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通道越来越往下延伸,整个静谧的空间,给我们的唯一感受就是安静,脚步声和呼吸声环绕在耳边,气氛显得有一些沉闷。
盗洞中,充满了黑暗和潮湿的气息,似乎在尽头蹲着一头猛兽。有的地方比较狭窄,必须要弯着腰、蜷缩着身子才能通过,让我感到很不舒服。
随着地面倾斜的程度越来越大,流水声也越来越急,转过一个角,水声突然如同大河奔腾一样,震耳欲聋。
在强光手电照射下,不知不觉中我们竟然已经走到了尽头,横挡在面前的是一条巨大的地下暗河。
河面宽度目测有20米左右,河水漆黑一片,看上去深不见底。
想不到,真是想不到,原来天山有暗河的传说竟然是真的!
在明代《徐霞客游记》中有记载:
“吾至天山,偶遇大河,横亘于山石之下,水幽而声隆,鱼多且植茂。河宽百米,择路而行,见一曲奇石洞,遂出至楚河,再寻却不得。”
徐霞客是明代地理学家,一生志在四方,游历了当时中国的21个省、市、自治区。
“达人所之未达,探人所之未知”。
所到之处,探幽寻秘,并记有游记,记录观察到的各种现象、人文、地理、动植物等状况。
我推断,徐霞客看到的天山暗河,大概率和我们面前的这条暗河同属一条。只是他看到的,应该是在外面的一段河道。
看着我们眼前的这条河,让人惊异的是,虽然流水声很大,但是河面却是风平浪静,似乎这轰隆隆的声音,是从暗河底下传出来的。
按照常理,只要能听到水声,就证明河水是流动的,但是此时拦在我们面前的暗河,表面却无一丝一毫流动的痕迹。
突然,我感觉暗河里面有一抹银光闪现。我揉了揉眼睛,再次观看却发现银光不见了踪影。
我不确定地说道:
“大家小心一点,水里好像有东西!”
刘芸、老刀把子和王顺都没有看到,他们转头看向我,老刀把子开口问道:
“你发现了什么?”
“一抹银光,像是一条大鱼!”
刘邪笔直的站在那里,仿佛没有听到我们说话一般。灿灿生辉的眸子,一直注视着暗河,一动不动。
就在王顺准备蹲下身子,触摸暗河水时,刘邪冷酷的声音响起:
“起来!”
王顺被吓的一愣,停止了下蹲的动作。刘邪没有理会他,眼神却显得更加的犀利,死死地盯着河面。
王顺觉得暗河里面可能有鱼,我们看到的大概率就是一种鱼。
毕竟暗河里有这么多水,而且能够听到轰隆隆的水流声,说明它肯定是有源头的,也许源头就是外面的哪条大江大河。
而大江大河之中,鱼类千奇百怪,有一些常年生活在阴暗处的鱼类,一直栖居在暗河之中也很正常。
我觉得王顺说的很有道理,但是当务之急,是要想办法怎么渡过这条暗河。
“大家分头找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窄一些的地方,我们可以用洛阳铲连起来走过去!”刘芸提议道。
背包里面有5把洛阳铲,铲柄是旋转式加长的,每一截铲柄,都是使用精钢制造而成,可以承受1000斤的外力不变形,连接起来的长度足足有5米。
如果能找到一处窄一点的河面,将五把洛阳铲并连起来,就可以搭成一座简易的钢铁桥了。
我和刘芸一起,老刀把子和王顺一起,我们四个人分成了两组,分别顺着河道往左右两边走去,寻找过河的地方。
刘邪留在了原地,他依然在盯着暗河,似乎想弄清楚河里的东西到底是什么?
一道巨石拦住了去路,巨石的边缘,距离暗河大概有一脚的距离,刘芸小心翼翼地扶着石头,侧着头看另一边的情况。
“张天远,你来看看!”
我连忙走了过去,换过刘芸的位置,结果看到了让我震惊的一幕。
在巨石的背面,暗河河道竟然缩减到了7米左右的宽度,奔腾的河水在变得狭窄的河道里咆哮,怪不得之前我们只闻其声,却不见奔涌的河水。
坐过车的朋友都知道,如果一条四车道突然变成了两车道,那么车辆一定会拥堵起来,进而就会产生很多加塞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