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佳人品,经历文景之治,从郎官一直混到御史大夫。laokanshu.com然而,刘彻一上台,一扫西汉向来安静守柔之风,将丞相卫绾和御史大夫双双拉下马。
如果你眼睛足够好,你还应该看出,隽不疑应该和另外一个人同字。那个人,当然是东方朔。东方朔,字曼倩,人又称东方曼倩。因为其本人会玩脑袋急转弯,被民间越传越神,于是乎最后又捞了一个美名——智圣。
以上两人,尽管隽不疑他们名字有些牵扯,但没有沾他们半点光。让他沾光的,是一个曾经很牛的人。那个人,就叫暴胜之。
武帝末年,汉朝经济不景气,一夜之间,全国冒出不少打家劫舍为业的土匪。于是乎,武帝刘彻将整治地方治安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暴胜之。暴胜之工作一点都不含糊,一到地方,亲自坐阵指挥。
他留给地方最闪亮,最深刻的一幕,却是穿着华丽服装,手握利斧,像狼逐兔般地赶盗贼。于是一时间,暴胜力威名远播,劫匪每听说暴胜之来了,两脚总是要抽筋。彼情彼景,决不亚于当年鬼子进村。
和暴胜之一样,隽不疑也是一个穿着极其讲究排场的人。头顶冠,腰佩剑,吊佩环,华衣博带。人只要在清风中一站,风度翩翩之势,即可随风而起。赶潮流还不是隽不疑的优点,更可怕的是,还相当有才。他长年研究《春秋》,在地方文学圈中,无人不知。此中风流才子,只要往长安大街一摆,恐怕会迷倒一片文学粉丝。
隽不疑在遇见暴胜之之前,他仅仅是个文学青年。所谓,鸟择良木而栖,人攀贤人而居。正当暴胜力扬名州郡时,隽不疑认为,他很有必要见暴胜之一趟。
于是,隽不疑直的去了。他在暴胜之门口递了名片。所谓名片,就是谒。守门人看了他名片,两话不说,就要解下他腰间之剑。不说规矩也知道,一个陌生人,佩一把剑来见人,换成是谁都没安全感的。
然而,隽不疑却大声对门卫喝道:“剑者,君子武备,佩之卫身,不可解。”当然,最后他还加了一句,如果你强在解剑,那好,我走人。
隽不疑那一喝,唬住了门卫。门卫只好跑去报告长官,长官觉得来客架子实在大,也拿不好主意,于是跑去报告暴胜之。暴胜之奇之,唤他进来。
隽不疑大摇大摆地登堂入座,那华服,那步态,那举止,那架式,看得暴胜之心里啧渍不已。坐毕,隽不疑就开始和暴胜之高谈阔论。怕人的是,隽不疑一开口,犹如江河泛滥不可收拾,从白天谈到深夜。
事实上,当时隽不疑喷了一天一夜的口水,只说一件事:为官之道,太刚则折,太柔则废。最好的办法就是,折中。那就是,威行天下,并施以恩。用今天的话来说,那就是软硬兼施,胡萝卜大棒一起来。
隽不疑那翻高论,彻底征服了包括暴胜之在内的所有听客。当晚罢席,第二天暴胜之就给武帝刘彻写了一封推荐书。不久,隽不疑就被拜为青州刺史。没想到,上任后就来了个想造反的刘泽。幸好有人高密,隽不疑对准备搞死他的刘泽先发制人,抓起来交付中央审。
最后案子结了,刘泽谋反成立,死罪。隽不疑果断出击,有功,被拜为长安特别市长(京兆尹)。
说了这么多,让我们总结一下隽不疑的为人处事风格:装帅,是必须的;能力,不用怀疑的;做事,更是不含糊的。可谓是一个反应迅速,出手果断的官场老手。
隽不疑才大胆大,社会消息却不怎么灵通。他是较晚才知道长安外,来了个不知真假的太子刘据。于是,他火速赶往现场,发现包括霍光在内的数万长安人,像围观恐龙般的对着那个黄袍短衣男子手足无措。
此情此景,隽不疑连个招呼都跟霍光打,带了几个人直冲黄牛车,将自称为刘据的冒牌货拿下了。
隽不疑强出风头的举动,引来一片不满。我认为,最不满的可能是长安市民。因为他们的热闹还没凑够,隽不疑就将人拿下了,太没趣了。陪着长安市民不满的,还有那些一直狐疑不定,猜鬼猜神的汉朝高官。
他们有人对隽不疑说道:“你还没把人认准,就乱抓人。你是不是先将人弄明白了再说?”
隽不疑冷笑,说道:“还要怎么弄才算明白?太子刘据得罪先帝,逃亡在外。就算回来,也是自首而来的。这,难道不应该逮捕他吗?”
紧接着,隽不疑将这冒版货先押监狱。再接着,他派人报告霍光。最后,霍光公开说了一句话:“隽不疑这人很会做事,也很懂大道理。大家应该向他学习。”
接下来,就没隽不疑什么事了。霍光派人立案调查此事,结果发现,那个自称刘据的男子,果然是个冒牌货。他真实资料是,名唤成方遂,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市)人。出事之前,他不过是湖县的一个算命先生。
这个不做算命先生,却要当冒牌货的人,他能将长安搞得沸沸扬扬,过程大约如下:先是刘据一舍人,曾请他算卦,无意给他说了一句话。话的意思是,他跟前太子刘据长得简直太像了。后来,这算命先生,不是脑袋是被驴踩了,还是被石砸了,突然想去长安当神棍玩忽悠,以博取富贵。
现在,没想到富贵没博得,却博丢了一条命。不久,那冒牌货拉到长安街,腰斩。到此,闹剧结束。
以上发生在那个春天长安里的那场戏,似乎很有刺激。我也认为有趣,然则其中之味,很不寻常。仅就以上结论,就将算命先生冒死一搏求富贵,换来人生腰斩一场,似乎很是牵强。
我认为,这有可能不是历史的真相。透过历史的尘雾,我们有必要对这场历史事件做一个理性分析推理。在这里,就那个算命先生,为何冒死也要将冒牌货进行到底的问题,我提出以下几个假设。
首先,的确是有那么一个人,曾经在刘据门下当过舍人,在湖县(在河南省灵宝县西)无意认识了算命先生成方遂。要知道,刘据逃亡时,就躲在湖县。刘据舍人在湖县出现,并不奇怪。刘据舍人和算命先生成方遂,无事闲聊,无意透露说,算命的跟曾经太子刘据很像。
那话有可能是恭维之话。既然彼此闲聊,算命先生的职业是胡扯,刘据舍人当然也不能放过胡扯的机会。然而,无意的一句话,却被算命的听进心里去了。
在算命先生看来,多少年来,眼前晃过多少匆匆过客。富贵贫贱,眼前无数。然而,多年以来他算男算女,算老算少,却总无法算出自己何去何从。或许,在湖县这小地方他早呆腻了,早该离开那破地方了。他缺的不是胆量,而是机会。机会在哪里呢?我长得像太子刘据,或者说太子刘据长得像我,这个算不算一个千年不遇的机会呢?
算命先生成方遂动心了。他想,要不要去长安碰碰运气呢?经过一翻挣扎,最后他得出一结论,饿死胆小的,撑死胆大的。不如去跑一趟。一旦成功,全家升天,如果失败,大不了二十年后,老子再得操旧业,做回算命老本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