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上千万个落了俗套的老掉牙故事一样,宋思宁出生在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她是家中老二。
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
在她家里,弟弟是最小的。
她们家屋子很小,且十分破旧,一到下雨的季节,屋子里也会一起下雨,在雨季的时候,宋思宁跟姐姐妹妹们都没睡过干爽的被窝。
宋思宁的父亲年纪大了,身体落下了残疾,干不了什么挣钱的活儿,而母亲因为生育损伤了身体,常年卧病在床,也没钱抓药,要不是有村里的每个月几百块钱贫困补贴,她们一家子都不知道要怎么活下去。
明明家里已经穷的揭不开锅,父母却还非要拼个儿子。
老家的长辈们却表示理解:“总得要个儿子的嘛,不然以后死了都没人给你摔盆的。”
宋思宁小时候不太懂,死了以后有人摔盆就这么重要吗?比全家一起饿死还重要?
为什么她跟姐姐妹妹们从会走路起,就被要求做家务活,上山砍柴,下地洗衣。
而她弟弟一出生就金尊玉贵,什么活儿都不让干,仿佛家里有皇位要继承。
有一次,她让弟弟搭把手帮忙递了一把柴火,被走路一瘸一拐的父亲看见了,当时他愤怒的目光像是要把她给吃了,狠狠的甩了她两个大耳刮子。
她那时候就知道,男人与女人是不同的。
后来到了上学的年纪,从城里来支教的年轻漂亮的女老师总是用一种她当时还看不懂的眼神看着她,认认真真跟她说:“思宁,你一定要好好念书,好好把握住九年义务制教育的机会,考出去,离开这个地方,成为这个落后的山窝窝飞出去的金凤凰。”
后来她长大了些,也念书识字了,才懂得,那个眼神的含义,叫做怜悯。
支教的女老师很快就被调离了那个地方,据听说是因为村里的单身老光棍们老是偷偷出现在女教师宿舍晃悠,老师受不了了。
再后来,派来村里支教的老师们就都换成了年轻的男老师。
她一直记得当时女老师跟她说过的话,一直在努力的读书,就为了去到女老师给她描述的大城市,她想亲眼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有多么精彩。
得益于国家的政策,跟免费的九年制义务教育里还带一日两顿饭,她父亲勉强同意让她念到高中。
等高考出成绩的时候,她上了一本线,宋思宁欣喜若狂,在她们那个地方,那个教学水平,她能考上一本,不得不说是祖坟冒了青烟。
但有个问题,家里很穷,家徒四壁。
她虽然高考成绩考的算还行,但没到状元的水平,当然也够不上当地各种政策扶持她念书。
简而言之,就是她优秀,但又没优秀到那个能拿奖学金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