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河走后不久,那州官便进来了,色眯眯将她打量一番,又展开手中的画卷,打量、对照、打量........
“像,实在是太像了,连这脸上的字都一模一样。”
呵~这狗官手里拿着她的画像,如此对比,却是丝毫没猜出她的身份。
“敢问姑娘姓名?”那狗官色眯眯瞧着。
“复姓百里,名溪客。”姜锦夏道。
“好名字,好名字,果真长得如出水芙蓉一般。百里姑娘莫怕,不论你是哪里逃出来的军妓,今日遇到了本官,便是你的好日子到了。只要........”
于河说的不错,这狗官正谋划着将她送于她长兄姜玉楼呢!
这姜玉楼如何会喜欢脸上有赤字的女子,着实是奇怪?
她道:“小女子都听大人的。”
........................................
翌日。
梳洗打扮之后,姜锦夏被人领往大堂,堂外匾额之上,方方正正书着四个大字——中正仁德。
堂内听得笑声:
“哈哈哈~不错,不错!这次你可是立了大功了。这水滴玉世上仅有两颗,皇后娘娘正想用它打副耳环,不料千寻万寻只得了一颗,如今你为她寻到另一颗,大功一件啊!”
“还请丞相大人为下官美言几句,下官必定感激不尽,感激不尽!”
.......
姜锦夏是意欲用水滴玉雕成芙蓉为骄儿打副耳环的,只有一颗,她便当做坠子坠于腰间了。
前段日子在桃村,她将坠子给了张兄弟赎人。
怕是,那县官又给了郡守,如今这郡守拿了水滴玉孝敬姜玉楼了。
随后又融入一个声音,是那州官在言语:“义父,今儿儿子特为义父寻了一位美人,义父见后保准满意。”
听得两声鼓掌声,
当她被领进堂去,正见到姜玉楼拎着坠子打量,果不其然,正是她扔在桃村的那块。
一旁州官做个眼色:“百里姑娘,快,向义父敬酒啊?”
她是遮着轻纱的,上前斟酒,酒香袭人,这样的好酒给他们喝,当真是糟蹋了。
姜玉楼色眯眯将她瞧着,手扯住她脸上的轻纱,一把扯下来。
呵~近三十年了吧!虽说她姜锦夏常征战在外,可身为亲兄长,他竟没认出她来,口中只道着:“像,像!简直是太像了!”
像?像谁?她像她自己?
姜锦夏冷眼暼着:“怎么?丞相大人仅仅觉得是像吗?”
“一模一样,简直是一模一样!不知道的还以为美人你与阿锦是同胞姐妹呢!”
一旁那郡守道着:“真的是像极了,就连下官也寻不出一丝破绽来呢!”
是啊,这郡守是当年她们府中的家丁啊!
州官又讨好着:“干爹,人家百里姑娘可是敬仰干爹,千里迢迢自军营跑回来的。干爹可得打声招呼,别委屈了百里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