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敬出身普通,突然发迹主要依靠祖上遗留下来的一个盒子。
这事要从萧家祖宗萧德说起。
萧德是个才子,文章诗词都是当地有名。只不过运气一直不好,科举考试每次都名落孙山。
当地刚上任的县令看见他写的文章,赞不绝口,很合心意。晚上设宴与萧德交流,国策民生,言投意合,非常满意。便资助他钱粮继续读书科举。
又到了一年科考,县令就在本省学使面前对萧德称赞有加,果然萧德以第一名获取参加乡试资格。乡试之后,县令要来萧德文稿,读后连连叫好。
可人的命运往往是注定的。萧德的文章有涉及人生不应该太顺利的论述,而主考官因为经历原因对此不予认同。等放榜后,再次没有考中。
萧德心灰意冷,离家去远方朋友家舒解心中淤积。却没想到,朋友恰好病故了。萧德再次受到打击后,就前往附近寺庙住下了,扔下了家中老婆和孩子。闲时,被寺里的和尚雇佣去抄经,也好有口饭吃。
一天,萧德在寺庙附近散步,看见一处大宅院。宅院主人因为打了一场大的官司而家道中落,主人就搬到乡下去住了。这宅子就一直空着。
又一天秋叶纷飞,萧德来到大宅院附近,突然一个青年人走了出来。出于礼节,萧德便作揖问候,没想到那青年人非常好客,直接让他进入屋里喝茶聊天。
这宅院的房子尽管不是很大,但处处铺设着精致绸缎,墙壁上挂着名人字画,书橱罗列了各种经典书册,一派书香门第的氛围。
萧德以为那青年就是宅院的主人,就安心常来喝茶聊天。那青年询问萧德经历后,劝他开设学堂,并拜他为师。就这样,两人每天教书学习,喝茶聊天,好不快乐。
可好景不长,萧德背后长了一个脓包。几天后,脓包越来越大,萧德十分痛苦。最后到了,只能趴在床上的地步,吃饭喝水都不行了。青年可急坏了,想到自己的老祖母可以医治,但祖母年事已高,在征得同意后,连忙安排车马把萧德运到了自己老家。
老祖母看后,觉得病很严重但还是可以医治的,就从手臂上取下金镯子,套住了患处。只见金镯子圈外的脓包都被引到圈内,脓肿处鼓起了一大块。随后,使用消毒过的佩刀,将毒脓包割下,流出许多污血。
伤口清洗过后,老祖母嘴吐金珠,把它放在伤口处缓慢旋转。转了一圈,顿时感觉伤口不疼了。转了第二圈,皮肤开始瘙痒,有愈合的征兆。到了第三圈,伤口已经痊愈了。
就这样,萧德还在青年祖母家住了几天,喝中药进行调理。顺便有空时,接着给青年上课。祖母见到原来不学无术的孙子变得知书达理,看得很是欢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