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三州军防的频频调动,以及边防征夫加固城防的动作引起了三州百姓的不安。
更有一道隐秘的消息不胫而走,说那北奴八部落歃血为盟,不久将携百万大军来犯三州更是引得百姓恐慌,一些士族财阀更是连夜携家眷暗地涌出西北三州。
此时各州郡的碟子们也在拔除北奴的碟子,悄无声息的博弈最为可怕,有商贩、老农、勾栏、甚至有官员都在悄无声息中暴毙。
一老农夫带着孙子正在田边休息,爷爷听说北奴要打过来了,好多人都跑了,爷爷为什么不跑呀,
老人慈祥的笑道,为什么要跑,这里是爷爷的根,又能去到哪里,瓜娃子你要相信凉王,相信我们西北铁骑,看看那群将士如何击败那群蛮奴的。
太安城宣德殿,一身明黄袍绣着九条五爪金龙,举止充满威严的李亨,书台上放着两封快马加鞭而来的信封,一封是来自凉王府,一封则是来自西北某位大官的密信。
众爱卿你们说朕要不要调拨粮草入凉州啊?
臣以为是西凉王居心叵测,就算那北奴有百万,可西北三十万铁骑号称骑兵中的精锐,每年户部调拨给凉州的粮饷可是比其他边防也是高出几倍不止,那北奴皆是游牧民族,装备器具皆是破铜烂铁有何可惧,臣认为此事断然不可,户部尚书王匡义正言辞的说道。
“臣赞同”
“臣赞同”
“臣赞同”
随着陆续赞同的大臣出列,满朝文武对于北奴的变动无动于衷,也许是没体验过北奴的凶残,认为只是一群乌合之众罢了。
兵部尚书陶谦出言道应加强朔州境兵力部署,为防范于未然。
“准”心照不宣的李亨知道陶谦的用意。
看着满朝文武对西北的不待见,嘴角也微微上扬起来,西北不得人心啊。
大殿之中只有一人沉默不语,好似什么事都与他无关,
刘爱卿你以为如何?对于这个越发沉默的肱骨之臣越来越不了解了。
臣以为粮草是要运的,能上急奏,此事八九不离十了,一旦开战粮草未到便是晚矣,因为那里也是陛下的子民啊,不去看那肃帝慢慢阴沉的脸色。
一位年过七旬的老翁幽幽开口道,陛下首辅刚刚所说也不无道理,老臣建议粮可送但需分三批次,先回复西凉王粮草筹备紧张,可先运输少部分,如果真开战再送一部分,以此类推即可,也可打消大臣们的疑虑。
“准”,就按太师所说的去做吧,
退朝,在太监尖细的嗓音下结束了朝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