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远远低估了李傕郭汜的影响力,或者说他被军报所迷惑。
董卓死后,其旧部无处可归,纷纷投向打出旗号的李,郭,以及其余西凉大将。
当军报传回长安时,李傕郭汜聚拢的兵力已经接近三万,他们却刻意减少旗帜数量,隐瞒军队真实数量。
“叔父,我们明明已经有三万人,为何要对外虚报一万?”中军大帐内,李利一脸不解的问道。
李傕正与郭汜,贾诩围着地图观察地形,商谈即将到来的大战,闻言扭过头来。
“以你的智慧,我很难跟你解释。”
李利也不恼怒,只是尴尬的挠了挠头。
李傕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一脸语重心长的说道:“以后多读读孙子的兵书,对你有好处。”
贾诩则笑道:“此为示敌以弱,令对手低估我们的实力,从而做出错误的决策。”
李利恍然大悟:“叔父是故意隐藏实力,好让王允轻视我们。”
李傕面露诧异,这小子的悟性倒是不错。
郭汜皱眉道:“只怕如此一来,会使樊稠等人信心不足,从而观望不前。”
他的担心不无道理,虽然贾诩和李傕口口声声说优势在我,但众人心里都明白,如果西凉军上下不能拧成一股绳,是赢不了手握并州军和羽林军的王允的。
李傕笑而不语,扭头看向贾诩。
后者心领神会,出列道:“樊稠,张济等人也许会观望,但绝不会袖手旁观。”
“正如李将军先前所说,我西凉诸将已经被王允逼上绝路,樊稠等人应该知道唇亡齿寒的道理。”
经过几天的磨合,不知不觉间,二人的配合愈发默契。
郭汜闻言点了点头,心中再无顾虑。
“报...朝廷大军距此已不足三十里,先锋胡珍部五千军已在新丰安营扎寨。”
就在这时,斥候传回朝廷大军的情报。
众人面面相觑,郭汜首当其冲上前,拱手道:“大哥,战吧,我军已被逼上绝路,正是士气如虹之时。”
李傕没有急着调兵遣将,而是看向贾诩。
“文和先生怎么看?”
夏日炎炎,贾诩摇晃着手中新制羽扇,轻笑道:“胡珍所部多为西凉子弟,我们何苦自相残杀?”
说完意味深长的看向李傕。
他手中的羽扇正是李傕所赠,美其名曰谋主必备神器。此时正是盛夏,酷热难耐,贾诩也就接受了。
李傕很快领会贾诩的意思,于是也笑了。
“先生所言极是,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贾诩眼前一亮。
郭汜等人俱是有些意外,李傕的头号小迷弟李利更是拍手叫好。
“叔父吟的一手好诗!”
郭汜疑惑道:“大哥,难道你想直接劝降胡珍?”
“直接劝降恐怕不易,不如让他主动来投。”李傕一脸自信道。
虽然曾是同袍,但胡珍和他们的交情并没有多么深厚。而且这时代十分忌讳降而复叛,容易丧失信义,胡珍不会轻易背叛王允,除非没得选。
李傕看向大侄子,沉声道:“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