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沙土窝 > 第155章 大丫招婿

第155章 大丫招婿

第155章 155.大丫招婿

韩述苦想了想对这几个人说:“这个人工湖不填埋了,蓄水养鱼。”

众人都是一惊,“养鱼?”

这个话题有点陌生,小码头大队祖辈都不会养鱼,因为村子连个水坑都没有,全部都是一望无际的沙岗。

你说咋养鱼?

难不成沙土窝里养旱鱼?

望着大伙儿不解的眼神,韩述苦解释说:“等咱们把胶泥挖过后,就放水养鱼。

咱们算一下账,假如养草鱼,一年就能长大到二斤,一斤可以卖到七毛钱,一条草鱼能卖一块四毛钱。

一亩池塘养一千尾,一百亩就是十万尾草鱼,一年就是十四万块钱,把鱼饲料啥的成本扣除,咋样也得有十万块钱收入吧。”

听到众人都咽口水的声音,韩述苦继续说道:“咱们去年一年辛辛苦苦,一共落下五万块钱,还是咱大队全体社员拼死拼活干出来的,大家可以算算账嘛!”

众人脸都胀红了,十万块钱,不用下地干活,不用犁地耙地,不用浇地施肥。

哦!小苦说得喂鱼饲料,就这也划算呀,那不是带玩就把钱挣了?

几个人互相看了看,都看到对方眼睛里露出的炙热眼光,那是对金钱的贪婪,对金钱的渴望。

交换过眼神后,众人异口同声道:“小苦,俺们都听你的,这大坑不填了,咱养鱼!”

他们对韩述苦的挣钱本事是毫不怀疑的,韩述苦用事实证明了,只要他想挣钱,就肯定能挣来钱。

说这个人工湖用来养鱼,韩述苦也没有欺骗他们,只不过养鱼是开发这个人工湖捎带脚的事情,份量微不足道。

但现在确实让大队几个干部同意他不填埋大坑造田的绝佳借口。

一周时间很快被凛冽的东北风刮走了,挖胶泥工作已经全部结束。

韩述苦要求青壮把湖心填埋沙土形成一个不规则湖心岛,这个岛面积有三千平米。

这是韩述苦为了打造一个湖心岛景观而特意堆出来的。

一个面积一百亩的大湖,光秃秃的不好看,在湖心填埋沙土形成一个湖心岛,整个景观逼格立马就上去了。

将来在湖心岛上再搞一番造景建屋,别有一番风趣。

时间来到了腊月初九,村里四家结婚,一家嫁女。

这个好日子还是韩述苦定的,也是他建议五对新人同时举行婚礼的,是集体婚礼。

大队入冬以来的大动作社员们心知肚明,这是要盖房子分给各家各户了。

大队有规定,一户一套房子,不看人口只认户数,像韩述苦他大大、二大大家已经有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到新房子能入住了就分家单过。

这一段时间两个家庭非常和谐,大大、二大大两位婆婆对儿媳妇也是和颜悦色的,不再整天没事找事了。

像这样的家庭还有几户,也都做好了分家准备。

而适婚年龄的男青年有三个,分别是韩永昌家老二韩思波,韩思清家老二韩述石,韩永林弟弟韩永木。

都想赶上这班车,提前占一套新房,所以都要结婚然后分家。

韩思波才十九,韩永昌想一步到位直接再分一套房子,抓紧找媳妇结婚。

韩述石和韩永木是家里穷,两人都二十五六了,还找不到媳妇。

现在小码头大队富裕在方圆村子那是名声在外,媒婆都踢烂门槛了。

奈何全村人口太少,适婚年龄男青年目前就这三个,韩思波还是打个插边球。

小码头大队娶媳妇一般都是大米县的闺女,那边比这边还穷。

也有少数是东西码头和毛庄的闺女,这种情况基本上是娘家也穷的叮当响,还要给儿子攒钱娶媳妇,就拿闺女收高价彩礼了。

很少有娶到北边村庄的闺女,人家从来都看不起南边几个村庄,一说就是沙土窝里能有啥出息?

这次三个人找的媳妇都是北边的,两个荆庄的,一个固村的。

岳家也不是穷的叮当响,人家就是相中小码头大队这个村庄了。

小码头大队现在是方圆几十里公认的富窝,闺女嫁到小码头大队,不但自己享福,也能回馈娘家。

韩永昌当时和韩述苦说老二找媳妇这个事情时,韩述苦建议最好找的媳妇识字,要是能写会算更好,嫁过来就能重用。

没有不透风的墙,三家很快就知道了韩述苦说的这句话,不约而同给媒婆划了一个底线,家庭条件无所谓,女方必须能写会算。

这时候重男轻女还是根深蒂固的,尽管夏国一再提倡男女平等,广大妇女同志也走出家门从事劳动,自己养活自己。

但骨子里的重男轻女不是形式主义能改变的,小码头大队还是实行同工不同酬,男劳力一天十个工分,女劳力一天八个工分。

据韩述苦了解到,可能全县都是这种规定。

女孩子能达到能写会算的文化程度,最起码也得小学毕业水平,一般家庭都不会花费这么大的代价去供闺女读五年书。

不仅仅是花费钱财,还要浪费一个劳动力,大闺女在家带弟弟妹妹,挖野菜做饭不行吗?

所以说,女孩子要达到能写会算的水平,家庭条件不会太差了,并且爹娘还不太重男轻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