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中内容:
子远,一别多日,不知可好?
若有闲暇,可来下邳,吾赠予汝一份奇书,时时多阅,于汝有益。
叔父在下邳,静候子远。
此外,学问可大有长进?书,不可不读。
吾听闻吕公藏书颇多,若是向学,可向吕公求书一观。
吾有一友,夜观天象,将来或许天下大变,子远宜修美能,以备将来。
勿念。
看完之后,张攸暗想:那份奇书,想必就是《太公兵法》了吧?
张良已经遇到那黄石公了?
张良肯将这《太公兵法》送予自己,倒是出乎张攸意料之外。
闲暇吗?
这一来一回要好久,若是没有上面的命令,或者上面放假,恐怕还是不行的。
张攸心中轻叹,有朝一日,一定要给天下百姓多放些假。
假期,实在太少。
张攸心中吐槽秦国放假时间。
至于天下大变,他心中门清,张攸心中对张良那朋友有些好奇,究竟是何人?
竟然通过夜观天象就知道?
张攸回过神后,盯着张忠,“张伯,那造纸进度,现今如何?”
张忠闻言,微微摇头。
张攸目露失望。
造纸,为何这般难?
完全不像他前世看过的那个小说写的那样?
唉......
这理想与现实差距太大了。
“家主,老仆相信,再给我一段时间,老仆一定能将那纸造出来。”张忠看向张攸,目露坚定。
张攸也看向张忠,“张伯,此事不急。你也不用太过劳碌。”
张忠摇头,“老仆如今能为家主所做的不多,造纸一事,老仆一定竭力完成。”
见张忠坚持,张攸也就没有再劝。
“张伯,夜色已晚,你下去好好休息。还有,即便这纸并未造成,我也不会怪罪张伯,所以,张伯不要多想。”张攸补充道。
张忠心中感动,目露感激。
而后,张攸目送张忠离去。
次日。
天微微亮,张攸就前往尉舍。
当尉史悲将一份来自咸阳的文书交到他手里时,张攸怔在了原地。
咸阳那边,令四川郡守,发文书给尉舍,让张攸速速前往咸阳,不得拖延。
这份文书上面的印章文字赫然写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张攸神色有些复杂,是秦始皇嬴政的命令吗?
让他前往咸阳,所为何事?
还没等他继续往下深想,沛县县令一路小跑来到了尉舍。
“子远,那份来自咸阳的文书可收到?”县令面露着急。
“刚刚才看到。”张攸回道。
“那还等什么?赶快启程,即刻奔赴咸阳。”县蔷夫催促道。
张攸:“我先回家安排一下,然后便启程赶赴咸阳。”
县令一怔,似是想到了什么,便点头道:“这次命令,是从咸阳那边加急送来的,若是怠慢了,不仅子远你,就连我也要受到牵连。子远快些回家,将事情安排妥当,就赶路启程前往咸阳,不得再耽搁了。”
张攸闻言,无奈点头。
尉舍这边,他叮嘱悲与周勃处理文书与政务时,代他谨慎处理,一切后果,由他承担。
悲与周勃心中感动,点头答应。
回到家后,张攸让勇找来张忠,然后他将事情与他们全部说清,并叮嘱他们要好生照看吕雉,说她肚子里面还怀着自己的孩子云云,张忠与勇直接点头答应。
而后,张攸跟吕雉说了些告别的话,吕雉心中不舍,但她知道此事事关重大,不是她所能插手的,只能让下人准备好包裹,多往包裹里塞些干粮、衣服、钱、黄金等,挥泪告别。
接着,张攸跟夏侯婴说要去咸阳,想要让他驾车带着自己前往,夏侯婴立即答应。
至于学室那边,张攸也只来得及叮嘱夏侯灶与程仲双兄弟三个多加照看一下。
一切在匆匆中叮嘱完成,张攸要出发了。
夏侯婴也与家人告别完。
于是,夏侯婴驾着一辆马车,载着张攸出了沛县。
车轱辘声,渐渐地离沛县远了。
沛县的轮廓,渐渐地消失在眼前。
直至完全看不清时,张攸才惆怅地收回视线,他看着茫茫无际的前方,心想:咸阳那边,发生了什么事?秦始皇嬴政竟会召见他。
实在想不通!
他只是一个沛县县尉啊!
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