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历史直播:我给秦皇汉武上语文课 > 第3章 诗词

第3章 诗词

【“这是诗人的经历,对于作者了解的越多,越有助于我们学习这首诗歌。

这是一首词,词,萌芽于南朝梁,产生于隋唐,全盛于宋,句式不齐,又称‘长短句’,是配乐歌唱的,最初被称为‘曲词’或‘曲子词’。

后来,词逐渐与音乐分离,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它称为‘诗余’,还有人称之为‘乐府诗’。

写词时依据的各种曲调叫做‘词牌’,如‘沁园春’,‘满江红’‘西江月’等。

词牌规定了词的字数,句式和平仄押韵等,但是与内容并并无必然联系。有的在词牌下另标词题,比如《沁园春·长沙》中的‘长沙’就是词题。”

介绍了词的常规知识以后,才正式的学习这首词。

“现在,让我们初读一下这首词,体会一下诗词之美。沁园春·长沙,起~”

教室里响起了朗朗读书声。】

宋以前,词刚刚萌芽的朝代,认为词上不得台面的一些学者没想到,原来词后来居然发展成为了这种规模。

竟然成为了后世学子学习的诗文。

一些青楼歌姬也想着,原来我们平日所唱的,只是用来取乐的词,也能传扬后世吗?

这首词感情豪迈,文意对于古人来说一眼就能看出来,所以对于天幕上需要疏通文意的做法,一些读书人颇为自得。

而一些没有条件学习的人,却是听得格外认真。

“爹,娘!这个夫子讲的我能听懂!比私塾里的夫子讲的简单!”

一个孩子对着父母炫耀。

“既然如此,那你就多听,以后啊考个大官。”

“好!”

【“疏通文意之后,我们能粗略的了解这首词,下一步就是把它背下来了。没错,这首诗词是必须背诵的!”

“哇啊!”学生一片躁动。

秦筝习以为常,“现在我先领你们背诵一下,课下要背熟哦。等明天我要抽背的,背不出来的会有惩罚。”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秦筝一句一句的领着学生诵读,再后两遍的时候,让学生把书合上,跟着她背。

最后在让学生齐齐背诵一遍。

记性好的学生这样下来,几乎已经背下来了,只要课下再多复习一下就行。

“好了,我想大家都应该背得差不多了吧。”

“是的!”

“真棒!”秦筝夸了一下,“那你们接下来找时间来我这里背诵一下,明天下午以前还没背的,就要打扫卫生了。”

“好~~”

刚好下课铃声响起,秦筝宣布下课。

“那么,下课!”

“老师辛苦了~”全体学生再一次站起来。

秦筝鞠躬回了个礼,“同学们辛苦了,不过下一节课还是我的哦。”

下课之后,教室里就热闹了起来,一些学生结伴去卫生间,一些则是趴在桌子上闭眼睡觉。

因为是连堂课,秦筝没有回办公室,而是就在讲座下找到凳子坐了下来。

一些比较活泼的学生自动来找她聊天。

一开始跟着背诵的时候,不少人不由自主的跟着背,结果居然越背越顺口,后来甚至能全篇背诵。

一些老古董依然对秦筝女人的身份不满,但也不得不承认她是有真本事的。

后来下课铃响起,才发现原来上课下课时间是用乐声来提醒的,倒是颇为雅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