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平也弄清楚了,这个世界的武学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高,似乎还没有系统的总结出一套方法,只是刚刚开始涉及身体内部,也没有所谓的内力,在身体的修练达到一定程度后,会从身体各部位产生一股劲气,在打斗之中调动这股劲气会使得动作更协调,坚持的时间更长。
公孙杵臼能将这股气调出体外已经算是绝无仅有的强者了,据公孙杵臼所说,在挥剑的时候,将这股气运用到手中的剑体之中,会使得剑昭的威力得到大幅度的增强。
现在韩已经可以轻松做到这点了,而且,通过自己在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看过的各种电影书籍中的启发,有意识的将全身的劲气通过筋脉往丹田处引,竟然真的在小腹中存了一股气。
在丹田之中形成气团的时候,整个人好像突破了什么壁障,武力提升了一大截。前一天还被公孙杵臼压着打,第二天竟轻松的战胜了公孙杵臼。
两人都觉得不可思议,韩平一直嚷嚷着师父在让着自己,想让自己高兴高兴。
公孙杵臼也以为自己一时大意,毕竟每次都没有全力以赴过,才过一天,就被第子打败了,怎么可能。
于是两人又比了几次,公孙杵臼认真对待下终于确定,自己的徒弟已经超过了自己。当然得知这事实的时候,公孙杵臼又是高兴又是低落。高兴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自己教出了一个比自己更强的弟子。失落的是,恐怕自己以后就没东西交给自己的弟子了。
韩平连忙安慰着,将自己昨晚的变化告诉了师父,而公孙杵臼尝试了半个月,也没有半点头绪,只能感叹到天生的资质,自己比不了。
从此以后,韩平还是有空就来公孙杵臼的小院师父比比武,研究一下武学之道,两年下来,公孙杵臼也找到了一点聚气的意思,武力也提升了一些,只是年事已高,不如远韩平提高的明显。
韩平也向公孙杵臼寻问过刺客一道,本来公孙杵臼怕韩平误入歧途死活不教。只道韩平以后将进入军中,研习统兵之道,战阵之法才是堂堂正正之道,学点剑术也不为过,刺客乃旁门左道,见不得光,不可为之。
后来韩平剑术超过公孙杵臼之后,公孙杵臼看韩平心性纯良品行端正,又拗不过韩平整天追问,所以也将刺客一道的经验传授给了韩平。怕韩平好奇之下偷偷去尝试,还带韩平外出游历了几个月,中间也少不了行侠仗义暗夜行刺之事,也算为韩平增加了不少阅历。
离开公孙杵臼的小院,韩平骑着马一路闲情逸致的回到了府里。刚走进大门,管家福伯迎了上来:“公子,老爷回来了,正在客厅等着你,让你一回来马上去见他。”
韩平走过前院的花廊,来到客厅,韩厥正坐在桌旁喝茶,一幅心不在焉的样子。
“爹,你怎么回来了,发生什么事情了吗?”
韩平忙行了一礼招呼道,韩平心里也疑惑起来,韩厥一般出门都要十天半个月,这次怎么才三天就回来了
韩厥看着眼前身躯挺拔,越来越像一个男子汉的儿子,心喜不已。自从练武之后,自己的儿子几乎一天一个样,也越来越有担当。更重要的是并没有因为练武而荒废了渎书,诗书礼乐史可以说样样精通,比自己都要强,可以说是文武双全。
祖宗的基业总是要传下去,在有意的陪养下,自己常和儿子说些军中朝里的琐事,儿子竟然也能发表一些独特的看法,常常让自己耳目一新,所以有时候遇到大事除了和赵大人相商,也能和儿子一起讨论一下。
韩厥眼中的喜意一闪而过,眉头又皱了起来,似乎在考虑要不要说,毕竟这么大的事,自己都感觉颇为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