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赵福安果然带了两个苞谷粑去,说是苞谷粑,杨妙华到底心疼男人,又给里面掺了面粉,算是多多少少有点细粮,总比纯粗粮的好一点。
等赵福安出门去了,太阳才从天边透出了点红晕,杨妙华把两个小的叫起来也吃了早饭,她又把鸡鸭都放出来,鸡是散养的,也就三只,放到后面山坡上去,它们自己在林子里觅食,到天黑了会自己回笼。鸭子则是等两个小的吃完了,杨妙华今天没别的安排,就背着老二,带着老大,一路把鸭子赶到了河里去。
回来路过孙家,杨妙华背上的小娃娃就给林大娘给接了过去:“你待会儿要下地是吧?孩子就别背过去了,太阳这么大,别给娃娃晒坏了。”
杨妙华挺不好意思的,便把手里割的水芹菜分了一大半过去:“那行,就麻烦大娘了。这是我刚在河边割的,还算嫩,过段时间都长老了就不好吃了。你拿回去焯了水拌着吃,也还挺香的。”
“这可是好东西。这两天都该没有了吧?你哪儿找到的哦。我都没找到,还是你这眼睛尖。成,我拿回去了。兰珍也在这边玩儿啊,中午你过来接。”
“要得要得。”
林大娘现在这日子,多少有点含饴弄孙的意味了。本来以前她就不怎么下地的,就算下地也都是干一些相对轻省的活儿,现在大儿媳生了,她抱上孙子了,就更是不得空了。
杨妙华其实也不好意思把孩子总放孙家这边,人又不是她的什么长辈更不欠她的,还是林大娘说了:“那一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放。也不只你们家这两个,外头也还是有孩子过来,这有啥谢不谢的?再说我就喜欢兰珍,她多听话啊,来我这里把我自留地地里的虫子都找的干干净净,你看我那菜长得多好?”杨妙华也就没啥好说的,自己确实照顾不到两个孩子,再说也没必要拒绝这样的好心,大不了有来有往就是了。
想到这里,杨妙华又叮嘱兰珍:“在这要听林老姑的话,知不知道?还有啊,别在林老姑菜地里一个劲儿翻了,哪有那么多虫每天给你捉啊?夸你两句还挺当真,把菜地都给踩实了。”
这时候农村全用的是粪肥,连化肥啥的都没有,就更别说农药了。解决虫子啥的全靠人力,庄稼上的太厉害都得人手工去捉,至于自留地那小块儿地方,更是孩子们捉虫的天堂。这虫子长得再快再多,也快不过想要喂鸡的来捉虫的小孩子勤快的双手,因而别看没农药,但自留地的蔬菜通常情况下都不会有太多虫眼,虫子可是喂鸡鸭的天然饲料,不能浪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