只是一句密语,并无他意。”谢乔含糊地说,

嘴角微抿。

听不懂就对了。

对于谢乔所说的去处,尤其是她描述的种种,“没有逼迫,屋舍宽敞,所有人都吃得饱,穿得暖。那里幼有所育、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的地方,那不是大贤良师口中的太平之世吗。这样的地方天底下竟然有,无需抛头颅洒热血,无需揭竿而起去“致太平”?营寨内所有人都持怀疑态度,不敢轻信。

但现实的情况,正如她说的,要想活命绝无他法。

作为这支黄巾的首领,马信打定了主意。

那就去吧,总比在这里等死要强。

到薄暮时分,在官道上被冲散的黄巾能回来的都回来了,马信把全部人组织起,做好了动身的准备。

“这一去大约有一两日的行程,你们路上可能会遭遇官军,最好都摘掉头上黄巾,扮作流民模样,只管赶路,以免横生枝节。”谢乔提醒道。

黄巾军没有统一的制式服装,头上醒目的黄巾一摘,身上穿的只是粗布衣服,只有少数黄巾军还披着从官府抢来的甲胄,脱掉甲胄,隐藏身份完全没有问题。天下大乱以来,各州郡无数百姓颠沛流离,举乡流离失所的情况太常见了,更何况他们之中本就有不少老弱妇孺。

为防止他们途中迷路,谢乔还特意拿了块木板,用刀在上面雕了路线的草图。

考虑到要长途赶路,路上至少得歇一夜,谢乔还给他们每人发了两张肉馅的烙饼,用以充饥。

黄巾加上伤员和眷属总共约四五百人,每人分到了两张还热得烫手的馅饼。一张收起来,另一张直接拿在手里啃。

初尝馅饼时大都有些小心和怀疑,只敢咬一小口,随后咬到久违的碎肉,上下颚就停不下了,咀嚼、吞咽、回味,一时间,肉香味弥漫开,好些人甚至吃完了一张还想把另一张一块儿吃掉。

看着大家的脸庞从先前的不安转为松弛,并深深地为馅饼所折服,谢乔趁热打铁地说:“那边还有很多肉,还有很多不同风味的食物,只要勤奋,你们每一个人都能丰衣足食。”

闻言,众人纷纷朝谢乔投来了目光,她明显能感受到,大家的眼神发生了变化。

变得更信服了。

果然,喊口号画大饼这种事以后得少做,要做就做点实际性的。

毕竟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她苦口婆心说了一大堆,远不如一张馅饼来得有可信度,一次性发出去八/九百张肉馅饼就能看出她真正的实力了。

天边残阳如血,摘下黄巾的百姓在马信的领头下踏上了漫漫长路。谢乔同他们挥手告别,而后转过身,一把大火将营寨全烧个干净,制造出全歼敌众的假象。

从官道折返,谢乔命军士一路打扫战场:处理尸体,收捡箭支。箭竿虽然大都损坏折断,但箭镞拆下来往后还能接着用,那可是工匠辛苦打造的。勤俭节约是良好习惯。

天光向暝,谢乔赶在夜幕降临前返回了营地。出乎她意料的是,各路军马中,他们竟然是第一个回归的,可见这次行动其他路应该都遇到了不小的麻烦。

归寨修整歇息,皇甫嵩分派的第一个阻击任务,她算是顺利达成了,除此之外还为西凉新增了四五百的人口。完美。

复盘今天的战斗,黄巾诚然人多势众,攻势凶猛,士气高昂,但她的西凉骑兵训练有素,再加上她“放风筝”的猥琐战术,先由弓骑兵耗光体能,重骑兵再冲锋,以极低战损比的拿下了胜利。当然,谢乔很清楚,她的战术目前也就能欺负没有成建制、兵种单一的黄巾,真对上正规军就不会那么好使了。

她这边,虽然冲阵的百余西凉铁骑中不少人都挨了刀,马匹也挨了刀,但装配的铁甲和马铠够厚够硬,人和马都没有受大伤,大多是些皮外伤和擦伤。

另外,由于双方的冲撞太猛烈,大约有十来名军士的胳膊手臂不同程度地扭到,骨头错位。军营里有皇甫嵩的随军军医,这会儿营地没旁人,谢乔直接将军医领来帮忙正骨。

得了空,谢乔才静下心来有工夫查看这场战斗的结算情况。最早招募的三支西凉弓骑成功升到了四级,此前已经卡在三级很久了。部队从三级开始后,兵营的[训练]就只能起到训练的作用,无法再提供升级的经验值。事实上,通过[训练]获得的经验值是有限的,全部获取之后,要想升级就能通过实战了。升到四级的西凉弓骑,单支部队的满编人数从二十八骑扩充到了三十八骑。其实这里的满编人数就好比是血条,人数越多,血条越厚,这支部队就越不容易被全歼。

经过这场战斗,谢乔本人也升到了六级。她照旧将新增的属性点加在攻击、防御和气运这三点。

当然,谢乔最满足的还是新增了两个【背包】的格子,约等于增加了两吨的负重能力。目前的总格子数量来到了十七个,之前从一级升级到二级时,只增加了一个格子,但从四级升到五级,包括从五级升到六级,都是增加的两个格子,由此谢乔发现了一个规律,那就是越往后面升级,开放的格子数量越多。这大概跟签到奖励的递增机制类似。

梁汾从一级升到了二级。【人物】的获得经验升级的条件都很苛刻,且品级越高越苛刻,还具有一定的随机性。梁汾作为将才,本就是一张sr级别的武将,获得经验需要指挥大中型的战斗,且必须担任绝对的指挥位置,之前在西凉剿匪寇,只算小打小闹,都不计经验的。只有这一次率领三百人规模的骑兵与近两千人的黄巾作战,他才勉强获得了13点经验。

这其实也说得过去,作为高品级的人物,属性值本就优于常人太多了,如果升级再变得容易的话,分分钟升到满级,属性拉满,那就太逆天了。谢乔清晰地认知到,她的主公系统待她从来都刻薄,从不会便宜她。当然,广告除外。

梁汾升一级同样获得了5点属性值,谢乔选择都分配在他的攻击力上,使数值从67提升到了72,进一步提升他的战力。她想的是,充分发挥优势,先直接把战斗力拉满,有一个单挑无解的武将是安全的保障。至于梁汾稍微弱一些的短板,比如智慧等,因为暂不考虑让他独立领兵作战,可以先不用去管。

关掉面板后,谢乔忽然听见了一阵马蹄声。出帐一看,火炬如林,一彪人马归营。谢乔在火光中认出了长水校尉陈靖,对方也留意到了她,脸上阴恻恻一笑,仿佛在说:等着瞧吧。

三个时辰前,陈靖躺在草地里睡了个悠闲的午觉,睁开眼睛,脑袋都有些睡疼了。他伸懒腰,抬手招呼斥候过来。

“去西道看看,是不是都逃了?”

如果是,他就能在皇甫使君面前参一本,参她未战先怯,临阵脱逃。一旦坐实,有她受的了。

斥候探明情况后回报,官道上空无一天,只留下战斗痕迹,可能已经溃败了。

三百人对阵两千人,能不溃败才有鬼了。陈靖慢悠悠地跨上战马,令部众开拔西去。两相争斗必定一伤一死,是时候去收渔翁之利了。他只需要将精疲力竭的黄巾击溃,便能领了头功。如果战得只剩百十来人,他丝毫不介意,无论敌友,围而全歼之。呵,跟他斗,嫩着呢。

由于不确定两拨人马退到了何地,陈靖先遣出斥候散开,四处寻觅其踪迹。虽然人数悬殊,他以为谢乔率部怎么也会抵抗一二,结果方圆十里,官道上、林子里皆找不到行迹。

天色看看暗下来,就在陈靖狐疑之际,有斥候来报,谢乔部军容严整地回到了营地。

军容严整?

这是没敢短兵相接,直接被吓了个屁滚尿流吧。陈靖几乎要笑出声来。

夜里,谢乔宿在军帐里,凌晨断断续续听见外面传来阵阵马蹄声,应当是各支部曲陆续归营。因为没有喊杀声,就不是敌袭。

第二日一早,谢乔刚醒,便有军士来帐前传唤。她简单梳了个头,洗把脸,赶去中军帐。

各部开始汇报战果,如她预料的一样,无论佯攻还是伏击的各支部曲都遭遇了不小的麻烦。

虽于增援路上设下伏兵,初有成效,可与黄巾近战肉搏砍杀之际,黄巾攻势蛮横,即使是精锐,最后并没有讨到多少便宜,战损比几乎是一比一。

至于皇甫嵩亲自率领的一部,佯攻团团围住阳城,城中黄巾本来按兵不动等待援军。可到了夜幕时分,黄巾突然自城中冲杀而出。皇甫嵩麾下这部,只是装样子的义军,人数虽多,仓促募集的义军训练不足,阵前的军士为黄巾连连砍翻在地,眼看就要全线溃散。皇甫嵩只得命令撤军还寨,暂避锋芒。

随后轮到了长水校尉陈靖说话。

“报使君,昨日我与谢县长北据黄巾增援,于路上设伏,约定共同夹击。可临了谢县长竟然临阵脱逃,未曾接战便回了营寨,以致错失良机。黄巾此次倾巢而出,若谢县长不退,我两部左右夹击,必能大破之。可惜啊……”话到此处,陈靖颇为惋惜地叹了口气,而后拱手,“还请使君切莫责怪,女子实不宜统兵,故自古鲜有女将。”

谢乔眉头微蹙。帮她说话,你人还怪好的。

闻言,皇甫嵩目光转向谢乔,问:“昭奕,发生了何事?”

“情况可能与陈校尉所言,略有出入。”谢乔好脾气地说。

“有什么出入?昭奕贤妹,今次轻敌,各部战果均露颓势,你虽怯战,临阵脱逃,料想皇甫使君定然不会责怪的,切莫寻借口开脱。”陈靖插话。

“陈校尉大概尚不知情。阳城山下两千余黄巾,业已为我部尽数歼灭。”谢乔眼神含笑地看着陈靖。

“你说什么!”

陈靖瞪大了眼睛,脸上写满了难以置信。三百全灭两千余人,开什么玩笑!从其他部队的伤亡情况来判断,足以看出黄巾是难啃的骨头。她不止与之交战,更歼灭敌众,还军容完整?不,假的,定是假的!

除了陈靖外,中军帐内所有人脸上都露出了震惊之色,包括皇甫嵩。

“大概是运气好,我部所遇这支黄巾战力不足,更兼妇孺老弱在列,一触即溃。我部追亡逐北,故而取胜。可见黄巾虽众,却良莠不齐,在下捡了个便宜。”谢乔委婉地说。

把胜利归功于于运气,她这番话,让在场所有人的脸上都挂得住。毕竟首战不利,就够郁结的了,又反被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小县长抢去功劳,颜面无存。

谢乔不想广泛树敌,一两个就够了,枪打出头鸟的道理她自然清楚,所以选择敛去锋芒。

果不其然,听到她后续的话,其余人脸上都纷纷松弛下来。

只是遇到了一支杂牌而已,换他们,他们也能大胜得归,无需介怀。

皇甫嵩若有所思,而后对谢乔说:“虽是如此,也是你与之交锋才窥探出其军貌,或有运气,但勇气不可忽视,以三百人迎战两千人,有英雄之气概。昭奕,我记你大功一件。”

谢乔拱手,“使君谬赞。”

“等等!使君切莫轻信,”陈靖有些心焦,又转向谢乔,质问道,“你如何证实?”

“我部追亡逐北,敌众四散奔逃,遗尸甚众,或遁入山林,骑兵难以追击。故我部攻入阳城山下黄巾营寨,诱敌回归斩杀,主力已然殆尽,山林间仅剩残兵游勇。现营寨为我所烧,陈校尉若不信,大可派斥候前去查看。”

谢乔忽然话锋一转,“在下倒是有些好奇,我部与黄巾接战之际,陈校尉所部在何处。”

“东道与西道,相去不过十余里地,在下派去通知陈校尉的斥候都已归还,却迟迟不见陈校尉的人马。莫非是在林子里迷失了方向,抑或是,陈校尉看得起在下,有意锻炼在下独自应敌的能力。”谢乔皮笑肉不笑。

陈靖面容僵硬了一瞬间,随后机敏地反应过来,连忙为自己辩解:“非也非也,谢县长莫急。斥候来报的第一时间,我已命军士开拔,孰料路上遭遇一彪人马,只得仓促应战,故而来迟。”

“哦?情势如此紧急,战况胶着,想必陈校尉军中必然颇有些伤亡。若是未伤一兵一马,便拿下敌众,陈校尉大有孙子之才,堪称孙子。”谢乔抿唇,阴阳怪气地说,“我指的是兵圣孙武。”

中军帐内一片哄笑。

陈靖眼神仇恨地瞪着谢乔。

而首座之上的皇甫嵩目光精明,略一思索,便明白了问题所在。

“陈靖。”皇甫嵩看向他,语气不友好。

皇甫嵩不矜不伐,为人周到,即使是对下属将领依然客客气气。古人喜欢称对方的表字以示敬重,而此时直呼其名,可见是真的动怒了。

陈靖望着皇甫嵩冷峻的面容,觉察到了危机,立时双手抱拳,“使君明察,末将所言句句属实,路上果真遭遇了一彪人马耽搁了时辰。”

“你可是要我去一一盘问?”皇甫嵩见他还不松口,脸上的阴云更浓郁了,他音量加大,“来人,去传长水丞,传长水营军司马,传各曲长屯将。”

闻言,陈靖方寸大乱。他压根没想到这一出,更来不及跟属下串供,这一问指定立马露馅。

扑通一声,陈靖跪下来认罪,“末将知错,是末将失职,求使君责罚。”

长长的沉默后,皇甫嵩从位置上站了起来,挪开了盯在陈靖身上的目光,而后扫过中军帐内所有人的脸庞。

“大敌当前,国家危难之际,万万仰仗诸位勠力同心,精诚团结。唯有齐心协力,方可平逆贼,定天下。今日之事,我不希望再看到,否则定不轻饶。”

“使君英明!”众人齐呼。

皇甫嵩又转头看向跪在地上,将头埋得极低的陈靖,“你蓄意延误军机,本是大罪,念你初犯,尚是用人之际,责二十军棍,以儆效尤。来人,拖下去。”

话音刚落,帐外两名军士近前来,一左一右架住陈靖。

谢乔微微侧过脸,对上他不共戴天之仇一般的眼神时,不着痕迹地吐了吐舌头。他见状,眼珠子几乎都要翻出来了,但此时也只能被军士架出去,执行惩罚。

还挺解气,谢乔心情大好。

感谢皇甫嵩的清明,赏罚分明,没有因为职级的差距选择包庇纵容,挺好。当然,她和陈靖的仇怨加深,梁子就此结下了,往后只要同在一片屋檐下,她需要当心别被穿小鞋,时时提防着。

中军帐外,不断传来陈靖声嘶力竭的哀嚎声,军中杖责不是盖的,二十下够要命了,指定十天半个月下不来床。

哀嚎声丝毫不影响帐内议事。

皇甫嵩问谢乔:“此次一役,你部伤亡如何?”

“回使君,数十人受伤,数人阵亡,阵亡军士已料理,伤者也请军医救治过了。”谢乔把战损比往高了报,反正他也无迹可查。

“阵亡军士切莫忘记抚恤其家人,可先记下名录,他日得胜归朝,我自向天子请赏。”

“多谢使君。”谢乔敬重地拱手。

都道皇甫嵩治军清明,温恤士卒,今日观之,果然如此。

皇甫嵩又问,“你军中军器损耗几何?”

“回使君,箭矢尽数用光了。”谢乔即答。心里则有了一丝丝小期盼。

果然,他立马招来管军需的官吏,吩咐道:“为昭奕部补三千支羽箭。”

“还有什么需求?皆可一一说来,无需拘谨。”

谢乔控制住内心的窃喜,见好就收地说,“别无所需,只是昨日一场大战,部众稍有些疲惫,需修整一番。”

“修整是对的,”皇甫嵩点点头,对军需官说,“再赐昭奕部酒三十坛,肉百斤。”他转向账内所有人,朗声说:“自今日起,列位也都一样,奋勇杀敌者,重重有赏。”

“多谢使君!”谢乔发自肺腑地呼道,她其实还想再加一叫使君牛逼。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