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晚风记 > 第一章(续2)

第一章(续2)

2

父亲的家在四川的大山深处,四面的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城墙,幸好还有沟壑河流,这才让山与山们相互多了一点礼让与透气的空间,不然连山的**也成问题。

父亲的家就安放在半山腰的褶皱里,远处看,还真令人担心山会伸懒腰,要是这样,准把褶皱间的一些零散的村落给捣碎或挤压进大山的绿色的皮肤里去。

山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生生息息,世代繁衍,一生中除了与大山天天面对之外,便很少走出大山外。

在四川这里,无意之中产生了一个连小孩也似懂非懂的人生谦虚谨慎的处事哲学,四个字——山外有山。

走进大山,你至少就会成为半个善良的人。贫穷愚昧与落后,丰富的特产除了土豆与大米外,便是善良。这是贫穷中的唯一值得庆幸的精神副产品。

走进大山,同时也就走进晚年的腹地。年轻人几乎都外出打工找活钱去了,家中的老人照看着孙子与房子。即使有某阵强劲的晨风要是从外面的世界吹到大山里,也只能化为徐徐晚风了,大多是因为受到各种阻碍。

在大山里,人们靠火取暖。由火染红的亲近让人们有机会围在一起,白昼里冷酷的心降落成温暖的鼓点。火苗导演生活的凹凸,插一身火的笔触,重铸自我,无火的日子唱支有火的歌,同样获得一份热烈与鼓舞。

大山与我显出重逢的样子,它能用本色敲开四季,偎依人们的平凡。让人们一起投身到平凡的汪洋中去,接受平平凡凡的生活,让甜柔与孤独、失落与清贫,飘扬成红色雨线。平凡中,山民们可以时时与我对换位置;平凡中,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空间。望着田间劳作的农人,顺着悠长的蒺藜,伸入他们的默默无闻,一种生动、真实、亲切而又充实的快感将我尽情沐浴。辞去长满荣誉的制服吧,嗨!朋友,让我们一起游弋在大山那百转千回的平凡中间……

刚来父亲家的妈妈总不习惯净耍,她强烈要求做点农活,父亲对她说是到耍的年龄了,应该好好的享点清福。大哥不以为然,认为妈妈还不到六十岁,还有劳动潜能可以挖掘,于是大哥给妈妈捉了一对双月猪(小猪崽),叫她喂,还说猪钱可以欠几天,都是一家人,不会见尽(计较)。其实大哥的心思父亲明白,这样一来至少不用年终时给儿子们分派些买肉的钱。在大嫂的鼓舞下,三嫂来了动力,她把承包的土地给妈妈划分了一块,叫她种上些小菜,这样来个人客就用不着什么都拿壳儿(钱)去买,只是付些土地承包税就是了。

妈妈觉得儿媳们想得挺周到,很孝顺,于是欣然答应。头几年,也干劲十足,可是这样一来,妈妈的脸又恢复到劳动人民的那种本色,黝黑黝黑的,还泛着光。父亲心痛了,认为膝下这么多儿女不应该再让妈妈吃苦,于是父亲在九五年一度的家庭会上不经意的说:你们的妈妈没有儿女,来我们这个家就是要让她感觉到幸福温暖,让她吃好耍好,不然社会上的人还会笑话儿女们不是接来一个妈妈,而是接来一个……

父亲没有把话说下去,三嫂自作聪明的马上补充道,嘿嘿,接来一个,一个耕牛。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