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系重武器系列之装甲战车类 [本章字数:834 最新更新时间:2012-01-04 20:54:24.0]
----------------------------------------------------
辽系的战车发展自张良起家的暂三旅,在1920年时张良通过德国得到了av7坦克的第一手资料,并在年底建立起第一家坦克工厂。并于1921年四月份生产出了辽系第一批自己改进自av7式坦克发展起来的步兵战车!
辽系的装甲战车类分为三类,东北虎式步兵战车;猎豹式轻型坦克;虎王式中型坦克
东北虎式步兵战车:是于1921年在德国一战的av7式坦克的基础上改进仿制而成,主要改进包括发动机、动力舱和驾驶舱前置;57炮上移至车体中部,采用旋转炮塔;履带增宽至3000毫米;车底距地高增加为400毫米;整体和后世的86战很是相似!
主要性能:成员18人;战斗全重30吨;动力350马力汽油发动机一台(后期改为柴油动力);单位功率16马力/吨;车长7.35米;车宽3.06米;车高3.25米;履带宽3000毫米;车底距地距400毫米;最大时速48公里(公路);越野25公里;最大行程180公里;最大爬坡度45度;越壕宽大于2米;过垂直墙高度0.6米;涉水深0.8米;武器装备一炮五枪,57mm低速炮一门,由步兵炮改装,全炮重200kg,27倍口径,弹药基数200发,火炮高低射界+-20度,旋转炮塔,最大射程4500米;同轴7.62mm机枪一挺,车体两侧7.62mm机枪各两挺;装甲15~30mm,底装甲10mm
猎豹式轻型坦克:仿制改进自法国雷诺ft-17坦克,相对于雷诺车体相对较大。1923年张良的部队从法国进口了大约50辆雷诺坦克,年底开始研究,并于1924年底制造了一辆改进自雷诺坦克的猎豹坦克的实验型号,由于有东北虎装甲战车的生产经验,所以在1925年初即批量生产!
主要性能:全重8吨;全长5.3米;全宽2米;高度2.35米,操纵人员3人;装甲10~25mm,底装甲6mm;主要武器37mm火炮;发动机120马力柴油四缸直列发动机一台;单位功率15马力/吨;最大行程120公里;最大行驶速度35公里(公路)
虎王式中型坦克:1929年设计定型,并于1930年批量制造。参考t-34坦克!
本书来自
辽系航空武器装备(截止至1926年) [本章字数:557 最新更新时间:2012-01-23 20:05:41.0]
----------------------------------------------------
辽系航空起源于1920年俘获自皖系的八架飞机,并于1921年在德国专家的帮助下开始了大发展。
1921年3月份辽系的第一架飞机f1式制造出厂,并且赶上了辽系和新生的苏俄围绕外蒙而爆发的局部冲突。
f1式战斗机改进自德国一战末期的福克dr.1,相较于他的原型,这款飞机的机体大大加强,机体采用采用空心钢管组成,外蒙布个别部位有装甲。机头装有两挺7.62mm航空机枪,并且还有设计协调器控制设计。发动机由原型的110马力改为430马力发动机,最大速度也从165公里每小时提高到313公里每小时。另外机体外形还进行了更加符合空气动力学的修改!生产了大约300架。
改进:1921年战争结束后,针对于战争中表现出来的操控复杂,和原型相同的状况,在年底飞机厂的工程师结合德国的福克d.vii的机翼改变了f1式很具特色的三翼机型,不过这样一来操控性能也建议了许多。其他的方面没有多大的改变。此型为f1-ii式战斗机,共生产100余架。
1922年底,根据张良改为单翼的提议,由于没有经验,设计师们只好采用了一战期间已有的单翼机型,当然还是福克战斗机。采用正常布局的中单翼,为了保险起见,队机翼进行了张线加强。武备也进行了加强,改为两挺12.7mm航空机枪,机体稍有扩大。发动机改为460马力,速度略有提升为360公里每小时
轰炸机:待续
本书来自
上架感言 [本章字数:265 最新更新时间:2012-01-28 22:56:03.0]
----------------------------------------------------
不知不觉从本书上传以来已经有三个多月了,虽然写的故事里不可避免的有很多硬伤,毕竟是一个新人。但是坚持今天真的很有成就感,马上就要上架了,上架就意味着要进行收费。我不知道在上架后有多少朋友继续支持小草,有多少朋友选择离去。
上架对作者有这很重要的意义,意味着这一段时间之内的辛苦得到了肯定。不过说实话上架之后的收费并不高,每千字三分,实在是不多,一个月也就是一包普通的香烟钱或者几瓶矿泉水的价格,在这里希望亲们能够继续支持着小草!
说实话我实在不会写什么感言,不过还是写了,最后感谢亲们一路的支持,和那些二组和扇子群的损友们!小草鞠躬!
本书来自
张良麾下陆军编制 [本章字数:744 最新更新时间:2012-02-03 21:34:38.0]
----------------------------------------------------
第一阶段1920年~1922年初
这一阶段由于战事比较频繁,实力扩充比较快,所以编制相对来说比较混乱!但作为主力的三个步兵旅还是编制还是相同的。这一阶段张良麾下的部队主要有:陆军独立混成第三旅、陆军独立混成第八旅、陆军独立混成第六旅三大主力。奉天陆军第五旅(1921年外蒙战事调入张良麾下,年中改为北疆边防陆军第五旅,地方守备部队编制),热河骑一旅(1921年中旬由张铭久的独立骑兵团,骑一旅一团,二团合并组成。张铭久任旅长,年中也改为北疆边防陆军骑兵第三旅);陆军骑兵第七旅;四个屯垦守备团。
三大主力的编制(1922年初定型):
班:每班12人,一名班长,3名机枪手(一挺机枪,一名机枪射手,两名携带弹药的副射手,副射手带自卫驳壳枪或步枪),8名步枪兵。
排:四个步兵班,共50人。
连:三个步兵排和一个迫击炮排,迫击炮排共有4门82mm迫击炮和6门60mm迫击炮,另外包括20人的连部,一挺重机枪由连部直辖!共220人。
营:四个连和一个重机枪排(四挺重机枪)和30人的营部,共960人。
团:三个营,一个150mm重迫炮排(共8门),一个54人的团部,一个辎重连。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