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安的皇宫深处,刘羽、关羽和张飞围坐于一张雕刻精美的瑞兽石桌旁。周围是静谧的御园,远处梧桐轻摇,落英缤纷。
刘羽端起象牙制的茶盏,轻抿一口香茗,语气平和而深沉地说道:“长安今日之繁荣,实乃民心所归,国运所向。然而,不可因暂时之安定而忽视长远之计。为了大汉的长治久安,我们必须深谋远虑,谨慎行事。”
关羽微微点头,抚须沉思,声音中透露出深邃的智慧:“子若之言颇有见地。确实,长安一日繁华,便是我大汉之昌盛象征。然而,天下未定,局势依旧莫测。我们确需稳固后方,同时也须觊觎天下,以待时机。”
张飞则激昂地拍着石桌,声如洪钟:“子若治理长安得宜,民心归附,天下已见汉室之威仪。如今长安歌舞升平,是我等再举大业之良机。待我等兵锋所指,天下豪杰,岂不俯首称臣?大汉江山,岂不是指日可待?”
刘羽微微一笑,却又眉头微锁,心中深知天下局势之复杂:“诚如翼德兄所言,天下英雄皆虎视眈眈。然而,吾等虽志在千里,也须稳扎稳打。长安固是基石,但天下之势,更需精心谋划。”
关羽听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子若深谋远虑,云长敬佩。我们既然已有长安这坚实基地,接下来就是逐步图谋,步步为营,不可操之过急。”
张飞眉头一皱,却也明白二人之言的深意,沉声道:“好,翼德明白了。虽然我张飞性急,但也知道大事不可儿戏。我们要一步一个脚印,为大汉复兴而战!”
在长安宫廷的一隅,刘羽、关羽和张飞正谈论着国家大事,此时,一名身穿青衣的谋士匆匆进入,神情激动。他向刘羽行了一礼后急切地说道:“将军,城外之民众,今日自发组织了一场盛大的祭祀。他们聚集于城郊,祈愿天神保佑,感谢将军治理有方,使他们得以重享安居乐业之福。”
刘羽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深沉的感慨。他缓缓站起,望向窗外的星空,声音充满了情感与责任:“此乃民心所向,吾等岂能辜负此等厚望。为民造福,乃是治国安邦之本。吾等能得百姓如此拥戴,更应努力不懈,以报民望。”
关羽听闻此言,点头赞同,声音低沉而坚定:“子若之言甚是。百姓之心,乃国之基。若能得民心,天下尚有何难?”
张飞亦慨然应和:“说得好!百姓乐,天下稳。只要民众安康,我等便有无穷之力量。子若治理长安,果然是神来之笔。”
此时,赵云自外走入,听闻此事,微微一笑,补充道:“民心可用,乃治国之要。子若之德,已深入人心。此乃大汉复兴之吉兆,天佑我汉。”
刘羽听了众人之言,心中更加坚定,他回望着众人:“吾辈同心协力,必能让大汉更加昌盛。今日之事,更坚定了我治国安民的信念。望众位一同努力,共创盛世。”
在建安十四年的春季,曹操的御座之下,一场关乎天下大势的朝议正缓缓展开。曹操面色沉思,目光如炬,映照着朝堂上的众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