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混在乱时空(快穿) > 分章完结335

分章完结335

雨桐理解,老子英雄,一样希望儿好汉。两人谈到使团上的事时,雨桐道:“西域小国臣服,很多都是表面上的。按惯例,咱们为了安抚他们都会给好处,以很小的利益换的更大价值,谁都会去做。

其实他们都是在夹缝中生存,我们大唐再强大,远水解不了近渴。等我们耗费人力物力过去,怕是国家早就灭了。所以他们也不会真正得罪那些异族势力。

很多时候他们只是左右缝合,除非我们能把周边那几个势力灭了。那时候他们为了自己长久可以做我们一股力量去消灭他们的敌人。”

“这一点我们跟圣上提起过,圣上宽容大度,本着以和为贵,招拢安抚异族异邦。岂知有些人别有用心,以你所见,有什么好办法吗?”

“大人见笑了,我想问一下为什么我们国子监里有东瀛人和新罗人?”

“他们都是来大唐学习咱们的文化礼仪的,这样可以让我们大唐声名远播,也有助于两国相互了解交往。他们离着我们说近不近,更适合远交”李绩道。

“但是他们进了国子监不是跟我们学子一样学东西吗?有些律法、地里人文和兵法我觉得真的不适合他们学。他们把咱们国家了解透彻了,万一心存野心咱们岂不是自己给自己培养了敌人?”雨桐觉得还是提出这一点,因为这不是杞人忧天,而是事实。日本入侵可能在明朝更甚。但是大唐与新罗的战争就要起来了。

李绩不以为意:“来我们大唐的都是心怀崇拜景仰之意,远来是客。这也彰显我大唐乃礼仪之邦。当然我们也不会容忍那些别有用心之人,这些我会跟圣上题一下的。现在我们正在进一步商议重开商路,你回去准备一下,我会提议让你加入我们的讨论”

讨论团的成员很多,雨桐带着代表河西南路使团代表进入会场。外面一群亚洲商人正在与负责大会的一位官员说着什么。里面居然有伊藤?是作为代表还是通译?

随后那些人跟着进来,他们被分成两个大厅。雨桐这边就是西域为代表的陆地使团,那边大约就是以新罗东瀛为代表的海路。

“你是陈公子?”雨桐刚进来就遇到昔日熟人索琰。

“索大哥也来了”倒是没想到会遇到索琰。

“我是索家代表,应邀来参加商讨。陈公子是哪方代表?”

“我是西域南路商线的通译,等散会咱们去喝一杯”

“好”

会场陆续来人,两人只得停止说话。

朝廷派大臣李绩和褚亮过来共同商讨河西走廊重新恢复往日辉煌。商人想把自己国家货物贩卖到各国,也要从各国带回本国需要的货物。他们需要道路畅通,需要中间补给。而朝廷需要税收,需要流通,当然更需要稳定。

“大隋的时候,他们会在中途设置驿站,我们需要朝廷回复原有的驿站”

“我们希望回复以前的优惠待遇”

“我们需要商路上的安全”西域代表强烈要求。

“我们希望张掖恢复昔日市场繁荣,希望朝廷重新开关让我们自由同行”

“我们的通关文牒希望尽快发下来。”这是大唐商人最迫切的。他们已经很久没出关了。

商人的迫切要求,无非都是为了利益。繁荣市场迫在眉睫,使团商人散去后,雨桐等人被留下:“各位达人,回去后各自写一份折子上来,各抒己见,有什么想法看法尽管提。这事不宜后拖,圣上要求尽快解决”李绩道。

雨桐出来,索琰从不远处一辆马车下来招手,“索大哥”

“走吧,喝一杯去”

两人去了一家酒肆,索琰道:“你怎么成了通译?大师呢?”

“说来话长”雨桐把自己跟和尚与索琰分开后的事一一说出来,当然不能说的省去。“大师去了天竺,我跟随大军回到了长安。承蒙皇上厚爱,去了国子监学习,这次使团来的人数多,我就叫来带团。”

“呵呵,你的生活倒是丰富多彩。既然你走了那么远,如果朝廷回复商路,你觉得咱们大堂商人怎么做才最有利。或者走那条路比较好?”

“朝廷什么意思还不知道,但是河西路一定会打开。新开辟的河西北路沿途路过的国家多,补给和道路相对好一些。虽然那边我只走到了高昌国。但是这次把东突厥打败后,路上相对会更安全。你们索家是不是一直都是走河西这边?”

第472章 472.初唐记 22

“我们的家就在张掖和敦煌,这条路走了倒是几辈, 中间只是走走停停, 几经风险。”索琰道。

“索大哥想没想过走海陆?海陆冒险, 陆路何尝不是危险重重。你们出去的时候可以慢慢观察,河西的环境在变化, 当某一天沙漠越来越大,绿洲越来越小的时候。也许那条路会被人慢慢放弃”

“陈公子可看出什么来了?”索琰感觉雨桐想要告诉他什么。

“原来的河西我不知道,但是咱们要卖出去什么?以前是丝绸、茶叶、瓷器、药材或者漆器等, 这些东西都很占地方,你一次又能运出去多少?再说现在有些国家已经能织锦了。

索大哥知道一条船能运多少吗?光瓷器都能走上千上万的,别说其他了。不过海陆可能还不算成熟,途中除了海上风浪,也有海盗。但我相信海陆将比陆路繁荣”

“你说的我会认真考虑, 你不太看好河西吗?”

“河西暂且没事,我只是说了一两百年后可能发生的事。因为我走了才知道沙漠有时候很可怕。”

放下复杂的话题, 两人又聊了很久。但是雨桐的话让索琰有了新的认知,这让索家的商路又拓宽了很多。

三条通商路线最先确定下来。雨桐在五天后把自己的一份报告递交了上去。没想到雨桐被选进了朝廷刚组建的对外商贸司。就她职位低,几乎都在听大佬们的畅谈。

她认识了顶头上司裴矩, 一位已经到了古稀老人, 也是历史上有名的人物。裴矩就是帮助隋炀帝开通河西商道的人。能再次打通商道是他人生最大的心愿。

“陈大人, 你的这篇文章写的很好。但你为什么反对招异国人为我大唐所用?,要知道, 我们需要他们为我们做事。”

“裴大人, 理由很简单, 我认为我们大唐人才济济,不需要别的国家人参与我国政事。要知道每个国家都有秘密不容被人窥去。政务接触多了,难免会有疏漏。这将是隐患,我们不得不防”

“小儿信口胡说!”雨桐刚说完就被人打断。

“李大人,胡不胡说现在谁也不能判定。但是商人多了难免不会混进有心之人。他们可能把我们边塞沿海地区的驻防实力都窥窃去。别的不说就说国子监那些东瀛人和新罗人。他们在学我们汉话礼仪的同时,也在学兵法典籍,甚至排兵部阵和武学。

他们跟我们长得有什么不一样?如果一个从小就在大唐生长的东瀛人穿上咱们的服装,隐于百姓中谁能看的出?

然后生活到沿海地区,把咱们军事摸得一清二楚。没野心好,如果有野心,偷袭了沿海有什么不可能?还有高句丽、新罗,大人觉得他们有多臣服?说反就能反,咱们培养了人才,回头说不定就来打咱们!”

“简直耸人听闻!胡说八道!那些都是忠心于我大唐的臣民,你却要胡乱猜疑!”老头气得胡子直抖动。“再说我泱泱大国何惧外敌?现在四海臣服,你居然说此大逆不道的话!”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