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守疆把杨芳若迎回堂屋,兑了温水给她洗手,站在一旁把傍晚开会的情况简单提了两句。</p>
投票的结果一如他和胡莲想的那样,大家对栽桑养蚕的热情很高,几乎每一个姑苏的女孩子的童年都是从采桑养蚕开始的。</p>
采桑、养蚕、缫丝、纺织、刺绣,姑苏的女孩子几乎没有不会的。</p>
虽然嫁人生子后很多都搁下了,但那并不意味着不会了。</p>
生疏了,多练习几遍就都熟练了。</p>
毕竟,这都是刻入骨子里的手艺。</p>
杨芳若洗干净手在毛巾上擦了擦,“现在三月还没过半,好好整理一下前面的桑树林,今年的第一批蚕还能养上。”</p>
洪守疆点点头,“没错,我准备尽快让人把桑树林整理出来。”</p>
两人简单聊了些关于养蚕的事,然后就准备歇息了。</p>
第二天。</p>
洪守疆一早起来找到胡莲,让她安排些人去整理桑树林。</p>
然后找到了杨江离,想让她把南湖大队的恒温养蚕房的图纸再画一遍。</p>
杨江离微微一笑,拿出提前准备的图纸,有些细节在经过南湖大队的试验后又细化了。</p>
“这上面的数据和需要用到的材料我都已经标注好了。”</p>
洪守疆接过图纸看了看,赞许的点了点头,“写得挺清楚的,我先带走了。”</p>
“带走吧。”</p>
杨江离跟在洪守疆身后走出卧房,“我还要回市里住些日子,如果有什么不明白的,随时可以来问我。”</p>
“回市里?”</p>
洪守疆脚步顿了顿,很快恢复了正常。</p>
“......你不住这里吗?”</p>
其实他想问的是,她不在这里等李时泽回来吗?</p>
但对上那双清澈的眸子,他又问不出来了。</p>
杨江离摇头,“暂时不住了,我还有些事没处理完,过段时间还要去参加刺绣评展,等忙完再回来。”</p>
洪守疆抿了抿嘴,有心想说些什么,但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p>
杨江离还是走了。</p>
在和杨怀远、姚思文打过招呼后,坐公交车离开了军区。</p>
回到市区后,她就全心投入到了刺绣中,打算在刺绣评展到来前再赶出几个绣品来。</p>
篇幅不必大,但一定要精致。</p>
......</p>
四月,杨江离在清明节前一天被杨芳若叫了出来,和家人去了趟烈士陵园。</p>
在那里,她见到了大舅和二舅的墓碑,上面除了有墓主人的名字,还有光荣牺牲的地点。</p>
大舅杨仁文,死在沪城,二舅杨仁武,死在姑苏。</p>
应该是常年有人打理的原因,墓碑上干净整洁,看不到一丝灰尘。</p>
杨怀远在杨仁文的墓碑前坐了下来,第一次跟杨江离讲起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p>
七七事变过后,紧接着而来的是八一三事变,长达三个月的淞沪会战爆发,沪城最终还是在十一月十二日沦陷。</p>
没几天,姑苏在十一月十九日被占领了。</p>
并非姑苏无军,没坚持几天,而是在淞沪会战时,小日子就开始对姑苏实行大轰炸。</p>
据统计,几个月的时间,小日子往姑苏投放了超过4200枚炸弹。</p>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姑苏,在如此密集的轰炸下,几乎成为一片废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