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子里一群妇人正在摘菜帮厨,见赵文成进来,身后跟着四个同样神情彪悍的男人,他们都是愣住了,随后才热情的和赵文成他们打着招呼。
她们都是胆小的妇人,若不是见赵文成走在前面,她们怕是连看一眼高善堂他们的勇气都没有,更别说打招呼了。
屋子里的杨氏早就听见了儿子的声音,手上还拿着擀面杖就急匆匆的跑了出来。她的气色明显好了许多,人看起来也年轻了。
秀娥紧跟着就跑了出来,浅色的袄子上还有面粉。她依旧是瘦瘦的,不过脸色红润了不少,少了些许苍白,人也漂亮了许多。
见到赵文成回来她很开心,想要呼唤自己的情郎,可外人太多,她只是羞涩的看了一眼,便低下了头。
赵文成走上前去,喊道:“娘亲,秀娥,我回来了。”
等赵文成与母亲寒暄完,身后张氏兄弟和高善堂才上去见礼,并奉上一些礼物。
杨氏见儿子结交的朋友都是军中好汉洒脱磊落之人,心里也是满心欢喜。
杨氏笑道:“回来就好,外面冷,大家屋里坐吧。”
张维是个跳脱性格,门外就闻到了面条的香味,他嚷道:“早就听赵哥儿说老妇人做的白面条是一绝,今天算是有口福了。”
杨氏笑道:“待会儿就让张小哥吃个够。”
随后他又埋怨起赵文成来:“房子翻新一两间就够了,我一个老太婆住那么大房子干嘛,全都翻新得浪费多少银子,留着娶亲多好。”
一旁的秀娥小脸一红,羞涩的闷头干活去了。
赵文成微笑道:“银子的事情你别操心,我自有办法,而且我已升了总旗,饷银也不少的。”
“啊!……我儿升了总旗官了?”
杨氏一阵惊呼,院子里的人都听见了,她们纷纷涌入房中,七嘴八舌的谈论赵文成升官的事情。
杨氏泪如雨下,突然冲进里屋跪在丈夫灵前哭泣起来,“孩子他爹,你看见了吗?孩子终于有出息了。”
赵文成看着刚毅倔强的母亲哭泣,似把多年的委屈和苦楚倒出来,心里也很不是滋味。
秀娥眼圈红红的,将杨氏搀扶起来,其他妇人也赶紧去安慰,道:“四婶,赵哥儿升官是大喜事,咱们得高兴才是。”
杨氏也觉得掉眼泪不积极,赶紧擦干眼泪,说道:“对对,咱不哭了,不哭了,我这是高兴,高兴!”
见杨氏转悲为喜,气氛顿时轻松起来,这时屋里突然出来一股焦糊味道。
杨氏一拍脑袋,快步跑进了厨房,还笑呵呵道:“哎呀,菜都糊了,看我这记性,老咯,老咯!”
众人都笑了起来,杨氏笑呵呵的在厨房炒菜,还不忘叮嘱赵文成招呼客人准备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