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绵延延下了两三个月雪终于停了,天气转暖了。
朱由检把宋应星叫到乾清宫西暖阁,问道:"马上就要春耕了,推广蕃薯、土豆的准备工作进行得怎么样了?"
宋应星答道:"臣召集了工部三十多名吏员,教会了他们栽种藩薯、土豆的要领,派到京师附近的县乡,指导农户。
臣还培育了三百亩藩薯苗,二百亩土豆苗,粗略估计这些种苗可栽种六万苗藩薯,四万亩土豆。
十万亩地种藩薯和土豆,以均产五千斤算的话,可产粮五万万斤。而如果种水稻,以亩产三百六十斤算的话,可产粮三千六百万斤。
产量相差了十四倍之多。"
大荒之年,五亿斤红薯、土豆那能使多少人免于饿死啊!
朱由检兴奋地说道:"那就加大推广力度。″
宋应星:"一亩苗可供二百亩地。臣现在需要苗圃基地。"
朱由检对曹化淳说道:"从皇庄里拨出十万亩地,全部种成土豆和藩薯。然后再拔出一千亩地,作为苗圃基地。"
曹化淳回道:"皇爷,京师皇庄共有十七处四十四万亩,每一处都是有用处的,一下子挤出十万亩地,有些难。"
"都有些什么用处?"
曹化淳:"有六万亩是种珍珠米的,有四万亩是种桑树的,有五万亩是种果树,有五万亩是养鱼的,有一千亩是种茉莉花的,有五百苗是种兰花的,有……"
"什么叫珍珠米?"
曹化淳答不上来。
宋应星说道:"这种米本是邏罗国的特产,晶莹剔透,口感极佳,所以叫做珍珠米。这种米在邏逻亩产可达五百斤,一年两熟。但引进到北方后,因为气候不宜,所以亩产只有一百二十斤。"
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陕西饥民闹得沸反盈天了,皇庄居然种着十万亩地的珍珠米。
朱由检听不下去了,怒道:"都什么时候了,老百姓连饭都吃不上了,还种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干什么?"
曹化淳:"皇爷,珍珠米是皇上御用的。"
朱由检不耐烦地摆摆手。
"为什么要种珍珠米,稻米不能吃吗?全改成藩薯地。还有,种桑树干什么?"
"养蚕织丝…"
"胡闹,北方天寒地冻的养什么蚕,织什么丝?全拨了,改种土豆!"
曹化淳忙说道:"是!"
朱由检又说道:"宫里面好多空地,荒着也挺可惜的,你带人好好规划一下,那些废弃的花园,还有些边边角角的地,全都开垦出来,种上红薯。"
又对宋应星说道:"朕亲自带头,不光京师的四十四万亩皇庄,山东、河南、山西的三百多万亩皇庄,全部改种藩薯、土豆。"
宋应星拱手说道:"皇上真尧舜之君!臣替天下的饥民叩谢皇上。据臣估计,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北直,这几年都会面临大旱,改水稻大麦为藩薯土豆,产量至少提高十二至十五倍,可以使数以万计的人免于饿死,躲过这场大饥荒。"
数据不会说谎。
小冰河期一直从天启初年(1621年)延继到康熙初年(1661年),四十年间,中国人口从8000万锐减到3000万。
按照正常的自然增长速度8000万人经过四十年的吋间,最少应该达到1亿1千万。
也就是说,四十年间有8000万人是非正常死亡,或者死于饥荒、瘟疫,或者死于战乱。
四十年,八千万人死于非命,在史书上只是薄薄的两三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