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这短短个把月的时间里,赵福安跟着孙家父子进山几趟,真有些收获,有的就近换给了于书彬,有的交给孙大山一起拿去处理了,如此一来家里倒是没以前那么紧巴巴的了,甚至还有了些余粮。
加上还有于书彬这么个大方的主儿,那手松的就跟筛子似的,说是请杨妙华帮他开小灶,实际上倒是杨妙华和赵兰珍一大一小跟着沾光,补了好些油水,原本干瘪瘦削的脸,都渐渐有了血色,一看就知道小日子有了油珠珠儿。
赵福安更不是不疼人的,当下便做出了决定,自家来娣好不容易养好了点,家里又不是真就缺粮到那份儿上,索性不让杨妙华出去掺和这农忙。
杨妙华自己呢,想着上辈子兰珠的身体,也总是有些挂怀,之前只想着如何注意一些,竟没想过自己还有这种耍清闲养胎的福气,也领情,便在家里照顾一日三餐格外用心,尤其是对给于书彬的小灶,那是格外用心。
她还是有自知之明的,人家再大方再好心也不是傻子,会选择她那肯定还是口味对了。就好比找厨子,总得找个手艺好的合口味的。她不敢说自己做饭手艺多好,就算有上辈子的经历,她会的也真不多,水准也不高,普通家常菜的水平罢了。唯一的长处是什么呢?她想过的,那就是她舍得放料。
这年头山里人大多数能吃饱就不错了,像孙家那样的是极少极少的,大多数人家就算比他们日子过得好,炒菜能有点油腥,那也不过就是稍微粘粘锅底,其余各种香料就别说了,那好些还是中药材呢,贵得很,谁愿意花那么多钱?
也就是多亏了孙家帮忙,杨妙华才能弄到好些大料,如此拾掇出来的饭菜算是有滋有味。
至于放油盐,杨妙华倒是也舍不得,只不过经历了一辈子,上辈子后头那些习惯到底是带了来,哪怕再是想要抠抠搜搜,也跟这时候大多数人的抠搜不一样。
好在是家里如今都不缺这些,她也不至于太舍不得,尤其如今跟着于书彬开小灶,更不能亏了人家。
除了舍得放料,她也认真钻研厨艺。也不图做个大厨啥的,只要努力每一次比上一次做的好吃就行了,得对得起人家的好东西呀。
正因以上种种,才有了现在孙菁菁站在灶台前使劲儿嗅,灶火烧着热烘烘都不愿离开的场景。
锅里煮的也不是别的,就是一锅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