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刚摇摇头:“不知道。我对这一行不了解。”王大刚歉意地说。
潜水员笑了笑,讲开了他的经历:
和你们警察一样,你们熟悉的是侦破。而我们熟悉的是潜水。
我参加的第一次的蓝洞勘察是洪都拉斯伯利兹大蓝洞。那是一个在海下巨大的天坑,直径300多米,深为123米。完美的环状仿佛大海的瞳孔,使其成为地球上最美的地方之一。1995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
第二次的蓝洞勘察是伯利兹大蓝洞。洞内千沟万壑的深海钟乳洞群,以及神出鬼没的鲨鱼都使人感到很不安全。但仍然充满魔力磁场一般,吸引着全世界勇敢的潜水爱好者们前来一探究竟。
第三次的巴哈马群岛迪恩斯蓝洞,深度202米,四周被植被及白色的沙滩所环绕,是自由潜水的天堂。
埃及达哈布蓝洞也是一个著名的潜水点,我也参加过勘察。不过出名的原因却是因为许多潜水员在这里丧生。
这里看上去清澈平静,且非常容易进入,但它远非表面上看起来那么柔和。据埃及当局2013年数据,自有记录以来,已有40名潜水员葬身于此,达哈布蓝洞也被称为“潜水员公墓”。
马耳他戈佐蓝洞,我也到那里勘察过。马耳他是地中海中部的群岛国,马耳他有“三蓝”:蓝窗、蓝洞和蓝泻湖。
其中戈佐岛蓝洞是最抢手的潜水点,是海岸悬崖后方自然形成的浅湾,宽仅10米,深约60米,但这里却有一道狭长的缝隙,从蓝洞通向广袤的大海。
那个潜水员又给王大刚作一介绍:
蓝洞存在历史悠久,在其底部的无氧层中,海洋生物难以存活,却能将生物骨骼完好地保存,因而具有极大科学研究价值,被誉为“地球给人类保留宇宙秘密的最后遗产”。科学探险家们曾在蓝洞底部发现了许多远古化石和动物残骸。
多米尼加考古学家在蓝洞中发现三千年前猴子头骨化石。
最初的蓝洞科学考察催生了蓝洞探险,正如野外攀岩、沙漠穿越等极限运动一样,神秘的蓝洞,近些年来成为潜水家、探险家的目标。
本领再高的潜水高手,跳进蓝洞前必须系一根引导线,这是进入蓝洞的生命线,如果脱离,就意味着自杀。
位于中美洲的巴哈马群岛,有近千个蓝洞聚集,其中20%已有人类踏足,但据巴哈马海事部门统计,平均每年有20个极限潜水高手丧命蓝洞,大部分都是因迷路而死。
2011年,卡梅隆担任监制的3d影片《洞穴》全球公映,一度撩起极限探险家们的蓝洞探险热。而鲜为人知的是,这部电影的摄影师之一、蓝洞探险家韦斯利·斯基勒斯(wes c. skiles)在电影上映的前一年,在佛罗里达进行蓝洞探险时遇难,终年52岁。
蓝洞探险,如今已然经被视为最危险的极限运动之一,但仍吸引着游客前往潜水,甚至成为旅游胜地。
阿巴科岛有个“锯木厂水洞”,中深度9至11米的地方。细菌把水染上了色彩真有这么危险吗?真的。《洞穴》的编剧就是澳大利亚著名潜水高手安德鲁·韦特。
多年前,我和14个队员一起去水下洞穴探险,但我们刚进洞,洞口就突然坍塌了,那种与世隔绝的恐惧真的很可怕。虽然我们最后成功脱险,但直到今天,一想起那次遇险,我仍感到害怕。
所以不管是本领如何高强的潜水高手,跳进蓝洞前必须系一根钢丝。这是蓝洞探险家的生命线,钢丝拉到头就意味着到了潜水的尽头。如还要继续往前游,那就意味着自杀,因为谁也不能不借助钢丝游出“迷宫”。
据巴哈马海事部门统计,平均每年有20个极限潜水高手丧命蓝洞,大部分都是因为迷路而死。为了防止悲剧一次次发生,当地政府在一些没人去过的蓝洞前立下“禁止探险”的警示牌,但作用几乎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