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也开始举荐太子,而胤祉就没有那么好的人缘了,所以他自然是不成。
这其中唯有一个与众人格格不入,那就是胤禛。
胤禛每日上朝也不怎么发表言论,似乎没有支持他的,他下了朝就回到府里,若康熙吩咐了事,他定办得尽心尽力,并把老二带上一起办。
若无事他听大师讲经文,每天手持佛珠,一副他最闲,且喜佛家文学的大闲人的模样。
这一下,所有皇子都认为他对太子之位没有丝毫想法,包括康熙也是。
当然,起初康熙是不大信的。
可胤禛就这样坚持了几个月,在别人都为太子争得面红耳赤的时候,老四不是去听和尚讲佛经,就是去庄子看农作物。
仿佛太闲了,没事做的样子,可康熙交代他办的事,又办的极好。
康熙见状,心里松了口气的同时又气不打一处来,他自个不作为就罢了,还把弘槿拉着做什么!
既然这么闲,那么就想办法帮他追缴国库欠款,弘显打仗,库银都去了一半多了,再不追缴库银,弘显那边粮草都成问题了。
当然,这话就夸张了,这也或许也是个康熙试探胤禛的借口。
想到这个事,康熙次日就表示出自己要追缴库银的事,大致意思是依众卿看,派谁去追缴合适?
这话一表示出来,众人都面面相觑,不说话了,向国库借银的人基本都是大臣和皇室宗亲,或者皇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