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虽然在早些年他们这些地方都算是一样的山旮旯,彼此间通婚啥的还比较频繁。但随着县城等周边行政区划出来,公路也慢慢通了(虽然仍旧只是土路石头路那也毕竟是通往县城的大路),但黄龙公社离县城更近,光是这一条就足够分出差距了,哪怕都是山旮旯,红旗公社现在也是比黄龙公社更山旮旯的地方。俗话都说,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这嫁娶通婚说白了就是两个家族的资源整合,不说都往高处走吧,那也是尽量在自己周边找,总不能找那种差太多的,这种别人直接都会怀疑你家孩子是不是有啥毛病啊,咋能那么放低身段呢?
所以章家英嫁到红旗公社去,才会有这么多人背地里说闲话。章家条件本来就不算差嘛,章家英更是漂亮能干,在本生产队都能找到大把青年,偏偏找了个比自己这边还山旮旯的,这让那些想要求娶却不成的人家可不得秒变柠檬精?就是没啥关系的外人乍一听心里都得揣摩揣摩这章家的女娃子是不是有啥缺陷。
杨妙华心里还惊讶呢,却没想到大家好像都挺好奇的,顺着二舅娘这话还纷纷都问这附近几个公社有没有她比较了解的一些条件合适的人家。
三个舅娘问也就算了,就连表哥表嫂都有问的,杨妙华一脸黑线:“你们是不是打听太早了,娃娃这才几岁呢!”
“那也不一定是现在就要结亲嘛,我们就是打听一下。”
“就是就是,这哪家没有个亲戚啥的?总有那要找对象要结婚的,多了解点外头的情况也好撒。”
听起来好像也没毛病,“但是你们确定要找我们那边的?还有河口公社那也太偏了。”
不是杨妙华看低自己家乡,而是上辈子的发展就已经证明了,人家地理位置就是比他们优越,哪怕后来红旗公社搞经济作物种植发展也挺不错,但跟黄龙公社还是没法比。人家挨着石桥公社,那边后来都发展起了工业产业园,黄龙公社也属于辐射范围内,发展起来好多人家都不用种地跟着搞城镇化了。
河口公社就更不用说了,三不靠,原本的公社集镇小学啥的后来都没了,很多人家不得不往外迁,那就跟深山老林没多大差别,她都怕把人姑娘说过去,以后日子过不好她也得落埋怨——咦,等等,河口公社?这辈子好像不一样了啊!
别看脑子里想了一堆,但实际上也就是几个呼吸的功夫,杨妙华就忽然想明白了:“你们都晓得河口公社搞的灰包蛋合作社了?”
除了这个她是真想不到别的理由了。
“哎哟,你说对了,现在河口灰包蛋出名了,供销社的车天天都往县城拖蛋,公路都修了,还说那边都直接铺石板了,那他们合作社不晓得赚了好多钱哦!”
“之前不是听你说那个灰包蛋还是你弟弟那个妈弄起来的吗?到底咋回事哦?”
于是杨妙华又跟大家解说了一下她知道的河口公社的现状,尤其是那个灰包蛋合作社,真的是着重说明。
而经历了这一番信息共享,杨妙华也从这些人口中了解到现在河口公社的灰包蛋有多红火,真是连带着河口公社都火了起来。不过想想也是,灰包蛋合作社能发展起来的话,那也差不多相当于农村人的工厂,这些农村公社,哪怕再靠近县城呢,那也是农村公社,农民就是农民,县城招工基本是轮不到的,可合作社就不一样了。看看这红火的模样,未来明显大有可期,那当然是成为香饽饽了。
杨妙华很高兴,从黄龙公社回家后稍微歇了两天,就又跑了一趟河口公社,不过短短几天,这边已经选好了灰包蛋合作社生产厂房的地址,地基都挖好了,已经拖了青砖来开始砌墙了。
“准备弄青砖瓦房哦!可以可以,厉害了!”其实后世基本都是用红砖了,这种青白色砖基本是属于这个年代的特色,但现在能弄到也是很厉害的了,像杨妙华之前想要盖房就动过心思专门打听过,人家生产是有配额的,底层社员根本买不到,也买不起。
聂菊芳主要还是在原来的老地方盯生产,也就是饭后带着杨妙华过来看新厂房的建造,听闻夸赞她也是一脸的与有荣焉:“是啊,公社领导批的条子,去砖厂拖的砖回来,这些还不够,还订了些,那边在抓紧烧(砖)。以后盖瓦也是用大青瓦……”
她跟杨妙华说起了合作社的相关发展,因为职业前景一片敞亮而备显舒心。
杨妙华也是很替她高兴:“你们河口灰包蛋现在出名了,扎扎实实干下去,肯定能干好的。”
临走的时候,又背了半背篓的灰包蛋回来。
回到生产队,刚进村口就遇到人,看到杨妙华背的背篓,一个个忍不住的羡慕。
“又是从河口回来哦?你现在安逸了。”
“就是,河口灰包蛋现在卖的那么好,都盖大房子来包灰包蛋了。”
隔得那么远的黄龙公社都知道河口灰包蛋了,隔得近的就更别提了,大家平时也没个什么娱乐活动,就靠着这些新闻聊八卦打发着过日子呢。
杨妙华跟他们聊了一会儿,灌了满耳朵的河口公社灰包蛋,她都觉得自己耳朵要起茧子了。回家的时候抄近道,从方家门口过的时候被大姐拦住:“你这灰包蛋买成好多钱哦?”
杨妙华现在跟大姐的关系也就那样,不会特意上门去送东西,但遇上了也会意思意思塞两个蛋过去。她背篓放到一半,听大姐这么问,差点脱口而出没要钱。这次还真是没要钱,这是菊芳嬢嬢送给她的,作为亲戚之间的往来走动,不是她去合作社买的。
幸好她止住了要出口的话,转而说了个灰包蛋合作社对社员的内部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