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态愈演愈烈,终于无法控制,稚童口中危险童谣的编造者尚未落网,一封用左手书写的匿名信传入宫闱,信写的文采飞扬,言辞犀利,字字指责皇帝宠信佞臣,已经到了江山易主的程度。
因为信的内容过于荒诞,公子寒读完时脸上仍带笑容,俯视朝堂百官,道:“龙渊曾庇佑朕长大,朕从未给他官职,未曾为他加封王侯,哪来宠信之说?”
百官的小题大做却像一致商量好的,公子寒话音未落,大臣们互相使眼色,呼啦啦跪了一地,有老臣惺惺作态,连哭带喊的要撞柱子,痛哭道:“臣冒死进谏,请陛下以皇嗣为重,下令立即诛杀妖人龙渊,并广纳妃嫔,养育皇嗣。”
公子寒的眼锋朝下一扫,道:“朕年轻,凡事应以国事为重,过些时日自然会命各位准备选秀事宜,至于诛杀龙渊,他为我兄长,我若杀他,岂不是不仁不义?”
百官早有准备,有武官佩剑而来,上前拜曰:“陛下仁慈,若您下不了手,臣愿替陛下背此骂名,若陛下仍执意不肯,万不得已之下,我等只能另选贤主继承国祚,以安抚民心。”
公子寒这才知晓,那些看似忠诚的臣子们早已精心编造了一张灾难的黑网,每日辛勤织补,一步步诱他进来,如今终于到了收网的时候。
这封信的内容被掌权官员公之于众,很快变成一封讨伐叛逆的檄文,百官分为三派,一派主张诛杀龙渊、保公子寒,另一派主张逼宫退位、拥护宁王公子长风为新皇,第三派人数不多却很顽固,他们是抚养公子寒长大的老臣,不惜以性命相逼,坚持要将朝政大权还给皇帝。
三派人马从朝堂争吵开始,爆发了最后一场,也是最为气势磅礴和旷日持久的对峙。
公子寒为了不让龙渊被抓住把柄,与他分宫而睡一月有余,甚至已经许久不曾单独见面,眼见形势紧急,终于在初春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派心腹三次秘密溜进水云殿,将随身携带的玉佩送上,这才勉强请来了声称不问世事的龙渊。
那时公子寒病势愈沉,瘦的只剩一把骨头,说不了几句话就要停下休息,强撑着收拾了些值钱却看不出是宫中之物的金银细软,几件亲手做的素净衣裳和出城令牌等物,打成一只包袱藏在屏风之后,自己怀揣一包鸩毒,在外堂等着龙渊。
龙渊穿着一身旧日锦衣,腰配长剑而来,看见公子寒憔悴的模样,先吓了一跳,上前捏了捏他削薄的肩膀,叹道:“不过几日没来,何至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