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景还刚离开京都不到半年,南方边疆又被赵国攻下了三座城池,近年来,赵国势力强大,已经吞并了周边两个小国,这次敢对同样富足的齐国下手,定是做足了准备。
西北战事正打得如火如荼,苏景还被西北战事拖着抽不开身,而赵国也是瞧准了这一点,攻势一天比一天猛。
面对赵国这样的强敌,齐霄文放眼望去,朝中竟没有一个能与之抗衡的将军。
边陲的将士们面对强敌本就军心不稳,如果没有让人信任的将军做统帅,恐怕这个仗不打就已经输了一半。
眼下,为了保住齐国江山,老臣们再不阻拦,反而把皇帝御驾亲征做为了最后的底牌。
唯一能振奋人心的也只有这个办法了,只是皇帝年轻,又没有打过仗,甚至都没有离开过京都,如果这次亲征不能一举打退赵兵,时间久了,被赵国看出端倪,恐怕皇帝的命也要葬送在边疆,而皇子还小,齐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齐宣从宫里回府后一直忧心忡忡,他从小是个游手好闲的人,从不问家事,更何况国事,家里有父亲和两位哥哥,国有齐霄文,怎么也轮不到他。
可今天,他从齐霄文眼中看见了担忧和恐慌,当皇帝开始恐慌时,也意味着大事不妙了,齐霄文告诉他,他决定御驾亲征,如果南面保不住,齐家的江山也保不住了,早晚也是一死,死在战场上总比死在皇宫里对得起列祖列宗。
这话说得有理,国难当头,历史上御驾亲征的皇帝不少,基本都能凯旋而归,齐宣思虑再三,心中已经暗自有了打算,作为皇帝的表弟,同样是先皇的亲孙,如果真要御驾亲征,也不一定非得皇帝亲自去,他也可以代表皇家出面战场。
当这个想法提出来时,齐霄文惊愕的看着他,没想到平时游手好闲的表弟居然有这种勇气,一时以为他在开玩笑。
可齐宣态度坚决,而且仔细的分析了利弊,他去,皇帝可保,军心也能稳,这是再好不过的两全其美的办法。
最后,在齐霄文的思量再三后,只能无奈的叹口气,他不是不敢去,而是皇帝对一个国家来说何其重要,如果能让一个亲王代替,同是皇家的人,效果并不输他几分,而对于国家来说,利弊就大不一样了。
晚上,齐宣将这个决定第一个告诉了方俊兮,他还没想好如何跟父母说,还是先在方俊兮面前演练一遍吧。
“现在国难当头,西北战事未了,南方赵国势力强大,国内人心惶惶,这个时候皇兄必须留在京城稳住民心,万一皇兄去了南方,有个什么不测,朝廷就完了,齐家的江山就完了,百姓……老百姓……”
老百姓就怎样,他说不出来,他从小就没考虑过老百姓的事,只是刚刚突然脱口而出,越说越大义凛然。
“老百姓就会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方俊兮弱弱的接话道。
“对,民不聊生,民不聊生。”齐宣拍手赞同道。
听了他的言辞,方俊兮压着眉,看着他那张不知深浅的脸,沉声道:“永乐为何要去冒险?”
为什么要去那么危险的边疆?那里条件不知道差成什么样,也许环境恶劣,也许食无鱼肉,也许危险重重,一向锦衣玉食,荣华富贵享乐的人怎么会突然自动请缨?齐宣也深深的问自己。
然而内心的回答让他自己都惊愕不已,他做出这个如此不理智的决定时,居然是为了博得方俊兮的欢心,发自内心对他的认可。
他和方俊兮在一起大半年了,虽然他们行事频繁,早已不分你我,可是,他从没在方俊兮的眼睛里看见过对他的喜爱、尊重,甚至是温柔。
虽然方俊兮平日里对他毕恭毕敬,但他却能体会到对方内心深处的冷漠,那是一种隐藏很深的,十分强烈的冷漠,就算在他们的身体都处在十分舒爽时,那种冷漠也依旧存在,如影随形,笼罩在他心口,让他心底发慌。
为什么?为什么他们都那样了,方俊兮对他却是这种态度?比对其他人都不如的距离感,一种想据他千里之外,离得近就想狠狠折磨他的态度。
齐宣常常因这个困扰而失眠,后来他找金知良分析原由,金知良不愧是他最好的知己,几次的交谈后,便找到了根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