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早饭,林纾准备洗完碗去城里。
龙凤胎争抢着去洗碗,看到两人眼里的忐忑,林纾放手让他们去洗。
将家里的活儿大包大揽,做二十四孝贤妻良母实在不是林纾所擅长的。升米恩,斗米仇的道理她还是懂得,甚至十分感谢原主的作精行为。
有时候好人做一百件好事抵不上坏人做一件。佛门里一句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体现人性最大的恶。
林纾从未低估人性,与其累死累活做个贤良后妈养两只不知感恩的白眼狼,不如凶悍在外的同时给点甜头,反而落得美名。
当然,最主要的是六十年代是个纯手工的年代,吃饭靠嘴吃也就罢了,出门靠走,衣服靠手。所有事都亲力亲为,不得累死。
林纾从厨房找出个大背篓,用破布盖上,和龙凤胎打过招呼,让他们不要乱跑,有什么事解决不了的就去找林奶奶做主,说完背着背篓熟门熟路的向城里走去。
村里距离县城有一个半小时的路程,从村里到县城,每三天有一趟牛车。
昨天牛车刚去过城里,家里啥都缺,林纾等不及下次牛车。
而且在原主有限的记忆里,坐牛车的记忆都不算好,原主也情愿走路去城里也不想坐臭气熏天的牛车。
到了城门口,林纾抹掉头顶的汗渍,城里的建筑比乡下好很多,一排排齐整的青砖瓦房,比之响水村一众土坯房阔气不少。
路上三三两两行人,行色匆匆,没有往日的热闹,个个面如土色。这个时候,城里人比农村人难捱。
林纾没有多停留,径直走进县城唯一一家供销社。林纾原以为供销社类似21世纪的小卖部,没想到还挺大,有小区的菜市场那么大。
也是。那些穿越大神缺什么少什么都往供销社跑,供销社简直是万能的存在,要啥有啥,能不大嘛。
林纾甚至在柜台前看到了三瓶茅台,12元一瓶的茅台。
乖乖,疯狂心动。
摸摸口袋,一块二毛钱。
一盆冷水从头浇到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