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热打铁,说办就办。
第二天老板就把保姆车开了出来。因为当天晚上的电视节目里,出现了安护家政公司给照护者们举办的活动的新闻。
在昨天吃晚饭的当口,老板还去补了条采访。
“你这个大学生我是招对了,真是招对了,我当初说什么来着,给你机会就是给我机会。”老板一边开车一边冲施杞道。
因为这个新闻,安护家政公司成了中老年人趋之若鹜的依靠,孙璐和施杞接电话接到口干舌燥。
原先只是用来意思意思的公司网页,也被南京热心的市民冲成了空白错误页。就连医保局的负责人也专门又找了老板谈话。
也就是这一夜之间,南京城里出现了好多新的家政公司,“安民家政”“安心家政”“安户家政”,反正都是想蹭一蹭安护家政的热度。
只是老板和施杞都在电视上露过面啊,现在的人又不是傻子,他们只认这两张面孔。
安护家政公司成了质量的保证和养老的首选。
“你才没有,是当时金姐说了你才招我的。”
施杞可没忘,当时老板根本就不想给她转正。
“这金姐是谁?不是我的朋友吗?近朱者赤啊,物以类聚,说明我也是这么想的,说明我有眼光啊。”
施杞也不跟他争论,她给柚子和群里都发送了好消息,当然不是安护家政公司生意火爆的事情。
经过了昨晚新闻的报道,社会各界人士有不少都关注到了照护者们的辛苦。他们或是从新闻后期配制的文字里体会到了照护者们的崩溃和无助,或者是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总之有很多企业和电视台联系,愿意给这样的活动提供场地和资金。
傅新宇说得没错,不要小看了新闻的力量,他们很快就能展开第二次的活动了。
柚子那头也很高兴,新闻播出后也受到了校领导的关注,更多的心理学专业的同学愿意参与到这样的活动中来,用他们的活力和光芒去照亮处在黑暗里的照护者们。
老板车开得很稳,他不是一个人出发的,在这辆保姆车后还跟着一辆SUV,那车上有三个壮年男人,都是老板叫来的朋友,他们负责将老人从家里抬到车上。
保姆车后座已经被放平了,能躺下两个老人。但那样就没有办法再容纳傅新宇和胡阿姨,林夏和江顺了。
所以老板是一个一个送的。
从城东到江宁,再去江宁去鼓楼,从鼓楼再去江宁。
这期间施杞一直在副驾驶座位跟着,她发现这个男人还挺可爱的,他也开始做起了往日觉得没有意义的事情了。要是搁了过去,老板肯定是不会如此亲力亲为的。他的时间得去享受生活,或者换取更多的金钱。
王英瑶从房间里站了陌生人开始就满眼的高兴,“他们是谁啊?带我回家的吗?”
几个月过去了,从寒冬到暖春,王英瑶始终没有忘记她回家的念头。
她不知道儿子已经不在了,不知道那个她住了一辈子的房子早就换了主人,她每天努力活着就是为了再回到那间房子里去。
落叶归根。
因为战乱的时候家里吃不起饭,作为年幼的女孩,她被父母放弃。重庆的家她还能记得路名,但家人早就不在那个位置了。
南京也早就变迁多次,她已经九十五六岁了啊,那个和丈夫公婆一起的房子也早就拆毁重建了。
她最后的家就是儿子升迁后买的大屋。
“带你去看看。”江顺顺着王英瑶的话含糊着说。
“那收拾行李啊,我的衣服,我有两件毛衣,两条裤子,还有一个袄子,你要给我装好,不要给人偷了去。”
“就带你出去看看,不是去住的。”