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明扬天下 > 分章完结阅读175

分章完结阅读175

人马自上游渡河,然后多砍树枝拖行。kenyuedu.com做出大军来援的样子,快去。”

“是。”举水河并不算很宽,找一些水流平缓的地方,完全可以抱着战马渡过河去,红娘子二话没说,迅速坐船过河去了。

“所有骑兵随本官冲,和鞑子拼了,霍胜率步兵随后,今日没有废话,不胜,则死!”

“不胜,则死!”

“不胜,则死!”

........

在一片冲天怒吼声中,车阵被解散,四千骑兵随着秦牧那面黑色大旗席卷而出,铁蹄如雨,战刀如雪,咆哮如雷;

霍胜与副将曹太平则率着所有能抽调的步兵,同样组成一个个灵活的梅花大阵,轰然杀出。

这种“u”字形地带,由于地势狭窄,不利于骑兵往来冲杀。

但除去东线的兵力,在整个北线,清军兵力仍然比秦军多,而且全是骑兵,如此杀出,等于是压上了所有人的生命,不胜,则全军覆没。

所有士兵都明白这一点,但望着秦牧那面战旗呼啸而去,每个士兵都义无反顾地跟着冲出了,一个个梅花大阵,就象一座座移动的山岳,战鼓轰鸣,步伐铿锵,刀枪如林,气势磅礴。

将军不畏死,士兵不惜命。

战场上血肉横飞的情景,激起了每一个人血勇,这一刻没有生与死,只有胜与败,奋不顾身扑向战场的士兵同声咆哮着: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在壮烈的歌声中,秦牧率领的四千骑兵已越过刘永志他们,与鞑子的骑兵轰然撞在一起,千驷同仇,万死不辞,激烈的碰撞瞬间山崩地裂,腥风血雨飞射满空,厮杀声令鬼神都为之走避。

飞舞的刀光,倒地的战马,残破的尸体,垂死的哀嚎,带血的咆哮,如大海奔涛,雷霆震怒,天地为之久低昂.........

ps:恭喜清水岸柳同学成为明扬天下宗师,谢谢您的厚赐。

嗯嗯,本书尚缺盟主,昊子仰天疾呼,求盟主,求盟主啊!多多益善。

给我三千月票,十位盟主,把鞑子杀个片甲不留。

呜呼!求盟主,求保底月票。

.

第276章剃发令

满清刚进京时,时因天下未定,允许明朝的降臣上朝时仍穿明朝服饰,只是满、汉大臣各站一班。

有个降臣孙之獬为独得满清欢心,有心“标异而示亲”。一日上朝时他变得“焕然一新”,不但剃了发,留了辫,还改穿了满族官吏的服装。

当大臣们步入朝堂站班时,他很亲切地走进了满族大臣的行列。满族大臣都自谓高人一等,哪能容忍属下的汉臣孙之獬与之同班?七嘴八舌又你推我拉把他逐出班外。

孙之獬自讨没趣,悻悻然走回汉班,汉臣恨他过于逢迎求宠,一个紧挨一个毫不松动,不让他入班。

徘徊于满汉两班大臣之间的孙之獬进退不得,狼狈万状。

他一怒之下,向顺治帝上奏,说允许汉人保存自己的服饰,这“是陛下从中国,而非中国从陛下也。”

摄政的多尔衮看了奏疏,大为激赏,于是颁令天下剃发易服。

孙之獬的事不知是真是假,但满清早有剃发令是事实。只是入关之初天下未定,剃发令又遭到汉族百姓强烈反抗,多尔衮才暂时作罢。

接到多铎攻下南京之后,多尔衮认为大局已定,再不犹豫,再次颁布剃发令:各处文武军民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迟疑者同逆命之寇,必置重罪。

这次剃发令颁出,依然遭到百姓强烈抵制,但是多尔衮这回决心已定,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令发后,官吏抓不剃发者至军门,朝至朝斩,夕至夕斩。

在如此残暴的杀戮下,泱泱华夏。竟成遍地腥膻。

满清希望通过剃发易服来打击、摧垮汉族尤其是上层人士的民族精神。确立满族的统治地位,确保满族不被汉族同化。

此举已伤及华夏文明的内核,即使鞑子举了屠刀,斩落头颅滚滚,杀得血雨腥风,依然有无数的汉人奋起反抗。

尤其是清军尚未完全占领的南方,汉人的反抗更是如火如荼。

其中常州府江阴县本已降清,明知县林之骥解印去职,清知县方亨继任,剃发令一颁布。瞬间让江阴群情沸腾。

诸生许用等人聚于文庙,在明伦堂共同立誓:“头可断,发决不可剃!”

恰在此时,常州府发来严令,文书有“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之语。

清知县方亨叫书吏把谇文录成布告张贴,书吏写到这句话时,义愤填膺,把笔扔到地上说:“就死也罢!”消息很快传遍全城。立刻引发民众强烈的反弹。

方亨见士民不从,秘密报告常州府请上司派兵“多杀树威”。

这封密信被义民搜获,于是擒住方亨,斩杀清差。推典史陈明选为首,以“大明中兴”为旗号,自称江阴义民正式反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