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散播出去,王大有就上门了,看到姜大海,就问他:“大海,你们打算买多少粮?”
姜大海回他:“我们把家里一半积蓄拿来买了。你们家人少,你看着买。主要是害怕后面粮食涨价,咱买不起,最后再没得吃。”
王大有点头,表示了解:“明天啥时候走?我们一起。”
“天不亮就出发,害怕去迟了,回来遇见的人多,太打眼。”姜大海斟酌了一下,开口道。
正说着呢,就陆续有好几家来询问买粮事宜,姜家都一一耐心解答。
等所有人都走完,大家才开始准备今天的晚饭。
现在的姜家,对比三年前刚来那会,日子好过不知多少。至少现在吃饱穿暖的小目标已经基本实现。
今天的晚饭是浓稠的小米粥,配上凉拌木耳和清炒小白菜。虽然在姜禾看来算不上丰盛,但绝对是现在没几家吃得起的伙食了。
吃完饭,三兄弟继续跟着姜大海学习。而姜禾早在一年前,就把该学的学得差不多了,现在自己独立开始学她自己的了。
在刚学医术入门那会,她还觉得配上她这个过目不忘的本领,她大概一年肯定就能啃完这两本书,开始学习中级医术,跻身顶尖医术行列。
结果,事实证明还是姜禾太想当然了,中医的文化博大精深,怎么可能让她短短一年就达到这个世界的顶尖水准。
她的见识还少,理论都很全面,但是缺少实际案例。
系统里那些脉象都很清晰,不像真正人体的脉象,会出现各种各样的不同问题。可能同一种病,不同的人开的方子就截然不同。
姜禾本来是打算今年就隐藏身份,定时去城里义诊的。
可现在这大旱的天气打断了她的计划,还是在家待着更安全点。饭都快吃不上了,还有谁会有心思去看病。
第二天天不亮,姜大山就和姜大海就准备出发了。
出门一看,门口柱子和王大有他们都等着呢,还有好几家各派一个代表跟着去。
家里有余钱的基本都来了,经过这几年,他们也琢磨出来一个道理:那就是跟着姜家走准没错。
反正钱拿来买粮又不亏,都是吃到自家肚子里。
一行人赶着牛车,浩浩荡荡就往县城出发了。
到了县城,城门也刚开,众人进去就直奔粮店。
一问价格,竟然要12文一斤粮!他们确实很久没买过粮了,两年前才8文一斤的。
姜大海问店家:“掌柜的,这粮价因何涨这么多?”
店家看他眼熟,说话又文质彬彬,也很有耐心道:“这不从去年开始,收成就不太好嘛。今年这鬼天气,不光是咱们这,那行商的人过来说,整个河南道甚至豫南道那边,都受这干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