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不疾不徐的过,转眼就到家亮生日。
秋霜没让儿子们告假,读书就要有个读书的样子,不能总是找理由不去。
她只是稍稍提醒家鹰,下学后她会让石河早些去接。
现在她家在镇上算是小有名气,为了防备小人,还是石河接送的好。
这不是溺爱孩子,而是防范于未然。
她有自己的一套处事原则,至于外面人怎么说,关她屁事。
送孩子出门前,她故意隐瞒自己今天的计划。
家亮临走前,没听到娘亲对于他生日给予的关心和安排,小嘴撅的高高的,还不断向人抱怨。
“石叔,我娘没说晚上有什么好吃的?”
石河其实前两天就开始买上好粳米。
锅盖镇没有,他赶牛车去临镇买的,同时还偷偷给秋霜买了个芙蓉花的金簪子,一直藏在身上,等今晚送给她。
是儿子的生日,也是她的遭难日。
他故作不知,“没有啊,家亮,坐好了,当心摔下来。”
家亮不死心,又问家鹰。
“大哥,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
“弟弟,心思多用在记住夫子教你的字上,不要开小差。”
家鹰一本正经,坐牛车也不忘继续看他的三字经。
家亮失望又委屈,这个家,自己完全被忽视。
等石河回来,便开始大干。
她要亲自做年糕,因为家亮一直心心念念在周家曾经吃到的一个年糕团子。
雪化之后,赵谨端和他的捐赠人马已经离镇,外面的东西,也慢慢开始流通。
只要有银子,能买的都能买到。
粳米有些贵,可为了儿子的心愿,秋霜前两天就让石河,去买桂花和粳米。
黄嫂没吃过,可也听说过,好奇跟在后头打下手。
石河烧火蒸粳米。
秋霜在用菜刀柄捣碎桂花泡好的绿豆。黄嫂清洗借来的石舂。
侯月娥推开虚掩的院门进来时,就看到这样的场景。
秋霜对明家其他人有意见,可对侯月娥在她被婆婆哦逼着卷铺盖时说过的话,一直记着。
这段时间没得歇,等歇下来时又是下雪,接着是送客,这刚消停,便又是家亮的生日。
当即热情迎接,连忙擦净手,招呼喝茶。
见到整洁而齐全的家,侯月娥前来的目的,有些说不出口。
可想到婆婆给她下达的任务,不容她矫情。
知道她在忙,喝口茶便开门见山,“家里派我来打前站,是想过年前让你们娘几个接回去。···”
说完自己都不好意思抬头,假装喝茶,掩饰尴尬。
秋霜浅怔,随及道,“不回去,已经写过决裂书,再说明天青也死了,我们娘几个在外面过的好好的,做甚要回去?
家里左不过是听到些风声,知道我搭上几个贵人,想捞点好处罢了。”
这话说到正点上,侯月娥讪讪,没有继续相劝。
如若是她,也不会再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