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李宴落在辽人手里此其一,辽国派人刺杀此其二,无异于在本就不稳定的两国邦交上再添一把火。
中原四处已经开始传皇帝命不久矣,辽人铁蹄即将踏破江临,入主中原,士气受到很大打击。
戚淮来不及从江临回到长安安置,便又一次被派往前线。
他深知眼下形势,忍受肠穿肚烂的痛苦,穿一身战袍上了疆场,也正是因为他入了军中,涣散的军心才稍微稳定。
他偶尔会想起章璎。
他不能总是想起他。
如果总是想起章璎,他会疯会死,会后悔到跳城楼。
或许死在战场对他来说也是一种归宿。
到那个时候,他希望人真的有下辈子。
他要去做给他取名字的人。
汉辽双方都在磨刀霍霍,没有人知道什么时候会擦枪走火,长安城的风花雪月一夜之间被吹散了,朝廷分了两派,一派御史卫琴为首主和,太尉明柯站在卫琴一边,一派丞相王寅为首主战,但真的打仗显然并不现实,他们打不过辽人,战与否的主动权不在中原。
朝廷乌烟瘴气乱糟糟一团,大人们扯着袖子哭丧,还有人闹得撞了柱子。有人开始怀疑皇宫中的禁卫,他们如此无能,竟教皇帝就这样挨了一刀,于是禁卫军统领也跟官员们嚷起来,就差没有动手。
但这却冤枉了禁卫军,他们虽然内部管理混乱,皇帝命他们去救章璎的时候能混进来一个江洋大盗,但祝蔚图谋多时对皇宫十分熟悉,又武功高强,鹰嘴寨没了后了无生志,一心搞死皇帝老儿,胆大的怕不要命的,越是不抱希望的事越容易办成,真把皇帝捅着的时候,祝蔚自己都吓了一跳。皇帝显然没想到这时候会遇到刺客,他想看清楚拿刀的人是谁,但很快便因为失血过多倒下去,余光看到的是刺客比他还震惊的瞳孔。或许这对李徵是好事,他终于可以昏睡过去,不用长期活在痛苦的煎熬中。
新君还在他的爱恨情仇中做着春秋大梦,丝毫不知外界情形,若是睁开眼睛只怕也要被气晕过去。
点评回复评分 举报
第122章
相比乌烟瘴气的中原朝廷,辽宫诸事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