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崇祯:朕本天骄,中兴大明过分吗 > 第4章 后宫

第4章 后宫

打发走了王承恩和方正化,朱由检心情大好,啍起了歌。

只要拿到田尔耕记的账簿,就可以拿着账簿搞钱了。

搞钱是个系统工程,很考验智商的。必须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

虽然是皇帝,但也不能看着哪个大臣不顺皈,就抄了杀,杀了再抄吧?

以西北的农民起义和辽东战事为例,军饷发不出来了,士兵临阵哗变,导致全军覆没,崇祯帝一拍脑门:

"兵部尚书贪赃枉法,革职抄家!"

可能么?

你崇祯皇帝天天在皇宫里坐殿,凭什么靠一份战报就说兵部尚书贪污了?

证据呢?

正常流程,战报上来,皇上震怒,先向下边递个话:

"战事如此不堪,有没有指挥调度无方的问题?"

这时候闪出都察院左都御史:

"臣有本参奏,兵部尚书贪赃枉法,己有实据,请陛下过目。"

本子递上去,一桩桩,一件件,有理有据。

然后皇上顺势而为,龙颜大怒,着人将兵部尚书革职下狱,刑部、督察院、大理寺三司会审,限一个月审结上报。

然后抄家,清点财物,悉数上缴国库。

再之后,户部拨银子给兵部,一路发到前线。

这是最完美的情况。

然而实际情况往往刚好相反。

崇祯帝龙颜大怒,呵斥道:"战事如此不堪,兵部尚书一定贪赃枉法了。"

左都御史:"兵部尚书清正廉洁,毫无问题。"

吏部尚书:"的确,兵部尚书历次考核都是优等。"

内阁首辅补刀:"臣与兵部尚书共事多年,其为人b|ab|a,做事b|ab|a,是断然不会贪赃枉法的。“

崇祯帝急红了眼,"不管,今天必须把他下狱,谁不听话就廷杖。嘤嘤嘤。"

众官员可怜崇祯不易,就没像以前那样死磕,把兵部尚书带下去了。

崇祯觉得一个尚书怎么着也能抄出三十万两银子。

结果尚书家里上下打点,花出去五十万两银子。

最终三司会审的结论是:兵部尚书无罪释放,官复原职,朝廷要好生安抚,给银八百两。

崇祯看罢判决书,一口老血喷出,享年十九岁。

众臣连忙商议迎立福王。

朱由检这次志在必得,绝不能重蹈前身的覆彻了。

你们不是说忠贤不是人吗?朕就上顺天意下应民心,除了忠贤这个祸害。谁敢替忠贤说话,谁就是忠贤一党的。

忠贤那么多党羽,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三百猴孙五百义孙,崔呈秀、吴淳夫、顾秉谦、魏广微这些巨奸,哪个不是脑满肠肥的大贪官?有用处的就网开一面留下,没用处的就噶掉抄家。

到了崇祯十七年,闯王还能刮到七千万两银子,咱没闯王那么大能耐,刮五六百万两银子,过分吗?

有了这五六百万两银子,就可以在陕西赢得半年宝贵时间。

这半年时间,必须不惜一切代价,强制推广土豆、红薯这些高产作物。

土豆亩产四千斤,红薯亩产六千斤。

而麦子的亩产只有二百斤,水稻的亩产也只有三百六十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