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拓市场,也就跑销售,这要是在几年、甚至十几年后,无疑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
但在当下,这事儿还算轻松。
之所以说轻松,是因为目标明确。
找到各地的供销系统,亮产品,一顿吹,或者吃两顿饭,基本也就搞定了。
若是实在难以搞定,那就甩手走人。
市场很大,同类产品几乎没有,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再者,他们的产量还没上来,铺货速度也快不到哪儿去。
之所以现在就让自家三婶儿带人现在去跑市场,纯粹就是积累经验。
现在可没有遍及全国的广告渠道,即便是央妈的广告,也得是过些年才能看到盼头。
而如果真的要在央妈打广告,他们就必须先把厂子建起来。
有了厂子,扩大了产量,才有后续。
当然,也得扩大了厂子,他们才能有足够的钱去竞争广告位。
这些,都是后话。
洛贞带着曲婉华等人去市里跑了一趟,倒是轻轻松松跟市里的供销商场谈下了供货合同。
然后,本市下面各个县城的供销商场的供货,洛贞就当了甩手掌柜。
结果呢,所有去谈销售的人,都成功地拿到了供货合同,而且需求量还不小。
幸好,这个需求量,还在他们能供应的范围内。
而且,在这段时间,两个村那边的铁皮烤箱数量都在增加。
不过洛贞知道,若是再扩大产量,就必须改变生产方式了,不然的话,光是柴火就难以为继。
为此,洛贞找到了陈立功,让他牵头,联系上了市里的机械厂,由洛贞提供思路,对方设计、制作了电烤箱。
在电烤箱被制作出来后,洛贞又联系了一家塑封厂,购买了对方淘汰下来的两套真空塑封机。
这也就是他们的资金有限,不然的话,洛贞大小都要弄两套新机器回去。
但现在,只能将就着用一下。
有了电烤箱和塑封机,烤海鲜制品的产量,也就开始了规模化的提升。
该建厂了!
洛贞以技术、资产入股,两个村子以土地入股,三方的股份比例是四比三比三!
工厂的决策权,则被洛贞以合同的形式,牢牢掌握在手。
若是两个村子想要搞事情,洛贞便可以直接结束工厂的经营。
之所以一定要这个决策权,自然是因为洛贞知道未来的经济大势,能够顺着风口,做那站在风口上的猪。
等一切上了正轨,洛贞已经离家半年,眼瞅着就要过年了。
“三婶儿,翠花,这里就交给你们了!”
“要是有什么无法解决的难题,给村里打电话就行!”
“至于别的,你们俩商量着,或者跟村里商量,都成!”
洛贞现在是真的迫切地想要回家。
“贞贞,这都快过年了,要不,等过年咱们一起回去?”
曲婉华平日里虽然大咧咧的,一副巾帼不让须眉的架势,但真的让她扛起这大梁,她有点心慌。
翠花也是一样。
别看她已经当了一个多月的厂长,但好多事情,都是找了洛贞帮忙出主意的。
“三婶儿,我想家了!”
洛贞苦着脸,她现在是一点都不想待在这里了。
这半年的时间里,一直跟这里跟各种海货打交道,洛贞感觉自己都快腌入味了。
“贞子姐,我,要不,我先不当厂长,我去读书吧!”
“我觉得,我好像管不来这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