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精神力量就能扭转局面。
当近现代战争的澎湃火力出现在他们面前时,一切的英勇果敢都化为乌有。
英军的2磅炮对付苏军时,几乎毫无作用,可是对付这些印军却得心应手。
由于英军一直在提防着印度士兵,留给他们的武器基本都只是步枪和手榴弹而已。
严重缺乏重武器的印度革命军,很快便被打得溃不成军。
这就是近现代战争,是装甲与火力这盾矛之间的战争。
这场轰轰烈烈的印度士兵革命火焰很快就要面临被浇灭风险,可即使如此他们内部依旧无法团结。
唯一算是有所进步的,也不过是他们内部之间的矛盾暂时搁置罢了。
眼见镇压部队快要打过来了,这支印度革命军的首领们才开始组织在一起,开始商讨接下来的方向卨。
是打,是降,还是投奔苏联。
三个选项,却在他们内部抄得不可开交,最终在争吵之下分道扬镳。
只有章西地区的印度人决定投靠苏联,他们转身就跑,没有半点犹豫,而其他的则打算与英军申请和谈。
得知反抗军想要和谈时,英军的一些将军不同意,毕竟他们是大优势。
但霍伯特却同意了,并且给这些‘叛军’开出了一系列有利于印度士兵的好处。
至少,得让他们在堑壕里的生活过得跟正常人一样,给予他们应有的权力。
这是一次巨大退让,这份退让的巨大程度甚至让不少英国军官感到不满,纷纷向丘吉尔上诉。
然而,丘吉尔赞同了。
他也认为先稳住这些印度士兵,等战后再去结算。
说白了就是秋后算账。
而且这些头目也会被带走,然后无声无息地消失。
当然那都是后话,英国政府的妥协确实稳住了这些印度士兵,他们依旧能对其进行驱使。
更重要的是,英国政府决定给印度士兵进行一定程度上的装备升级。
丘吉尔已经发现了,盲目地将印度人送出去拉枪线,那还不如让他们装备一定的重武器,然后杀伤苏联人。
所以在丘吉尔的安排下,印军已经开始装备一定的先进武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