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大有带着生产组,忙着将干透了的菜杆割下了,揉去种壳,清除杂质后还要进行风干、晾晒。
经过品质组的筛选,最终精选出来的颗颗饱满、黑得发亮的种子,也有五百来斤。
五百斤种子=10000亩苗。
可把尤爷爷给愁坏了,“咱们一年才种三百亩,要是放个三五年的,种子都失去活性了,不就浪费了吗?”
“爷爷,您别急,今年年底墨菘的种植面积最少翻一倍!
虽然今年等不到种子库修好,还可以买种子低温储藏柜来用。
听说这种储藏柜的温度只要控制在0℃~10℃范围内,种子含水量不超过8%,保存个十年八年莫得问题。”
尤语已经安排采购主管耿杰,出差去了北方农业机械大省。
“嗯,不管多贵都得买,小贝贝南瓜马上也要成熟了,今年存储种子的任务艰巨......”
老爷子见孙女安排得妥当,安心巡视南瓜地去了。
“小贝贝”南瓜花期比较长,最早坐果的南瓜,瓜皮都快硬了,顶端还有刚授完粉的小南瓜。
为了确保南瓜的质量,每根藤严格控制在七个瓜以内,藤蔓不足够粗壮的,最多也就留了五个瓜。
因为第一个早熟的南瓜要用来留种,尤语没舍得摘几个来尝鲜。
临近端午节,尤沟扁村两百亩大棚“老尤家”沙瓤番茄,进入了丰产期。
端午节前一天下午17:00,尤语正在给公司员工们发粽子和过节费。
山城火锅协会会长贺咏枝女士,带了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助理突然来访:
“哈哈哈,小尤,你不会怪我,今天不请自到吧?”
“贵客临门,欢迎至极!”尤语半点没在自建房办公的公司而难为情,坦然相迎。
贺女士是个很讲究礼节的企业家,哪怕来考察供应商还给带了伴手礼来,对尤爷爷和尤奶奶也很是客气。
老房子的客厅办公室一目了然,没啥看头,尤语带了两人回隔壁家中。
“听说你们村儿的番茄已经上市啦?今年的品质怎么样?”才刚坐下来寒暄了几分钟,贺女士就等不及直奔主题了。
“您要是不累,我马上带您去地里瞧瞧,今年春旱完了又夏旱,番茄甜得很。”
“说得我流口水,走,咱们去地里摘几个来尝尝。”
“幸亏您是下午来的,每天上午十点前,九成熟的番茄就被摘了个精光,晒了一下午应该能摘一些八成熟的。”
“那我可有口福了!”
村里最近的大棚番茄地,离尤语家约莫有二十来分钟的步行距离,尤语边走边给贺女士做介绍。
“我们村儿有十个生产小队,每个小队约有五十户人家,人口两百人左右,全村外出务工的只有两人(尤立军和叶桂梅)。
村里适合种菜的沙土地约有一千五百亩,良田一千亩。今年春季大棚菜有一千亩,除了沙瓤番茄,苦瓜、茄子、黄瓜等蔬菜也正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