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超级外脑 > 第85章 三个阶段

第85章 三个阶段

项目组在全国范围内找到了几个天生具备“过目不忘”能力的人。

分析他们阅读时的脑波信号,并给他们做了脑电图与核磁共振。

结果显示,他们阅读时脑电图的波幅和波形出现密集且快速的大量重复,把这些大量重复的波峰波形截取出样本,与组员们进行第一阶段脑波信号主动编译时的脑电图进行对比,各项脑波特征基本相符。

也就是说,第二阶段的每一次“拍照”,实际上是由成千上万次第一阶段的脑波信号主动编译组成的。

李二韭呆住了,科学家们做事果然是牛得一批。“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只要方向对了,他们的效率和速度比自己这种半生不熟的“民科”(民间科学家)实在是全面碾压。严谨性上,科学性上,权威性上完全不能相提并论。

对第二阶段的命名,确实是非常精准,我非常喜欢。对项目组的专家们的严谨与高效,我表示无比的敬佩和欣赏。

接着说说第三阶段的命名吧……

小李老师,第二阶段的事情还没有说完。

因为项目组进行精神力修炼的时间还短,大部分人还只能达到第一阶段的中后期水平。要不然,也不可能大范围地在全国找天生“过目不忘”的人了。

你们可以直接找李大红和李三妹啊,李博老师也可以的。

刘老指示,他们的能力和个人信息,都属于涉密范畴。除非万不得已,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

我们接着说第二阶段的事情吧。

我记得你上次提到过“大脑对文字内容或者逻辑内容的记忆,存在着遗忘曲线;而大脑对图片信息,基本上是无条件储存的”。

所以,我们想求证一下:

第一,是不是只要达到第二阶段,能够实现超量编译的图片化存储,是不是就不存在记忆量的瓶颈?

是的,大脑的储存能力可以默认是无上限的。

第二,这个能力是不是也没有年龄限制?

目前来看,最低11岁(李三妹),最高36岁(李博)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以我对这个能力的感知,它应该没有年龄的限制。只要大脑的生理机能正常,这就是个精神力运用的基础能力。

第三,把课本内容进行超量编译并图片化存储之后,是不是就等于掌握了这个课本内容里面的知识?

李二韭笑了。我之前也想过这种美事,实际上存储下来就只是存储下来了。和理解和掌握一毛钱关系都没有。要掌握知识,还是需要主动学习、反复练习理解的。

最后一个问题,超量编译的图片化存储能够达到的最高速度是多少。比如一个16开的页面,或者32开的页面,多长时间能够编译完成并存储?

熟练掌握并大量练习之后,应该是能够一秒一页吧,这个取决于你翻页的速度与技能的娴熟程度。理论上最高能达到0.013秒/页。

听到这个回答,魏琳娜组长和杨浩东组长互视一眼,掩不住的激动和兴奋。

有什么不开心的事情?说出来让大家都开心一下嘛。李二韭最“看不惯”这种自己偷着乐的人,完全不顾旁边人的感受。

小李老师,你可能没想到这个能力对于科研有多大的意义。不夸张地讲,这简直是让科研工作者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个基础技能有这么牛吗?不就是考试的时候不用带小纸条了吗?能把你们乐成这个样子?

二韭,他们说的没错。清泉道长突然开口说道:如果真的能具备这样的能力,而且是每个普通科研者都能具备这样的能力。人类的知识积累过程将大幅缩短,同时科技的爆发周期将无限缩短。

换个简单的说法,就是我们与西方国家在科学与技术上的50年差距,很可能只用3-5年的时间就能够追上来。而且在个别领域,甚至能形成突破和反超。

李二韭认真分析了一下,也觉得是这个道理没错,终究是自己的眼界和格局不够,想不到这个层面上来。

再比如说,正统《道藏》收道书1426种,合5305卷,按三洞、四辅、十二类分门。万历《续道藏》补收道书50种,合180卷,不再标明门类。两部《道藏》加起来共收道书1476种,合5485卷。不要说背诵下来,就算是通读一遍,也是不可想象的任务。

如果每个道人都能把《道藏全书》存储在脑子里,那就不是道家兴盛与否的问题。那是彻底解决了一个门派的传承和延续问题了。

我倒是有另外一个问题很好奇,也是关于你们那个什么第二阶段的。

师父,您请讲。弟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既然你们能够把知识和信息这么简单地存储起来,是不是也能方便地把这些信息传给另外一个人?

打个比方,我想把我这身功夫传给你这个臭小子,是不是可以用你们那个法子,一下子就把毕生所学转到你的脑子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