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春房中
元春拨弄琴弦。想起她偷听父亲的话。
政老爷说:“嫡公主,你是说,秦氏?”
……
元春跑了出去。
王夫人房中
王夫人拿着念珠,念佛。元春跑进来。
元春说:“母亲!”
王夫人说:“来,孩子。”
元春欲言又止:“母亲,我……”她看看四周。
王夫人说:“你们都退下。”
元春说:“母亲,我听说一件事。”
王夫人慈爱地问:“什么事?”
元春说:“那个秦氏,就是蓉哥媳妇,秦氏,她是一位嫡公主?”
王夫人大吃一惊。
王夫人问:“你听谁说的?”
元春说:“听我父亲,还有林管家。我去父亲的书房找书,他们进来了,我就躲在书架后面,偷听到的。”
王夫人问:“他们还说了些什么?”
元春说:“他们还说,这秦氏自从嫁过来之后,行为十分不检点,竟然让珍大爷,小蔷大爷两个人,为了她争风吃醋,叔侄反目,珍大爷将小蔷大爷赶出府去了。”
王夫人叹了一口气。
元春问:“母亲,她真的是一位公主?”
王夫人点点头。
元春问:“那为什么又说是她是秦家从养生堂抱回来的?”
王夫人说:“她的父亲是弘皙,她的祖父是当年的废太子,从血统上论,她是圣祖仁皇帝的嫡长重孙女,她父亲全家被囚禁在郑各庄,她父亲为了这孩子有一个好点的前程,就谎报她死了,把她偷偷从郑各庄转移出来,先是寄养在秦家,后来,又嫁到咱们家。”
元春说:“原来是这样,原来她还真的是一位公主。”
王夫人说:“公主又能怎样,瞧瞧她做的那些事!”
元春若有所思。
王夫人叮嘱道:“这件事情,千万别再说起,就当什么都不知道。”
元春点点头。
两年后
王夫人房中
王夫人,元春(十七岁),宝玉(九岁),探春(八岁)。
王夫人流着泪,替元春打点衣衫,元春将打点好的衣服拿出来两件。
元春说:“妈,这些都不用带,宫里头一年四季都发衣裳,这些带了也用不上,带两身内衣足够了。”元春说着,系上包裹。
王夫人边擦泪,边说:“虽说选上了是好事,可,可我这心里头……”说着,又哭了起来。
元春说:“妈,您甭难过,我这一进宫去,可是要学大规矩,见大世面的,这是多好的机会。”
元春又说:“再说了,时间过得快得很,七八年,一转眼就过去了,等我到了二十五岁,不就能放出来了吗。”
王夫人说:“可是孩子,娘怕你吃苦。”
元春说:“您不是常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吗,我不怕吃苦。”
王夫人拭泪。
元春说:“宝玉,姐姐要走了,你在家里,要听爸爸妈妈的话,好好念书,别惹爸爸妈妈生气,还有,不许再胡说八道。”
宝玉点点头。
元春又说:“探春,我走了,你要多陪陪妈,别让她寂寞。”
探春点点头。
王夫人摸着探春的头。
王夫人说:“这孩子,从小就跟我亲。”
元春说:“妈,我想把我的琴带上,宫里头,也不知用的上用不上。”
王夫人说:“你想带就带吧,反正你的东西也不多。”
元春取琴,打开琴套,取出琴试了两下,又装上。
曹府大门外 清晨
门口停着一辆车,车边站着一个嬷嬷。
台阶上,站着史老太君,政老爷,王夫人,众兄弟姐妹。
元春抱着琴和一个小包裹,走下台阶,嬷嬷接过琴和包裹,放进车里。
元春给父母叩头。
元春说:“老太太,爹,娘,你们多保重。我去了。”
元春上车,车远去,众人目送。
紫禁城 永寿宫
一年长宫女,崔姑姑,带众新来宫女,在院子里,对宫殿叩头。
崔姑姑说:“好了,起来罢,磕过了头,你们就算是这永寿宫的人了,咱们的主子呢,是熹皇贵妃。 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崔,是这永寿宫里的掌事宫女,你们以后叫我崔姑姑。”
众宫女答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