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书彬果然匆匆的走了。
但要说悄无声息,又并没有那么悄无声息。
就在走之前,一大早的天刚亮,月牙都还挂在天边留着淡淡的影子,赵福安已经和生产队别的社员一起去地里掰苞谷了,他就在这时匆匆跑来了赵家。
“杨二姐,这是我给兰珠的满月礼。”他已经知道了赵家二女的名字,完全就是姐姐兰珍那里顺下来的。
当然,不是说这名字不好,反而很好。当时于书彬也还疑惑过,村里给女娃取名,常见的就是花啊草啊的,很多甚至都十好几岁了也没个正经名字,就那么依着排行“大妹二妹”的喊着。但凡多上点心,也无非就是淑啊秀啊之类的,兰珍这个名字,其实多少还是有些特别的。
赵福安也解释了,这名字不是他们取的,他们这对当爹妈的本来也没什么文化,甚至自己都还是睁眼瞎呢,能给娃起啥好名啊?这名儿是以前那个小林知青给起的,人家城里来的有文化,随口取个名字又是兰花说什么高洁美丽又是珍宝的,听着就比乡下一溜的春秋花草的有文化,关键是不要钱——在农村你要找阴阳先生算命取名那是要花钱的。
话又说回来了,杨妙华和赵福安本身也一心想要儿子的又怎么会为了个女儿专门找大师起名?女娃子哪里值啊!那不是纯憋着一口气,不想让人看笑话,想着是老大,先开花后结果也是好的,所以才专门找知青娶了这么个贵气有文化的名儿,就盼着以后来更好的。
这种心路历程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所以在于书彬眼中,他对这对年轻夫妇的感观还是很好的——即便现在重男轻女的那么多,可他们家也还好嘛,光从给女娃的名字上就能看出来,不说思想是不是进步,至少这人还是很淳朴的。本来嘛,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是儿是女都一样,搞那重男轻女就没意思了!
杨妙华哪里知道这美丽的误会,不过就算知道了,这辈子她还是能厚着脸皮接下的。她本来就下定决心好好待亲生女儿了,决不再重蹈上辈子重男轻女的覆辙。
眼下她接过于书彬递来的东西,看了一眼就赶紧还回去:“这是…银的?不行不行,小于同志你拿回去,这可不行。这我可不能收,这太贵重了,这真的太贵重了,我哪好意思拿?小于你快收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