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兰文学

繁体版 简体版
兰兰文学 > 明扬天下 > 分章完结阅读150

分章完结阅读150

际会,暗流激荡,各部官员为拥立新君一事奔走忙碌,公私合议,一时却难有定论。wanben.org

按照父死子继的历来传位程序,当然首选崇祯的儿子来继位。崇祯皇帝共有三个儿子:太子朱慈烺、二子定王朱慈炯、三子永王朱慈炤,但是这三位皇子都身陷北京,下落不明。

大明朝如今风雨飘摇,急需一位君主出来充当精神领袖,不可能等找到崇祯的儿子后再立新君,就目前的情况议立新君只能从近支藩王中考虑。

按成例,挑选的规则一般是按血缘远近来考虑。光宗、熹宗都没有子嗣存世,那便只能从神宗万历皇帝这一代来考虑了。

和崇祯血缘比较近的藩王中,福王朱由崧是万历皇帝的亲孙子,另外还有他的几个叔叔辈的亲王,惠王朱常润、瑞王朱常浩、桂王朱常瀛,这三人是万历皇帝的儿子。

而潞王是万历皇帝的侄子,血统稍远。

但是,就当前的形势看,惠、瑞、桂三王都在自己的封藩,距离南京都很远,来回要好几个月,拥立他们没有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落实到可行的层面上,南京的官员们把目光都投向了不远处的淮安。本来拥立朱由崧是不应有争议的。

但在这国难当头的时候,东林党人却不忘去翻旧账了,正所谓做贼心虚,东林党人想起了当初的三大疑案;

这三大疑案虽然没有确切的证据证明是东林党炮制的,但东林党利用梃击案打击了朱由崧的祖母郑贵妃,使老福王朱常洵失去了继承皇位的可能。

红丸案中,更是直指郑贵妃指使人给光宗皇帝下毒。进而把郑贵妃逼入了冷宫。

有这些旧事在,东林党人担心朱由崧继位之后,会找他们算账,于是乎,本来理所当然的事情变得诡异莫测起来。

这时在籍的礼部侍郎、东林党大佬之一的钱谦益动作最快,此君最善于钻营,当初崇祯初立,就是他第一个把崇祯朝的党派之争推上的,他当初想干掉温体仁,争夺入阁的名额。可惜自己屁股一堆屎擦也擦不干净,反而被温体仁给踢出的朝堂。

现在,钱大佬觉得机会来了,于是首先联络丁忧中的雷縯祚积极活动,他们第一个找上了匆匆赶到南京的兵部侍郎吕大器。

要说明的是,吕大器这个兵部侍郎是京师六部的兵部侍郎,而且他身上还兼着江西、湖广、应天(南京)、安庆四个总督职衔,分量无疑是非常重的;

所以钱谦益第一个便找上他游说:“潞王是穆宗之孙,昭穆不远。贤明可立。当初福恭王觊觎大位,几乎酿成大祸,若立其子,势将修畔三案。视吾辈俎上肉。”

这话的是对东林党内部人士说的,很真诚,没什么遮掩,不能立福王的理由只有一个。咱们东林党与朱由崧他爹有仇,立朱由崧则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因此,不能立福王。

经钱谦益这么一游说,吕大器和右都御史张慎言,詹事姜曰广等南京朝臣都同意立潞王。

但现在拥立新皇不是东林党内部的事,以上不能立福王朱由崧的理由也能和东林党内人士说,对外肯定不能这么说,就是对史可法也不能这么说。

虽然史可法也属于东林党人,但这厮脑子一根筋,这么跟他说的话,恐怕这厮不会合作。

于是,在钱大佬主持之下,南京城里的东林党人分工协作,密切配合,重新组织材料,经一夜奋战,大家重新编定了不能立福王朱由崧的七大理由:有不孝、虐下、干预有司、不读书、贪、淫、酗酒。

材料编撰好之后,立即致书驻军浦口的史可法,史可法看了福王七不可立的理由,便也同意了拥立潞王。

南京衮衮诸公忙着暗箱操作,一时没有动静。

远在淮安的朱由崧慌了神,作为最热门的侯选人,却没有人来请他发表竞选演说,施政纲领。前来表忠心,搞投机的也寥寥无几。

这一切都使朱由崧感到情况不妙,别人怎么编排他都好,但朱由松同学绝对不是真的傻瓜,你们不来找我是吧,难不成我就不会主动出击。

在这方面俺可是有经验的,当初为了提醒崇祯哥哥册封俺,俺一边逃亡,一边考察山川地形,研究军事战略,很快给俺崇祯哥哥上了一道奏疏,建议加强河防,得到崇祯哥哥大加赞赏,随后册封也就下来了。

这一次,朱由崧同学决定继续主动出击,而且要击中要害。

第一个攻关目标自然是最近的路振飞总督,但吊死在路总督一棵树上不明智,必须双管.........不,必须数管齐下才行。

这时刚好有凤阳监军太监卢九德找上门来表忠心,朱由崧不禁大喜过望,东林党搞暗箱操作是吧,这一招俺也会,咱们各操各的,看谁更会操.........

ps: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求月票。月票榜一路跌到了200名外,再跌下去,俺也要坠海了。

最后骂一声,狗娘养的大马,一定隐藏着什么见不得人的真相,他们在暗箱操作,连越南人都不陪他们玩了。

嗯,骂完继续召唤月票!求支持。

.

第236章襄阳之变

秦牧大举祭奠崇祯,更在讨贼檄文上疾声大呼什么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抢占道义的制高点,但这些光说不练可不行。

虽然兵部尚书史可法就这么干,不但发布了讨贼檄文,连誓师大会都隆而生之搞过了,结果过江后立即窝在浦口练兵。

不过秦牧非常清楚,咱们不能和史可法比,人家东林党掌握着舆论导向,人家说这是勤王,那就是勤王,况且人家史尚书好歹过江了,咱们怎么着也得过江吧。

秦牧本来就有意把总参搬到武昌去,湖广江西的威胁都来自北方,自己带着总参坐镇武昌一线,一来可以安定民心,“天子守国门”嘛!

二来有利于就近指挥战事,再者武昌离九江比较近,也有利于与九江的协调,或者说有利于控制九江也行。

不是秦牧信不过蒙轲,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多留个心眼总不会错。

秦牧北镇武昌,除了总参和总监察部要随同北上外,三位政务辅官诸葛敏、李源、杨慎也必须跟随北上,现在赣南与湖南都比较稳定;江汉平源占领的时间较晚,江西方面也是北部需要加大控制力度,“三内阁”随同北上武昌,也有利于两地的政务处理。

军队安排方面,长沙留刘猛率一万五千人马驻守。

秦牧率宁远、苏谨一万五千步骑,对外号称五万,浩浩荡荡地北上“讨贼”。

这样一来,加上凌战驻守荆州一万人马,马永贞在武昌的三万五千人马,湖广方面驻防长江一线的兵力将达到六万。

而九江方面,蒙轲同样有三万陆军,五千水师。

秦牧手下十五万大军。总计就有九万五千压在了长江沿线,只不过现在他水师还不成气候,更多的是充当摆渡和输送后勤供给的角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