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由检尽管心中有数,却也难免有些心塞。四十万的京营,一通整饬下来,竟然就剩个零头。
不过这也不要紧,大明如今什么都缺,唯独不缺人,光京城里和周边的流民,就是现成的兵源。
昨天抄家又得了三百万现银,加上之前田尔耕他们交来的买命钱,减去花掉的一百多万。现如今朱由检的内帑里,已经有近六七百万两金银。
如果再把那些田产店铺,等不动产变卖完毕,还会有一大笔银子进账。
听起来虽然朱由检一下子就暴富,可接下来要花钱的地方很多,这点钱也就够起个头。
八大晋商那边也是一群肥羊,不过等高宇顺和田尔耕搞定他们,估计要上一段时间。
而且那笔钱朱由检是打算用来购买粮食,以及农具耕牛。到时候发放给山陕的百姓,边度过明年的大旱,边培育徐光启他们带来的番薯种子。
说起番薯,可能徐光启是大明朝第一个吃过的人。他不但吃过,而且还在自家的地里种。
而宋应星就更厉害了,这家伙一边写书一边种玉米和番薯。在过程中还不断尝试,想要改良品种。
在另一时空,这两个大明的科学家点亮军工、农业、冶炼和天文以及航海的科技树,却因为各种原因没等得到发展。
现如今朱由检,那可不会让他们的才能白白浪费,心里早就做好了许多打算,就等二人进京了。
此时听到张维贤报的人数,朱由检在心中估算了一下,便开口说道:“稍后就在京城里发出招兵告示,但凡年轻力壮没有隐疾的,都可以参军。
安家费三十两,月饷平时二两银子,战时翻倍,战功另算。
战时死亡的,抚恤银五十两,军官依级别和职位,在此基础之上翻倍。
暂且就按照这个标准,以后视情况再行调整。”
“陛下,这...这恐怕不妥。”张维贤听罢,有些支吾着说道。
可他帐下的那些将官们,面上虽然依旧平静,心中却是却是惊起了滔天的巨浪。
要知道照以往,兵士的饷银一年是十八两,军官照此翻倍。
听着虽然不少,可兵士们真正拿到手的,连三分之一都不到。这还是不拖欠的情况之下,不然一两年拿不到军饷都是正常。
很多士兵因为穷的没饭吃,都跑去给地主或是城里的达官贵人们打工。亦或者摇身一变,躲在哪个犄角旮旯里做一些鸡鸣狗盗之事。
就如张维贤以及这些参将的家里,就有不少的兵丁帮他养马喂猪。要是身手好,家底干净的还能成他们的亲兵。
“ 噢,是朕给的钱少了吗?”朱由检故作不解的问道。
张维贤一愣,随即立刻躬身道:“臣不是这个意思,臣...”。
不等他说完,朱由检便摆手道:“既然如此,那就这庅着吧,回头朕就让方正化写个招兵的告示,你们自遣人去办。”
“臣...遵旨”张维贤知道皇帝已然作出决定,当下只得领命。
朱由检自然明白张维贤这些人的小心思,不过却没打算说破。就是要这种你们明明知道,却拿我没办法的样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